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铜鼓图跋:波罗外纪中的铜鼓鸣之谜

铜鼓图跋:波罗外纪中的铜鼓鸣之谜

时间:2023-11-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面缀六蛙,周以雷文[1]。铜柱[2]成,交州[3]宁;铜鼓鸣,征侧[4]平。粤人非铜无以为生,是薏米[5]也,而以为珠是铜也,安知非金之精?鸢站武溪[6],功在南溟[7],吾以为南海神,其即新息侯[8]之灵乎!校注[1]文:通“纹”。[2]铜柱:铜制作为边界标志的界桩。[4]征侧:东汉初举兵反汉之交趾女子。[5]薏米:薏苡,可食,入药。[6]武溪:武陵五溪之简称,即今湖南泸溪县武水。[8]新息侯:马援。参“自序”注[7]。[1]“铜鼓图跋”,今加。

铜鼓图跋:波罗外纪中的铜鼓鸣之谜

铜鼓东大西小,大者面径三尺五寸五分,高一尺九寸六分,面较鼓身四边宽出寸许,腹渐缩,下又渐廓。面缀六蛙,周以雷文[1]。小者面径二尺八寸三分,高一尺二寸,腹尚微廓,腹下乃缩。制同。皆有脐,微凹。

铜柱[2]成,交州[3]宁;铜鼓鸣,征侧[4]平。粤人非铜无以为生,是薏米[5]也,而以为珠是铜也,安知非金之精?鸢站武溪[6],功在南溟[7],吾以为南海神,其即新息侯[8]之灵乎!

弼跋。

校注

[1]文:通“纹”。

[2]铜柱:铜制作为边界标志的界桩。此指东汉马援征伐交趾征侧、征贰叛乱后,于今越南北部所立之铜柱。北魏郦道元水经注》:“郁水又南,自寿泠县注于海。昔马文渊积石为塘,达于象浦,建金标为南极之界。俞益期《笺》曰:‘马文渊立两铜柱于林邑岸北,有遗兵十余家不反,居寿泠岸南,面对铜柱。’……《临邑记》曰:‘建武十九年,马援树两铜柱于象林南界,与西屠国分,汉之南疆也。’”

[3]交州:西汉置交趾刺史部,东汉建武年间,光武帝改为交州刺史部,简称交州,治广信县,后迁番禺。辖境约今广东、广西大部及越南北部。

[4]征侧:东汉初举兵反汉之交趾女子。可参《后汉书》卷二十四《马援传》。(www.xing528.com)

[5]薏米:薏苡,可食,入药。《后汉书》卷二十四《马援传》:“初,援在交趾,常饵薏苡实,用能轻身省欲,以胜瘴气。南方薏苡实大,援欲以为种,军还,载之一车。时人以为南土珍怪,权贵皆望之,援时方有宠,故莫以闻。及卒后,有上书谮之者,以为前所载还,皆明珠文犀。”

[6]武溪:武陵五溪之简称,即今湖南泸溪县武水。武水入粤地为北江之一支。

[7]南溟:南海。

[8]新息侯:马援。参“自序”注[7]。

【注释】

[1]“铜鼓图跋”,今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