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视觉障碍儿童的心理与行为特征及学业成就

视觉障碍儿童的心理与行为特征及学业成就

时间:2023-11-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视觉障碍儿童的心理与行为特征视觉障碍儿童在认知、情绪与社会适应、学业成就方面表现出与明眼儿童不同的特征。由于视觉经验的匮乏,视觉表象难以形成,导致低龄视觉障碍儿童表现出以机械记忆为主的特点,对物体再认的成绩也远低于明眼儿童。同时,因无法看到行为的后果,视觉障碍儿童常显得被动、依赖与无助。

视觉障碍儿童的心理与行为特征及学业成就

(一)特殊儿童

特殊儿童指因身心发展或学习生活中与普通儿童有显著差异而需给予特殊服务的儿童,主要含听觉障碍(聋)、视觉障碍(盲)、智力障碍、肢体障碍、语言障碍、情绪行为障碍、学习困难、病弱的儿童及资优儿童。社会文化影响方面,通常包括单亲与离异和重组家庭,留守、流浪及其他处境不利的儿童青少年

(二)特殊儿童心理发展

1.特殊儿童心理发展特点

特殊儿童与普通儿童的心理发展相比,既有普遍性,又有差异性,且普遍性远大于差异性。这是目前国内外大多数特殊教育学者已经形成的共识。

(1)特殊儿童心理发展与普通儿童的共性。

特殊儿童首先是儿童,其次才是有特殊需要的儿童。无论生理上还是心理上,特殊儿童和普通儿童都存在很多共性。台湾学者陈政见认为,特殊儿童与普通儿童的共性主要体现在5个方面:①发展历程模式相似;②生理组织结构相似;③心理需求要素相似;④人格结构发展相似;⑤社会适应内容相似。

(2)特殊儿童心理发展的特殊性。

特殊儿童与普通儿童之间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

①特殊儿童的身心缺陷明显多于普通儿童;②特殊儿童的身心发展障碍与潜能并存;③特殊儿童的身心发展是阶段性与连续性的统一;④特殊儿童的个体间差异和个体内差异都明显大于普通儿童。

总之,特殊儿童的发展是普遍性发展和特殊性发展的有机结合,普遍性发展提供了一切发展的基础,没有这一基础,所有的发展都无法实现;同时,特殊儿童又需在此基础上开展相应的特殊训练。

2.常见特殊儿童青少年心理与行为特征

由于特殊儿童个体内与个体间差异较大,在这里很难赘述各种障碍类别特殊儿童的特征,因此,这里只选取了其中较为常见的三类特殊儿童的心理与行为特征进行简单阐述。

(1)听觉障碍儿童的心理与行为特征。

①感知觉特点。

听障儿童在感知事物时的特点主要表现在知觉信息加工不完整、视觉的优势地位以及缺陷补偿等三个方面。

②注意特点。

听障儿童的注意最早表现为条件性的定向反射,比如注意人脸。半岁后,随着动作发展,注意范围扩大,周围的许多事物只要与视觉有关就能引起他的注意。但一岁内的注意都是无意注意。三岁后的幼儿期,随着活动和游戏增多,生活范围扩大,听障儿童的有意注意开始形成。但与正常儿童相比,他们的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形成和发展都比较缓慢。

③记忆特点。

三岁以前,听障儿童的记忆基本属于无意记忆,三岁以后记忆水平明显提高。听障儿童的想象记忆优于词汇记忆。

④思维特点。

听障儿童思维内容具体,多以形象性的内容作为对象。听障儿童多半是通过列举概念的方法来阐明概念而不是通过内涵来解释概念。所以,在思维过程中容易发生概念扩大或者缩小的错误。此外,听障儿童难于理解和运用抽象词汇和意义不明确的虚词。

(2)视觉障碍儿童的心理与行为特征

视觉障碍儿童在认知、情绪与社会适应、学业成就方面表现出与明眼儿童不同的特征。

①认知特征

•知觉

盲童与低视力儿童由于视觉受损,听觉和触觉成为他们感知客观事物的主要途径。因此,盲童的听觉在发展中表现得非常灵敏。盲童可以通过听觉进行空间定位,利用声音判断方向。并且可以通过听觉来了解和熟悉生活与学习环境。盲童的触觉也十分敏锐。通过训练,盲童不仅能学会六点盲字,还可以认识到物体,触觉也帮助盲童形成正确的概念和发展思维。盲童与低视力儿童在空间知觉、形状知觉和知觉与动作的统合等方面较明眼儿童差(贺荟中,2003年)。

•注意与记忆

在认知发展上,视觉障碍儿童较明眼儿童有一定滞后,但听、触等注意力表现很好。由于视觉经验的匮乏,视觉表象难以形成,导致低龄视觉障碍儿童表现出以机械记忆为主的特点,对物体再认的成绩也远低于明眼儿童。但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差异将逐渐减少,并趋于消失(苏振江,2000年)。

•学习能力

视力受损或伤残必然会影响个体的学习能力,但影响程度是因人而异的。先天性盲与低视力儿童比后天性盲与低视力儿童在学习上将面临更大的困难。就视觉障碍儿童的学习能力问题,国内外学者的研究结论大致归纳如下:①视力的缺陷并不明显影响智力,视觉障碍儿童并不一定比明眼儿童智力低下;②视觉障碍儿童在概念形成上常有较大困难;③视觉障碍儿童的学业成绩通常较明眼儿童差。(www.xing528.com)

•语言

语言的习得主要是通过听觉而不是视觉,所以就视觉障碍本身而言,并不影响儿童语言的发展。但是视觉障碍儿童在语言的发展上仍存在弱点,一方面,视觉障碍儿童在说话时的姿势、体态等次要方面表现出异样;另一方面,视觉障碍儿童,尤其是盲童,在语言表达上使用的词汇缺乏感性基础,缺少视觉形象,常出现词与视觉形象相互脱节,不能准确把握一些视觉词汇内涵的现象。

②情绪特征与社会适应。

视觉障碍儿童由于视力缺陷,处于黑暗之中,生活自理也需要付出比明眼儿童更多的努力才能学会,因此,常处于焦虑与挫折的消极情绪状态中。同时,因无法看到行为的后果,视觉障碍儿童常显得被动、依赖与无助。加之无法通过视觉信息来进行有效的模仿、学习,无法运用肢体语言与别人沟通,就大大影响了其正常的人际关系的发展。

(3)智力障碍儿童的心理与行为特征。

①身心特点。

智力障碍儿童整体表现为身心活动样样都有,但是整体发展晚、慢、差,具体为:

•注意力特点

注意力难以集中,难以实现需要较长时间专注的活动;智力障碍儿童注意的范围比一般人狭窄;智力障碍学生注意分配差,复杂的注意分配困难。

•记忆特点

识记过程缓慢,保持不牢固,再现不精确;短时记忆有困难;不善于运用记忆策略;记忆材料缺乏目的性。

•语言发展迟缓

语言障碍是智力障碍学生中最常见的问题之一,有报告称:70%以上的智力障碍学生有语言方面的问题。多数智力障碍学生语言发展迟缓,水平低。此外,不少智力障碍儿童还存在构音、声音和语流方面的障碍。智力障碍学生语言障碍的严重程度随智力落后程度的加重而越加显著。

•思维水平低下

思维障碍是智力障碍儿童的典型特征。由于智力障碍儿童生活经验有限,思维十分贫乏,尤其是语言发展水平低,直接影响了思维的发展。

思维的具体性是智力障碍儿童思维的基本缺陷,他们的思维长期停留在直观形象阶段,受到具体形象或表象的束缚,不能理解形象背后的本质的共同特征,只能根据事物表面特征加以具体描述。

思维缺乏目的性和灵活性。思维的不灵活性主要表现在他们已经形成的心理定式不易改变,习惯了的行为方式难以进行修正,遇到新问题习惯用类似的方法来解决,思维方法刻板、僵化,缺少变通。

思维缺乏批判性和独立性。一方面智力障碍儿童不善于独立思考问题,难以发现和提出问题,缺乏自我评价的能力;另一方面容易受暗示,缺少主见。

②个性特征

•缺乏主动性

智力障碍儿童在学习和参加各种活动过程中主动性一般较差,他们不善于支配和管理自己的行为或主动克服困难,常常要在老师和家长的督促、鼓励下才能做完某件事。短期目标对他们能起激励作用。

•容易冲动,自我控制能力差

由于智力障碍儿童自我控制能力比较差,对外部环境的某一影响常常以冲动的、瞬时产生的行动来回答,并没有去考虑是否应该这样做。

•易受暗示,脾气固执

智力障碍儿童对待周围人们的影响表现出一种矛盾的情况,他们常常不加思考地接受周围的建议,有盲目服从或不服从状况。

•失败预期高于成功期待

由于生活和学习上长期遭受挫折,智力障碍儿童对失败的期待比对成功的期待更高。

•动机不足,求知欲差

智力障碍儿童求知欲不旺盛,较难将社会对他们的要求变成自己的需要和兴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