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周以宗法制度立国。所谓“宗法制度”,就是《左传》所言:“天子建国(诸侯国),诸侯立家(分设卿大夫管辖的区域),卿置侧室(设置管理本族事务的属官),大夫有贰宗(庶出的分支),士有隶(属)子弟,庶人工商各有分亲(不同关系的亲属),皆有等衰(等级秩序)”[26],也就是荀子所谓:“农分田而耕,贾分货而贩,百工分事而劝(勤勉工作),士大夫分职而听(处理政务),建国诸侯之君分土而守,三公总方而议(综合各方意见商议决策),则天子共己(拱手)而已。”[27]为维护宗法制度,西周特别强调礼制。所谓“礼制”,就是西周宗法制度的实施细则。唐代的“儒家十二经”,就有《周礼》、《礼记》、《仪礼》3部有关礼制的经典,可见其地位之重,这就决定了西周“顺先王诗、书、礼、乐以造士”[28]的教育方针。
《周礼》明确规定,从天子到公卿、诸侯、大夫,实行世袭制,强调“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29]史称“世卿”。但与此同时,西周又沿袭古代的任贤制度,注意从平民或奴隶中选拔人才,西周开国功臣姜尚就是平民出身。西周教育制度的主要特点是“官师一体”,许多公务员都是兼职教师,号称“三公”的太师、太傅、太保,就是“帝王之师”。《礼记》所谓:“能为师然后能为长(能够当老师然后才能担任官长),能为长然后能为君(能够当官长然后才能做国君)。故师也者,所以学为君也。” [30]这就表明:西周政府办学的目的就是培养官员,学生学习的目的就是做官。
甲骨文的“周”字
西周天子及王公贵族子弟,更是从小必须学习礼教。《礼记》记载:“国君世子生,告于君,接以大牢(以宰杀牛羊猪的太牢大礼庆贺),宰掌具(宰夫安排馔具)。三日,卜士负之(通过占卜选择一位名士抱出世子)。吉者宿齐(被选中的名士必须提前一天进行斋戒),朝服寝门外(穿朝服到寝宫门外等候),诗负之(优雅地抱出世子)。射人以桑弧蓬矢六(负责射箭者用桑木弓射出6支蓬梗箭),射天地四方。保受乃负之(然后将世子送还给保姆)。宰醴负子(宰夫按照礼仪向名士献酒),赐之束帛(赏赐名士1束帛)。卜士之妻(又通过占卜选择一位名士的妻子),大夫之妾,使食子(让她们喂养世子)。”[31]西周的宗法制度等级森严,只有国君长子可以用太牢礼迎接出生,庶人只能用1头小猪,士一级可以用1头大猪,大夫一级可以用1头猪和1只羊的少牢礼;如果不是长子出生,礼节规格还应有所降低。举行出生礼之后,就要安排世子的教育:(www.xing528.com)
[3]同上书第354页。
西周王室非常看重这些被选中的子师、慈母、保母,以及从士大夫妻妾中挑选出来担负喂养职责的养母,称为“四贤”。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