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学校卫生学:通风和取暖的重要性

学校卫生学:通风和取暖的重要性

时间:2023-11-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教室内,经常有几十名学生在学习,每名中年级学生呼出的气体中含有0.4%的CO2,每小时从皮肤和肺散出约40 g水蒸气及60~100 cal热量,如果没有新鲜空气流入,很快会使室内空气污浊。因此,在建筑设计时,必须考虑和设置合理的通风和取暖设备。室内微小气候的调节与通风的形式和设备有密切关系。一般学校多采用自然通风,即依靠风力和室内外温差而引起空气的流动。如果不借助人工通风送入新鲜温暖空气,在冬季是无法达到这一要求的。

学校卫生学:通风和取暖的重要性

为了保证学生的学习健康,要求教室、活动室和宿舍等必须有流动的新鲜空气和适宜的微小气候。在教室内,经常有几十名学生在学习,每名中年级学生呼出的气体中含有0.4%的CO2,每小时从皮肤和肺散出约40 g水蒸气及60~100 cal热量,如果没有新鲜空气流入,很快会使室内空气污浊。室内闷热的空气使学生注意力不集中,精神不振。空气过热过冷或骤然变化时,由于学生身体调节机能不够完善,容易引起上呼吸道疾病和感染。潮湿和寒冷的空气除易使学生患上呼吸道疾病外,还容易诱发关节炎。适宜的微小气候和新鲜的空气是学生生长发育必需的条件。因此,在建筑设计时,必须考虑和设置合理的通风和取暖设备。

(一)通风的形式和设置

通风的目的是通过空气的流动,排出室内的污浊空气,送进室外的新鲜空气,同时要保证有适合学生身体健康的微小气候(气温、湿度和气流)。例如:在炎热的天气,室内需要有流速较大的、温度较低的空气;在寒冷的天气则需要流速较小的、温度较高的空气。室内微小气候的调节与通风的形式和设备有密切关系。

通风的形式,可以分自然通风和人工通风两种。一般学校多采用自然通风,即依靠风力和室内外温差而引起空气的流动。风力和室外的温差愈大,则通风的速度也愈快,所需的时间愈少。自然通风是通过建筑物外壁的气孔、地板、天花板的孔隙,通过墙壁窗、不闭的门窗或特设的通风管道进行的。在关闭的房屋内,仅靠建筑物的孔隙所流入的空气是不能满足学生需要的,所以必须规定供气量和每名学生在室内应占的空气容积。因此,需要一定的换气次数方能保证室内有良好的空气条件。如果不借助人工通风送入新鲜温暖空气,在冬季是无法达到这一要求的。为此,除在建筑物设计时考虑自然通风窗等装置以外,在使用时还要根据需要订出通风制度,以弥补冬季室内的通风不足。

中小学校教室换气卫生标准》(GB/T 17226-1998)规定了中小学生的必要换气量、中小学教室的换气次数、室内空气二氧化碳(CO2)容许浓度、换气方式及换气制度。该标准规定:教室内空气中二氧化碳最高容许浓度为0.15%;每名学生每小时必要换气量:小学生不宜低于11m3,初中生不宜低于14m3,高中生不宜低于17m3;小学教室每小时换气次数不宜低于3次,中学不宜低于4次。

为了加强自然通风,必须有足够的通风口面积,并应对侧设窗(如外墙窗、门上窗、走廊窗及内墙高窗等),以便空气对流,加速室内换气。此外,还可在建筑物外墙中设自然抽出式通风管道,或天花板、地板下设通气孔,使每小时换气次数较无通气孔的教室多一些。

寒冷地区的建筑物可以安装风斗式小窗,装在大窗顶部,小窗底部为轴,可向室内启开,回转角度为30°左右,室外气流经风斗小窗流向天棚呈弧形下降,冷气不致直接吹向学生头部。一般通风用小窗口的面积应为地面积的1/60~1/50。小窗有开关,可根据需要开闭。

人工通风的形式是利用电动机将室外空气吸入建筑物内,将室内空气排出。局部的可在礼堂的墙脚或地下将清凉空气收入,用过后由窗户、屋顶自然排出室外。一般可装置电扇、电动机吹入室内。另一种是由电动装置将空气吸入后,(经过除尘、加温、加湿、冷却或去湿后),经通风管道送入各室。这种空调装置的设备和管理比较复杂,暂时尚不能普遍采用。

(二)合理的通风制度

为了让学生在室内有新鲜的空气和微小气候,学校应该按季节和天气规定开窗制度。特别是在冬季,为了教室充分换气,又能使上课时保持一定的室温,要求教师做到:下课铃响后马上下课,课间休息时,开窗进行通风换气。在温暖的季节无大风的情况下,则应在上课时尽量打开所有的窗户。

在冬季、秋末和初春时,应充分利用通风小窗进行通风换气。例如每天第一节课前应将室内小窗打开10~15min,每次课间休息时打开5~10min;学生离开教室时,可以利用穿堂风进行换气。如果室内有合理的供暖设备,虽在冬季,也可整日打开小窗通风换气。

在夏季,尤其是南方地区,建筑物除应设防晒设备外,还应加强室内对侧的通风,使空气流通速度加大,起到散热作用。(www.xing528.com)

在室内外温差较大时,可以关上教室门窗,利用走廊窗和教室的门上小窗换气。

(三)取暖设备的卫生要求

在冬季,尤其是北方地区,若要维持室内一定气温,又要保持空气新鲜,必须在加强通风的同时,设法保证有合理的取暖方式,学校的取暖设备有集中式和分散式两种。

集中式取暖有蒸汽式和热水式两种。其方法是用燃料通过锅炉产生蒸气或热水,经过管道和散热片将热能分散到各室。蒸汽式取暖设备,使室温增加快,温度高,空气干燥,但容易引起烫伤以及使有机尘埃燃烧而产生臭味。在停止供气时,散热片很快冷却,使室温波动较大。热水式取暖,经锅炉加热后水温不高于95℃,散热片表面不高于70℃,当停止供水时,散热片中热水逐渐冷却,室内温度波动不大故教室适于采用这种方式取暖。

近年来逐渐推广平铺式取暖设备,即是将散热片改为迂回管道,平铺在室内地板下、内墙中或天花板上,这种方式容易调节室温,室内各处温差不大,又节省室内使用面积,并可防止烫伤。近年采暖方式有空气调节设备,但造价较高,管理也复杂,目前不易推广。

在旧式建筑及规模较小的学校,较多地采用局部取暖法,即将火炉或炭盆直接放入室内。这种取暖方法的缺点是室内各处温差较大,空气干燥,空气中烟尘、有害气体增加,容易引起煤气中毒和烫伤。我国北方或山区农村采用火墙、地炕、火炕等形式取暖,其中地炕及火墙较好,室内温度均匀,烧炕在室外,避免室内烟尘。用火炉取暖时要安装烟筒,以便排烟,为使室温均匀,应在教室前后各放一炉,炉周围安放隔热板或栏杆,要注意防止一氧化碳中毒,防烟尘、烫伤和火灾等。有条件的地方,可用太阳能取暖。

学校取暖的卫生要求是:

(1)室内的温度适宜:教室、寝室应保持16℃~18℃,相对湿度应为30%~80%,最好为50%,风速不超过0.3m/s,生产劳动及健身房为15℃,盥洗室和厕所为16℃,医务室为20℃~21℃,淋浴室应为25℃左右。

(2)室内温度要均匀:室内水平和垂直各点温度不应相差2℃。儿童本身额部、胸部、足部的皮肤温度差在4℃~6℃之间。

(3)集中取暖的散热片应平滑,便于清扫,散热片的温度不应超过70℃。散热片设在外墙下墙壁凹陷处,外加铁丝网或木栏,以防烫伤,并造成好的对流条件。火炉上宜放水壶,增加空气湿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