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汉初教育的复苏:中国教育史话

汉初教育的复苏:中国教育史话

时间:2023-11-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西汉初年,尽管汉高祖刘邦颁布“约法三章”,规定:“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余悉除去秦法。”汉代著名文学家陆贾是刘邦起义初年的追随者,因说服南越王赵佗归汉,深受刘邦信任。据史料记载,汉代初年,易学、诗学、书学、礼学、春秋学都普遍得以恢复与发展,儒家经学也活跃于齐鲁燕赵各地,逐渐形成权威学派和师传体系,普遍占据私学的教育阵地,显现出强大的生命力。

汉初教育的复苏:中国教育史话

汉高祖刘邦

公元前202年五月,汉高祖刘邦从洛阳迁都关中,以秦始皇之弟赵成峤的封邑为政治中心,因赵成峤的封号是“长安君”,即设置为长安县。由于长期战争摧残,当时关中“民失作业(民众失去工作),而大饥馑(面临灾荒饥馑),凡米石五千(60公斤米卖到5000文钱),人相食,死者过半”[25],以致“天子不能具钧驷(皇帝车驾凑不齐4匹毛色一致的驭马),而将相或乘牛车(有的将相级高官只能乘牛车),齐民无藏盖(平民百姓没有储藏)”[26]。刘邦为医治战争创伤,下令废除秦代“收泰半之赋(征收三分之二的赋税)”[27],改为:“约法省禁(颁布法令要求厉行节俭),轻田租,什五而税一(按十五分之一收取赋税),量吏禄,度官用,以赋于民(核算官吏俸禄和必要的行政开支向民众征税)。”[28]公元前168年,国库储备“足支一岁以上”[29]汉文帝刘恒于是采纳晁错建议,“赐民十二年租税之半”[30]公元前155年,汉景帝刘启正式确定“三十而税一”[31]。到汉武帝刘彻即位时,已经是“民人给家足(民众人人自给家家富足),都鄙廪庾尽满(都市和封邑的粮仓全部装满),而府库余财(官府库存大量节余的钱财)。京师之钱累百巨万(京城积累的钱币达100亿),贯朽而不可校(因穿钱的绳索腐朽而难以清点),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国库的存粮因年年积压而爆满),充溢露积于外(只好堆积于仓外),腐败不可食(以致毁损腐败不可食用)。众庶街巷有马(城市大街小巷都有马匹),仟佰之间成群(乡村田野之间更是马匹成群),乘牸牝(zhì pìn)者摈而不得会聚(乘母马者常常遭到拒绝而不能参与聚会)”[32]社会经济呈现出一派盛况空前的繁荣景象,文化教育也因此得到大力推进,史称“文景之治”。

西汉初年,尽管汉高祖刘邦颁布“约法三章”,规定:“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余悉除去秦法。”[33]但是秦代重法轻儒的思想影响仍使儒家学说受到社会轻视,连刘邦本人也经常有鄙视儒生的举动。《史记》记载:“沛公不好儒(刘邦不喜欢儒生),诸客冠儒冠来者(客人如果戴着儒生的帽子前来),沛公辄解其冠(刘邦总是要摘下他的帽子),溲溺其中(向帽子中撒尿)。与人言(与人谈话),常大骂(经常大骂儒生)。”[34]直到郦食其坚持以儒生身份献计攻占陈留(开封市开封县陈留镇),夺取秦军后勤基地,赢得战场主动权后,刘邦对儒生的看法才有所改变。汉代著名文学家陆贾是刘邦起义初年的追随者,因说服南越王赵佗归汉,深受刘邦信任。《史记》记载:(www.xing528.com)

[1]司马迁《史记》第2699页。

刘邦受到震动,要求陆贾:“试为我著秦所以失天下(秦王朝为何失天下),吾所以得之者何(我为何得天下的原因),及古成败之国(以及古代成功与失败的国家)。”[35]“陆生乃粗述存亡之徵(陆贾于是粗略论述国家存亡的征兆),凡著十二篇(共撰写12篇)。每奏一篇,高帝未尝不称善,左右呼万岁,号其书曰《新语》”[36]。刘邦从此认识到“夫儒者难以进取(儒生不能打天下),可与守成(可以守天下)”[37]于是征召儒生制订礼仪制度,要求“令易知(要明白易懂),度吾所能行为之(考虑我能办到的程度提出意见)”[38]。西汉前期从汉惠帝刘盈、汉高后吕雉、汉文帝刘恒,直到汉景帝刘启,都采用兼有法家思想的黄老学说作为治国方针,实行顺其自然的“无为而治”,鼓励各家学派发展教育。据史料记载,汉代初年,易学、诗学、书学、礼学、春秋学都普遍得以恢复与发展,儒家经学也活跃于齐鲁燕赵各地,逐渐形成权威学派和师传体系,普遍占据私学的教育阵地,显现出强大的生命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