首页 理论教育 唐代地方官学兴办及教育制度

唐代地方官学兴办及教育制度

时间:2023-11-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唐代地方官学兴办于建国前夕。《旧唐书》记载:618年五月,李渊称帝之前就明令要求地方政府设立学校,并明确规定办学规模:“上郡学置生60员,中郡50员,下郡40员。上县学并40员,中县30员,下县20员。”[107]此后唐代地方官学的学生,既可以通过科举考试进入官场任职,也可以通过选拔进入中央官学继续深造,其出路显然更为广阔。唐代地方官学隶属于州县政府,分设有经学和医学两大类。唐代地方官的政绩考核有“四善二十七最”。

唐代地方官学兴办及教育制度

唐代地方官学兴办于建国前夕。《旧唐书》记载:618年五月,李渊称帝之前就明令要求地方政府设立学校,并明确规定办学规模:“上郡学置生60员,中郡50员,下郡40员。上县学并40员,中县30员,下县20员。”[102]624年,李渊又下令:“州县及乡皆置学”[103],将办学责任扩大到县以下的乡。629年10月7日,唐太宗李世民下令:“诸州置医学。”[104]据郭家齐先生言:“唐帝国有328个府州,1573个县。府学可收儒经学生5—80名,医学生12—20名;州学可收儒经学生40—60名,医学生10—15名;县学可收儒经学生20—40名。这样规模的学校网,不仅在中国历史上是空前的,在世界上也可说是独一无二的。”[105]733年五月,唐玄宗李隆基下令:“敕诸州学生年二十五以下,八品九品子,若庶人生年二十一以下,通一经以上,及未通经,精神通悟,有文词史学者,每年铨量举选,所司简试(经过有关部门选拔考试),听入四门学(可以进入四门学),充俊士(充当俊士生),即诸州人省试不第(当地参加省试落榜的学生),情愿入学者(如果愿意入学),听(也可以)。国子监所管学生,尚书省补(选拔补充),州县学生,长官补(由当地长官选拔补充)。诸州县学生,专习正业之外,仍令兼习吉凶礼(仍然可以兼学礼仪)。公私礼有事处,令示仪式(可以让他们示范),余皆不得辄使(其他情况不能随便使用)。许百姓任立私学(允许民间百姓自办私学),欲其寄州县受业者(如果愿意委托州县官学代培),亦听(也可以)。”[106]738年,李隆基再次下诏:“令天下州、县、里别置学(要求州县及县属城区的里分别设立学校)。”[107]此后唐代地方官学的学生,既可以通过科举考试进入官场任职,也可以通过选拔进入中央官学继续深造,其出路显然更为广阔。据《新唐书》所言,“诸馆及州县学六万三千七十人”[108],这个数字显然还不包括县以下的乡学和里学的学生人数。据史料记载,740年,唐王朝已经拥有8412871户、48143609人,耕地面积达14403862公顷[109],人均耕地面积约30亩,其县以上官学学生人数已经古到总人口的0.13%,可谓盛况空前。

唐代地方官学隶属于州县政府,分设有经学和医学两大类。唐代地方官的政绩考核有“四善二十七最”。(www.xing528.com)

[4]同上书第1190页。
[5]同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