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灵活运用教育学经验-革命根据地的教育

灵活运用教育学经验-革命根据地的教育

时间:2023-11-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0min搞定虽然根据地教育的制度化、正规化水平不能算高,但是可以说是一个近乎奇迹的创造,它促使中国共产党夺取了全国政权。根据地教育提供的大量成功经验不仅使中国共产党人深深获益,也是中国教育史上一份有借鉴价值的遗产。革命根据地的教育正是围绕着这一中心任务展开的,教育功能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发挥。这是中国共产党人在根据地教育实践中总结出来的重要的办学教育经验。

灵活运用教育学经验-革命根据地的教育

10min搞定(12年311选;16年、17年西南大学简)

虽然根据地教育的制度化、正规化水平不能算高,但是可以说是一个近乎奇迹的创造,它促使中国共产党夺取了全国政权。根据地教育提供的大量成功经验不仅使中国共产党人深深获益,也是中国教育史上一份有借鉴价值的遗产

1.坚持教育为政治服务,教育为革命战争阶级斗争服务

动员千百万人民群众投入革命战争、支援革命战争,并最大限度地提高人民军队干部战士的觉悟,是中国共产党面临的中心任务。革命根据地的教育正是围绕着这一中心任务展开的,教育功能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发挥。

(1)正确处理了特定环境下的轻重缓急,保证了最迫切需要的满足。

(2)在教育内容的确定上,始终服从战争的需要。

(3)在教育教学的组织安排上,充分考虑到战争条件和政治需要。

2.新型的教育体制

新型的教育体制包括干部教育、群众教育、儿童教育三部分。三个部分有主次之分,群众教育重于儿童教育,干部教育又重于群众教育,而当时的干部教育重于未来的干部教育。

3.教育与生产劳动、社会政治活动紧密联系

(1)在教育内容上,紧密联系当时当地的生产和生活实际,进行劳动习惯和观点、劳动知识和技能的教育。

(2)在教育教学的组织形式和时间安排上,注意适应生产需要,要求学生参加实际的生产劳动。

(3)根据地的师生广泛参加各类革命斗争和政治活动,既有助于提高他们的思想觉悟,锻炼革命意志,提高工作能力,同时也有助于支援革命斗争和解放区的建设

4.多种形式的办学途径,依靠群众办学

解放区的人民需要教育,但是政府能力有限,不可能包办教育,办教育需要走群众路线

(1)办学形式:“民办公助”★★★

这种办学形式发挥了各个方面的积极性,即群众集资,自己出力办学,主要由家长和学生通过劳动来解决资金和人力问题,也采取集资、提取结余、组织文教合作社等方式来筹集办学资金,政府给予方针上的指导、物质上的补助和师资上的支援。

(2)意义:群众办学就是从群众的需要出发,群众自愿办学,教学内容也和群众息息相关,教学方式因地制宜,尤其是成人教育适应了生活和生产的需要。这是中国共产党人在根据地教育实践中总结出来的重要的办学教育经验。

5.教学制度和方式的改革

革命时期,根据地采用了更加实际实用的教学制度和教学方法:

(1)缩短学制。(2)教学内容紧密联系实际。(3)注重实效的教学方法,特别是在干部教育中,多以自学为主,启发、研究、讨论和实际考察相结合。

助记

真题真练(www.xing528.com)

1.【2011年,第23题】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民主根据地发展教育的基本精神是 ( )

A.教育为长期的战争服务  B.群众教育第一

C.注重教育的正规化建设  D.生产教育第一

2.【2012年,第23题】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民主根据地在发展群众教育过程中采取的办学政策是 ( )

A.公有民办 B.公有公办 C.公办民助 D.民办公助

3.【2016年,第23题】1938年3月,毛泽东为“抗大”题写办学方针,放在教育工作首位的是 ( )

A.坚定不移的政治方向  B.坚持不懈的抗战信念

C.艰苦朴素的工作作风  D.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

4.【2018年,第23题】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民主根据地的社会教育以成人教育为重心,其最广泛、最普遍的教育形式是 ( )

A.工读校 B.半日校 C.列宁学校 D.冬学

5.【2020年,第20题】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创立和发展起来的一所干部学校,创立初期在课程设置的规划上提出 ( )

A.军事、政治、文化并重  B.军事、政治、生产并重 C.以军事技术为主 D.以政治理论为主

6.【2021年,第21题】恽代英重视教育,其主张实施 ( )

A.单元教学法 B.设计教学法 C.适应个性教学法 D.自我辅导法

【参考答案】 1.A 2.D 3.A 4.D 5.A 6.D

非统考院校真题

【简答题】

1.简述革命根据地的教学经验。(西南大学16年)

2.简述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根据地办教育的主要经验。(西南大学17年)

【论述题】论述中国抗战时期的西南联合大学在人才培养上取得卓越成就的原因。(华中科技大学13年)

【注释】

[1]本章全部参考孙培青的《中国教育史》(第四版)第十三、十五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