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新文化运动中的教育思潮与运动

新文化运动中的教育思潮与运动

时间:2023-11-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但在城市收效不大,1927年,平民教育运动的主流地位逐渐被乡村教育运动所取代,最终融入20世纪30年代流行一时的乡村教育运动。“五四”前后,尤其是杜威来华讲学后,实用主义教育思潮成为全国范围内很有影响的教育思潮。评价①勤工俭学运动是工读主义教育思潮的一次大规模实践。

新文化运动中的教育思潮与运动

21min搞定

(07年、10年、13年、14年、16年311选;21年首师大简)

1.平民教育思潮★★★

3min搞定

平民教育思想旨在破除千百年来封建统治者独占教育的局面,使普通平民百姓享有受教育的权利,获得知识,改变生存状况。

(1)内容:由于政治立场、思想倾向等的不同,平民教育思潮分为两部分。

①一部分以陈独秀李大钊、邓中夏等初步具有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为代表。他们主张要真正解决平民教育问题,必须先解决经济和政治制度问题,平民教育要与政治斗争结合起来。他们的实践活动有:

a.1917年,毛泽东在湖南第一师范学校读书期间举办了工人夜校

b.1919年,邓中夏发起组织了“平民教育讲演团”及负责筹备了长辛店劳动补习学校。早期共产主义者的平民教育逐渐发展成为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工农教育。

②另一部分以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为代表。在杜威民主主义教育思想的影响下,把平民教育视为救国和改良社会的主要手段,希望通过平民教育来实现民主政治。他们的实践活动有:

a.北京高等师范学校的师生于1919年组织了平民教育社,这是体现平民教育思想最早的团体。

b.朱其慧、陶行知、晏阳初于1923年组织成立了中华平民教育促进总会,向全国推广平民教育。

c.晏阳初还主编了教材《平民千字课》。不久,资产阶级的平民教育运动达到高潮。

(2)评价:这一时期的平民教育活动,使平民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文化知识教育,扩大了教育对象的范围,在一定范围内普及了教育。但在城市收效不大,1927年,平民教育运动的主流地位逐渐被乡村教育运动所取代,最终融入20世纪30年代流行一时的乡村教育运动。

2.工读主义教育思潮★

3min搞定(18年311选)

工读主义思想萌发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蔡元培吴玉章、李石曾等人对旅法华工的教育活动。其基本内涵:以工兼学、勤工俭学、工人求学、学生做工、工学结合、工学并进,培养朴素工作和艰苦求学的精神,以求消弭体脑差别。

(1)内容:由于提倡者和参加者思想立场的差异,大致分为以下四种思想和实践。

①1919年由匡互生、周予同等北高师学生发起组织工学会,倡导工学主义。主张把工学作为实现民主自由、发展实业、救济中国社会的武器。工学会要将工和学并立,做工的人一定要读书,读书的人一定要做工。

②王光圻发起组织北京工读互助团,代表着更为激进、影响也更大的派别。将工读视为实现新组织、新生活、新社会的有效手段。

③以李大钊为代表的初步具有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一方面,提出了工人和农民的工读问题;另一方面,也支持青年学生的工读互助实验,初步提出了知识分子与工农结合的思想。

④以胡适、张东荪为代表的观点,可称为纯粹的工读主义。这一派把工读单纯看作解决青年失学问题的好方法,将工读看作纯粹的经济问题,不承认其改造社会的功能。

(2)评价:各种工读主义思想虽然各有侧重,却也互相渗透,都对教育和社会改革进行了有益的探索,成为社会思潮。

3.职业教育思潮★

3min搞定(20年311简)

职业教育思潮由清末民初的实利主义和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发展演变而来。蔡元培最早将实利主义列入资产阶级的教育方针,职业教育思潮的基本内涵包括“授人一技之长”和“促进实业发展”两个方面。

(1)内容

①早期主张实用主义教育的人士大多转而提倡职业教育,职业教育思潮逐步形成。

②1917年,黄炎培发起组织中国近代第一个研究、倡导、实验和推行职业教育的专门机构——中华职业教育社,进一步从理论上探讨、在实践中推行职业教育,职业教育思潮达到高潮。

③1918年,中华职业教育社在上海创办中华职业学校,通过学校教育形式开展职业教育实验。

(2)评价

职业教育思潮和运动开展的结果,不仅产生了以黄炎培为代表人物的系统的、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理论,而且大大促进了中国职业教育事业的发展;职业教育思潮对1922年的“新学制”影响甚大。

4.实用主义教育思潮★★★

3min搞定(www.xing528.com)

五四运动前后,杜威的实用主义思想经蔡元培、黄炎培、胡适、陶行知等人的介绍在中国流行起来。人们对“实用主义教育”产生兴趣,源于1913年黄炎培发表的《学校教育采用实用主义之商榷》一文。“五四”前后,尤其是杜威来华讲学后,实用主义教育思潮成为全国范围内很有影响的教育思潮。

(1)内容:实用主义教育信条有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学校即社会、从做中学等。其中, 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儿童中心符合教育救国和改革传统教育的需要。

(2)评价:实用主义教育思潮传播极广,影响超过任何一种教育思潮;实用主义教育思潮的兴起,既与新文化运动后引进西方文化的开放态势有关,又与当时的教育状况有关;实用主义教育思潮说明了中国教育观念的转变,在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中都有十分显著的反映。

5.勤工俭学运动★

3min搞定

辛亥革命前,随着大批青年自费出国留学,自费留学生中出现“俭学”之风。同时在法国的李石曾通过“兼工与学”,使来自农村的华工得到教育,目的是大兴苦学之风,输世界文明于国内,以改良中国社会,造就“新社会、新国民”。

(1)内容:勤工俭学运动逐步发展起来,其中以留法勤工俭学为主。1919年春至1920年年底,留法勤工俭学形成高潮。早期共产主义者是此阶段留法勤工俭学运动的主要发起者、组织者和参加者,李大钊、毛泽东、吴玉章是发起组织者。至此,勤工俭学运动的内容与性质都发生了变化,从通过勤工俭学以维持学业,提高到俭学与勤工相结合,探索改造中国出路的认识高度。

(2)评价

①勤工俭学运动是工读主义教育思潮的一次大规模实践。广大青年和知识分子认识到劳动的重要性,认识到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伟大意义,进行了一场知识分子与工人群众相结合、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相结合、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实践尝试。

②留法学者表现出了很强的政治意识。他们组织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

6.科学教育思潮★★★

3min搞定(09年311简)

以任鸿隽为代表的中国科学社和《科学》杂志倡导科学教育,主张将科学内容与方法渗透到各项社会事业中,重视 “物质上之知识”的传授,应用科学方法于教育研究和对人的科学精神、科学态度的训练。

(1)内容

①科学的教育化,提倡学校中的科学教育,即按照教育原理和科学方法进行教育,培养学生科学的知识、技能和态度。

②教育的科学化,提倡以科学的方法研究教育,包括儿童心理和教育心理的研究,各种心理和教育统计与测量的实验及量表的编制应用。

(2)评价

①以科学的方法研究教育蔚然成风。教育及心理测量、智力测验、教育统计、学务调查等成为当时中国教育界十分流行的研究手段。

②各种新教学方法的试验广泛开展。道尔顿制、设计教学法、蒙台梭利教学法、自学辅导主义等,为人们耳熟能详。

③高校开始设置培养教育学科专门人才的学科和专业。

7.国家主义教育思潮★

3min搞定

国家主义教育思潮是一种具有强烈资产阶级民族主义色彩的社会思潮,于20世纪20年代初在中国兴起。

(1)内容

①以教育为国家的工具。教育目的对内在于保持国家安宁和进步, 对外在于抵抗侵略、延存国脉。

②教育是国家的任务。教育设施应完全由国家负责经营、办理,国家对教育不能采取放任态度。

(2)实践

①曾琦、李璜于1923年在法国发起成立“国家主义青年团”,开始有组织地宣传国家主义。

②余家菊和李璜合著的《国家主义的教育》出版,标志着国家主义教育思想的重振,并引起全国教育界的注意和讨论。1924—1925年,国家主义教育思潮盛极一时。

(3)评价

①国家主义教育派促成了20世纪20年代的国家收回教育权运动,促进了学校中军国民教育和爱国教育的加强,也促使中华教育改进社年会一度以国家主义为教育宗旨。

②国家主义教育思潮的目的是培养具有爱国精神和国家意识的好国民,但其本质上是一种教育救国论。一概而论地反对教育的政治和党派性,与教育民主观念相抵触,使之一开始就受到马克思主义者的批判。随着北伐战争的节节胜利,国民党明令严禁国家主义,国家主义教育思潮就此消沉。

助记 共有7个思潮:平民有职业,工读勤俭学,科学很实用,国家主义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