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于天地间,为物最巨,自三代圣王,莫不祀事。考于传记,而南海神次最贵,在北东西[2]三神、河伯之上,号为祝融。天宝中,天子以为古爵莫贵于公侯,故海岳之祀[3],牺币[4]之数,放而依之,所以致崇极于大神。今王亦爵也,而礼海岳,尚循公侯之事,虚王仪而不用,非致崇极之意也。由是册尊(南海)[5]神为广利王,祝号祭式,与次俱升。因其故庙,易而新之。在今广州治之东南,海道八十里,扶胥之口,黄木之湾,常[6]以立夏气至,命广州刺史行事祠下,事讫驿闻。而刺史常节度五岭诸军,仍观察其郡邑,于南方事无(所)[7]不统。地大以远,故常选用重人,既贵而富,且不习海事,又当祀时,海常多大风。将往,皆忧戚;既进,观顾怖悸。故常以疾为解,而委事于其副,其来已久。故明宫斋庐,上雨旁风,无所盖障;牲酒瘠酸,取具临时;水陆之品,狼藉笾豆;荐祼兴俯,不中仪式。吏滋不供[8],神不顾享,盲风怪雨,发作无节,人蒙其害。
元和十二年,始诏用前尚书右丞、国子祭酒、鲁国孔公[9]为广州刺史兼御史大夫,以殿南服。公正直方严,中心乐易,祗慎所职,治人以明,事神以诚。内外殚尽,不为表襮。至州之明年,将夏,祝册自京师至,吏以时告。公乃斋祓视[10]册,誓群有司曰:“册有皇帝名,乃上所自署。其文曰:‘嗣天子某[11],谨遣官某[12]敬祭’。其恭且严如是,敢有不承?明日,吾将宿庙下,以供晨事。”明日,吏以风雨白,不听。于是州府文武吏士凡百数,交谒更谏,皆揖而退。公遂升舟,风雨少弛,棹[13]夫奏功,云阴解驳,日光穿漏,波伏不兴。省牲之夕,载旸[14]载阴;将事之夜,天地开除,月星明穊。五鼓既作,牵牛正中,公乃盛服执笏以入,即事文武宾属,俯首听位,各执其职。牲肥酒香,樽爵静洁,降登有数,神具醉饱。海之百灵秘怪,恍惚毕出,蜿蜿虵虵,来享饮食。阖庙旋舻,祥飙送帆;旗纛旄麾,飞扬晻蔼;铙鼓嘲轰,高管噭噪;武夫奋掉[15],工师唱和;穹[16]龟长鱼,踊跃后先;乾端坤倪,轩豁呈露。祀之之岁,风灾熄灭,人厌鱼蟹,五谷胥熟。明年祀归,又广庙宫而大之,治其庭坛,改作东西两序。斋庖之房,百用具修。明年其时,公又固往,不懈益虔,岁仍大和,耋艾歌咏。
始公之至,尽除他[17]名之税,(罢)[18]衣食于官之可去者。四方之使,不以资交,以身为帅,燕享有时,当与以节,公藏私蓄,上下与足。于是免[于][19]属州逋负之缗钱廿[20]有四万,米三[21]万二千斛。赋金之州,耗金一岁八百,困不能偿,皆以丏[22]之。加西南守长之俸,诛其尤无良不听令者,由是皆自重慎法。人士之落南不能归者,与流徙之胄百廿[23]八族,用其才良而廪其无告者。其女子可嫁[者][24],与之钱财,令无失时。刑[25]德并[26]流,地方数千里,不识盗贼;山行海宿,不择处所。事神治人,(其)[27]可谓备至(耳)[28]矣。咸愿刻庙石,以著厥美,而系以诗。乃作诗曰:
南海阴墟,祝融之宅。即祀于旁,帝命南伯。吏惰不躬,正自今公。明用享锡,佑我家邦。惟明天子,惟慎厥使。我公在官,神人致喜。海岭之陬,既足既濡。胡不均弘[29],俾执事枢。公行勿迟,公无遽归。匪我私公,神人具依。
(元和十五年十月一日建,□字人李叔齐。)[30]
《金石略》[31]云:南海广利王庙碑,使持节袁州诸军事、守袁州刺史韩愈撰,使持节循州诸军事、守循州刺史陈谏书(王象之碑目云:并篆额)。元和十五年十月一日建。按:碑称“元和十二年诏用前尚书右丞、国子祭酒、鲁国孔公为广州刺史,至州之明年将夏,祝册自京师至”云云,“明年祀归,又广庙宫而大之”“明年其时,公又固往”“咸愿刻庙石以著厥美”,是碑作于十五年无疑,而《广州志》以为十二年所作,误也。《广州志》又以此碑为宋循州刺史陈谏重书。今碑并无重书字,宋时职官无刺史之名,而陈谏系于唐时为循州刺史,又于元和初刺封州,则碑为当时所书无疑矣。纂志者或以为韩公雄文宜出韩自书,不知是年之春公已到袁州,九月召拜国子祭酒,冬暮至京师。碑中所云“明年其时”者,乃指立夏气至之时,是碑盖在袁州作也。碑尾云“十月一日建”,则书字于石时,公去粤已久矣。
又按:郑氏[32]《通志·金石略》载隋、唐碑,于欧、虞等以书名者并分别其人于后,而以所书之碑类次记之,其序陈谏书,凡二种(《广州南海神庙碑》《昭义军节度使辛秘碑》),次于韦纵之后、唐元度之前。则陈谏在当时以书名,而今知之尚赖有此碑耳,奈何撰《广州志》者诬以为宋人哉?
此碑书字尚有晋人遗意,在殿侧东廊。欧阳公《集古录》云:以余家旧藏集本校之,皆同,惟集本云“蜿蜿蜒蜒”,而碑云“婉婉虵虵”,小异,当以碑为正。
碑阴凡四段:
最上一段:“熙[33]宁岁次癸丑十二月丙申,距甲寅六月辛未,府帅谏议程公凡四谒南海广利昭顺王。盖将天子之[34]命,求雨于神,而两祷两谢之,获应颇[35]异。前太守有一至庙下,已二十余年,而后寥寂无传,今公戾止,何其伟欤?亦足为灵宫一时之盛事,资邦人百年之美谈也。时献官黄稹、赵光弼,摄奉礼黎献臣,摄大祝富临辄记于韩退之之碑阴云。公之子德叟、义叟陪位。”
第二段:“皇祐二年孟秋庚寅,偕陆仲息子强、丁宝臣元珍、李徽之休甫、王逢会之、刘竦子,上谒广利王,夕宿庙下。祖无择择之记。弹琴道士何可从镌字,僧宗净[36]同行。”后小字云:“吉陵萧可相同男洪涛,于万历丙申九月建醮,三年己亥九月,又申忏谢题。”
第三段中云:“宗道从事于广,并今三拜祠下。熙宁壬子三月,权发遣转运使公事向宗道题。”
左云:“明万历己丑冬,郡人刘克修、克治、克平、徐明远谒祠下,陟章邱,登西台。信道士省元许。”后八分书四小字云:“朱完[37]后至。”
右云:“嘉靖二十九年仲春丙午,黄佐[38]才伯偕门人徐兆先履渐、黎民表[39]惟敬、梁孜舜伯伏谒庙下。谨题。”
第四段:“端平丙申三月,清江彭铉[40]诣祠蒇祀事,登浴日亭,访韩碑,诵坡句,摹本而归,刻名碑阴。时庐山胡泳与其季泓偕行。”
碑左侧:“儒以嘉靖壬午莅官,实领岭东,往来海道,多赖神佑。兹挈家还山,敬谒祠下告行。岁丙戌三月,广东按察司副使、吴兴施儒[41]聘之题名。”
碑右侧:“万历癸巳四月八日,琼台王弘诲[42]绍传,偕文学梁绍裘少仲、钟昌辰维枢、门人翟绳祖从先、梁子寿伯遐、杨惟忠茂英游罗浮,拜谒祠下,题名碑石。长子汝龙、壻[43]黄廉侍。”
校注
[1]南海神庙仪门东侧原碑碑题作“南海广利王庙碑”,下缺“使持节袁州诸军事、守袁州刺史韩愈撰;使持节循州诸军事、守循州刺史陈谏书并篆额”。袁州,唐武德复置袁州,天宝元年(742)改为宜春郡,乾元元年(758)又改为袁州,州治在今江西宜春市。循州,隋开皇年间始置循州,州治在今惠州市东,唐贞观年间州治在今五华县华城镇。辖今天惠州、河源、梅州的大部分。陈谏,因参加唐顺宗时王叔文政治变革,事败被贬为台州司马,为著名“八司马”之一。后再贬任循州(今广东惠阳县东)刺史。其行迹附于《旧唐书》《新唐书》之王叔文、王伾传内。
[2]北东西:原作“东西北”,今据原碑及拓片改。
[3]祀:原作“祝”,今据原碑及拓片改。
[4]币:原作“帛”,今据原碑及拓片改。
[5]南海:原脱,今据原碑及拓片补。
[6]常:原作“尝”,今据原碑及拓片改。
[7]所:原脱,今据原碑及拓片补。
[8]供:原作“恭”,今据原碑及拓片改。
[9]孔公:即孔戣。字君严,孔子第三十八代孙,巢父之侄,授广第州刺史、兼御史大夫、岭南节度使。《旧唐书》《新唐书》的《巢父传》均附其传。
[10]视:原作“祝”,今据原碑及拓片改。
[11]某:原作“其”,今据原碑及拓片改。
[12]官某:原作“某官”,今据原碑及拓片改。
[13]棹:原作“擢”,今据原碑及拓片改。(www.xing528.com)
[14]旸:原作“阳”,今据原碑及拓片改。
[15]掉:原作“棹”,今据原碑及拓片改。掉,摇摆之意。
[16]穹:原作“穷”,今据原碑及拓片改。
[17]他:原作“地”,今据原碑及拓片改。
[18]罢:原脱,今据原碑及拓片补。
[19]于:衍文,今据原碑及拓片改。
[20][23]廿:原作“二十”,今据原碑及拓片改。
[21]三:原作“四”,今据原碑及拓片改。
[22]丏:原作“丐”,今据原碑及拓片改。丏,与“免”通。
[24]者:衍文,今据原碑及拓片改。
[25]刑:原作“行”,今据原碑及拓片改。
[26]并:原作“兼”,今据原碑及拓片改。
[27]其:原脱,今据原碑及拓片补。
[28]耳:原脱,今据原碑及拓片补。
[29]弘:原作“宏”,今据原碑及拓片改。
[30]元和十五年十月一日建,□字人李叔齐:原缺,今据原碑及拓片补。
[31]《金石略》:指清阮元《广东通志·金石略》。
[32]郑氏:宋人郑樵(1104—1162),字渔仲,兴化军莆田(今福建莆田)人,世称夹漈先生。南宋史学家、目录学家。一生不应科举,毕生从事学术研究,在经学、礼乐之学、语言学、自然科学、文献学、史学等方面均有成就。其所撰《通志》为一部百科全书式巨著,共二百卷,分传、谱、略三部分。
[33]熙:原作“照”,今据原碑及拓片改。
[34]之:原脱,今据原碑及拓片补。
[35]颇:原作“碑”,今据原碑及拓片改。
[36]净:原作“静”,今据原碑及拓片改。
[37]朱完:字英全,号白岳山人。明代南海九江(今广东佛山南海九江镇)人。随父在广州北郊筑虹冈别业、环谷山庄、清晖、师古、巢云等精舍。能诗文,工书画。著有《虹冈漫录》《清晖馆稿》《白岳山人全集》。可参同治《南海县志》。
[38]黄佐:字才伯,号希斋,晚号泰泉。明代广东香山(今广东中山)人。正德十六年(1521)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历任江西佥事、广西学政、南京国子监祭酒,赠礼部右侍郎,谥“文裕”。著有《广东通志》《广州人物传》《罗浮山志》《广西通志》《香山县志》等。
[39]黎民表:字惟敬,号瑶石、罗浮山樵、瑶石山人。广东从化人。官至河南布政参议。为黄佐弟子,以诗名。
[40]彭铉:字仲节。临江清江(今江西樟树临江镇)人。著有《临川可否录》《备寇兵录》。祀名宦祠。
[41]施儒:字聘之,号西亭,乌镇西郊(今浙江湖州郊区)人。曾任广东按察副使。著有《西亭集》等。
[42]王弘诲:字绍传,号忠铭,海南省定安县雷鸣镇龙梅村人。官至礼部尚书。后隐居家乡造福一方。其著作《天池草》载入清代《四库全书》。
[43]壻:通“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