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波罗外纪:列朝祭海考证,南海祭神仪式及祭山川诸神的举行

波罗外纪:列朝祭海考证,南海祭神仪式及祭山川诸神的举行

时间:2023-11-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东海于会稽县界、南海、南镇并近海立祠,及四渎并取侧近,巫一人,主知洒扫,并令多植松柏。开宝四年,广南平[18],遣司农少卿[19]李继芳祭南海。祭岳、镇、海、渎,设位南向,以西为上。七年,令祭山川诸神,于春秋仲月上旬择日。二十一年,令岁仲秋中旬择日祭山川坛。“立夏之日,迎夏于南郊,祭赤帝祝融。”“立冬之日,迎冬于北郊,祭黑帝玄冥。”

波罗外纪:列朝祭海考证,南海祭神仪式及祭山川诸神的举行

汉宣帝神爵元年[1],制诏太常:“夫江海,百川之大者也,今阙焉无祠。其令祠官以礼为岁事,以四时祠江海洛水,为天下祈丰年焉。”

后汉章帝元和二年[2],诏祀山川百神应礼者。

宋武帝[3]令:“郡国有五岳,置宰祀三人。及有四渎应祀者,皆孟春、仲冬祀之。”后魏景穆帝[4]立五岳四渎于桑干水[5]之阴,春秋遣有司祭其山川诸神三百二十四所。每岁十月,遣祀官诣州镇。遍有水旱灾厉,则牧守[6]各随界内而祈谒。王畿内诸山川,有水旱则祷之。

隋文帝开皇年[7],祀四镇四海。东海于会稽县界、南海、南镇并近海立祠,及四渎并取侧近,巫一人,主知洒扫,并令多植松柏。

唐武德、贞观之制:五岳、四镇、四渎、四海,年别一祭,各以五郊迎气[8]日祭之。东海于莱州[9],南海于广州,西海、西渎、大河于同州[10],北海及北渎、大济于洛州[11]。其牲皆用大牢,祀官以当界都督、刺史充。天宝六载[12],河渎封为灵源公,济渎封为清源公,江渎封为广源公,淮渎封为长源公。十载正月,以东海为广德王,南海为广利王,西海为广顺王,北海为广泽王。德宗贞元二年[13],诏太常卿裴郁等十人,各就方镇祭岳、渎等。旧礼皆四郊祀,望而祭之。天宝中,始有遣使祈福之祀,非礼之正也。

宋乾德六年[14],有司请祀东海于莱州,南海于广州,西海、河渎并于河中府[15],北海、济渎并于孟州[16],淮渎于唐州[17],江渎于扬州扬子江口。开宝四年,广南平[18],遣司农少卿[19]李继芳祭南海。刘鋹[20]先尊海神为昭明帝,庙为聪正宫,其衣饰以龙凤。诏:“自今岳、渎及东海、南海庙,各以本县令兼庙令,尉兼庙丞,专掌祀事,常加案视,务于蠲洁,仍籍其庙宇祭器之数,受代日,交以相付。本州长吏,每月一诣庙宇察举。县近庙者,迁治所就之。”仁宗康定二年[21],增封海、渎,遣官致祭:东海为渊圣广德王,南海为洪圣广利王,西海为通圣广润王,北海为冲圣广泽王;江渎为广源王,河渎为灵源王,淮渎为长源王,济渎为清源王。徽宗政和三年[22],议礼局上五礼新仪。祭岳、镇、海、渎,设位南向,以西为上。山川从祀西向,以北为上。诸岳、镇、海、渎,年别一祭,以祭五帝日祭之,东海于莱州界,东渎、大淮于唐州界,南海于广州界,南渎、大江于益州界,西海、西渎、大河于河中府界,北海、大渎于孟州界。

元世祖时,每岁遣使祀岳渎。至元二十八年[23],加五岳为帝;加封江渎为会源顺济王,河渎灵源弘济王,淮渎长源博济王,济渎清源善济王,东海广德灵会王,南海广利灵孚王,西海广顺灵通王,北海广洋灵祐王,遣使分祭。泰定帝泰定元年[24],遣使祀岳、渎。又以盐官海溢[25],遣使祀海神。顺帝至正十年[26],重建岳渎及四海神庙。

明洪武三年[27],建山川坛祭岳镇,祭渎、钟山之神于殿内。七年,令祭山川诸神,于春秋仲月上旬择日。后又以孟春。二十一年,令岁仲秋中旬择日祭山川坛。嘉靖祀典:五岳、五镇、四海、四渎之神五坛,北向;京畿山川,西向;天下山川,东向。

校注

[1]神爵元年:公元前61年。

[2]元和二年:公元85年。

[3]宋武帝:南朝刘裕。刘裕于隆安三年(399)参军起义,义熙九年(413)灭割据益州的谯纵,收复广州,攻克江陵、成都、襄阳。义熙十三年(417)灭后秦,永初元年(420),刘裕废东晋恭帝司马德文,自立为帝,国号大宋,都建康,南朝开始。其进行的一系列改革措施,进一步打击了腐朽、黑暗的贵族、士族势力,改善了政治社会状况,为元嘉之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被明代大思想家李贽誉为“定乱代兴之君”。

[4]后魏景穆帝:拓跋晃(428—451),北魏太武帝拓跋焘的长子,母贺夫人。432年,被立为皇太子。451年,由于宦官宗爱陷害,许多太子宫的属官被杀,拓跋晃惊惧而死,追谥景穆太子。次年,其子文成皇帝拓跋濬即位,追尊拓跋晃为景穆皇帝,庙号恭宗。

[5]桑干水:桑干河。源于山西北部管涔山,向东北流入河北官厅水库。相传,在每年桑葚成熟时干涸,故有此名。

[6]牧守:州郡的长官。州官称牧,郡官称守。

[7]隋文帝开皇年:公元581—600年。

[8]五郊迎气:汉明帝于永平二年(59)制定的五郊迎气祭祀礼仪。祭祀是在立春立夏立秋立冬日以及立秋前十八天分别对青、赤、白、黑、黄帝的祭祀。《后汉书》卷二《明帝纪》:“是岁,始迎气于五郊。”《续汉书·祭祀志中》:“立春之日,迎春于东郊,祭青帝句芒。”“立夏之日,迎夏于南郊,祭赤帝祝融。”“立秋之日,迎秋于西郊,祭白帝蓐收。”“立冬之日,迎冬于北郊,祭黑帝玄冥。”“先立秋十八日,迎黄灵于中兆,祭黄帝后土。”

[9]莱州:今山东东北部莱州市。

[10]同州:今陕西渭南大荔县。(www.xing528.com)

[11]洛州:今河南洛阳

[12]天宝六载:公元747年。

[13]贞元二年:公元786年。

[14]乾德六年:公元968年。

[15]河中府:今山西永济蒲州镇。

[16]孟州:今河南西北部焦作孟州市。

[17]唐州:今河南南阳唐河县。

[18]开宝四年,广南平:原作“开宝三年,广南平”,误,今改。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十二:“开宝四年……六月……改命司农少卿李继芳祭南海。刘鋹先尊海神为昭明帝,庙为聪正宫,其衣锦以龙凤。诏削去帝号及宫名,易一品服。”开宝四年,公元971年。

[19]司农少卿:北魏、宋代官职名,北魏时期为大司农少卿省称,宋代为司农寺少卿省称,为司农寺副长官,正六品官。元脱脱宋史·职官志五》:“元丰官制行,始正职掌,置卿、少卿、丞、主簿各一人……少卿为之贰。”

[20]刘鋹:五代十国时期南汉君主,史称南汉后主。南汉大宝元年(958)到大宝十四年(北宋开宝四年,971)在位。

[21]康定二年:公元1041年。

[22]政和三年:原作“正和三年”,误,今改。政和三年,公元1113年。

[23]至元二十八年:公元1291年。

[24]泰定元年:公元1324年。

[25]海溢:海啸。宋方勺《泊宅编》卷中:“政和丙申岁,杭州汤村海溢,坏居民田庐凡数十里。”明范濓《云间据目抄·记祥异》:“五月三十日,漕泾海溢,俗谓海啸。边民飘决者千余家。”

[26]至正十年:原作“至元十年”,误。至正十年,公元1350年。

[27]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