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min搞定
(09年311选;18年北师大名;21年扬州大学简;16年西南大学论)
1922年9月,教育部公布了《学校系统改革案》,这就是1922年的“新学制”,或称“壬戌学制”。由于该学制采用的是美国式的六三三分段法,又称“六三三”学制。
1.“新学制”的产生过程(了解)
壬子癸丑学制形成以后仍存在不少问题,如学制过长、中学过短(七四制)。中等教育又太偏于普通教育,以升学为主要目标,过于强调整齐划一而灵活性不够,模仿日本和德国的痕迹较深,没有从本国实际出发,课程、教法等方面也存在很多问题,已不适应日益发展的社会政治经济生活和生产的需要,因此孕育着一场新的学制改革。新学制改革的历程如下。
(1)各省提出应该改革学制体系。1915年起,历届全国教育会联合会上各省都提出《改革学制系统案》。
(2)发表新学制系统草案,向全国征求修改意见。1921年,全国教育会联合会第七届年会上通过了新的“学制系统草案”。并请各报馆、各教育杂志发表草案全文向全国征求修改意见,各地教育界人士纷纷讨论新学制并撰文评价,在全国掀起了研究学制改革的高潮。
(3)关于新学制的教育实验。1920—1921年,舒新城、夏丏尊在湖南第一师范学校实行“选科制”与“能力分组制”。同年,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推行选科制和学分制。1921年,江苏省立第一中学实行全面选科制,学生可在文、理、商三科中自由选择。这些教育改革实践,为学制的最终制定提供了坚实的依据。
(4)新学制最终颁布施行。1922年,教育部在北京专门召开了学制会议,最终以大总统令公布了《学校系统改革案》,这就是1922年的“新学制”。
2.“新学制”的七项标准
受实用主义思想的影响,新学制不定教育宗旨,而以七项标准作为指导:
(1)适应社会进化之需要; (2)发扬平民教育精神; (3)谋个性之发展; (4)注意国民经济力;
(5)注意生活教育; (6)使教育易于普及; (7)多留各地伸缩余地。
七项标准是“新学制”的指导思想,体现了民主与科学的精神,尤其是实用主义的教育思想,对民国之后的教育改革产生了深远影响。
凯程提示:1922年“新学制”是向杜威学习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产物,杜威主张教育无目的,本次学制未定教育宗旨而以标准代之。
3.“新学制”的学制体系
新学制以儿童身心发展规律为依据,采用“六三三”分段标准,将学制划分为三段。
(1)纵向看,小学6年,其中初级小学4年(义务教育阶段)、高级小学2年;中学分为初、高中各3年; 大学4~6年,小学之下有幼稚园,大学之上有大学院。
(2)横向看,与中学平行的有师范学校和职业学校。
(3)两项“附则”:注重天才教育;注重特种教育。
4.“新学制”的特点(17年311选)
(1)第一次依据我国学龄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划分教育阶段。学制采用美国学制的“六三三”制,基本上是依据我国青少年身心发展的特点来划分的,这在中国近代学制发展史上是第一次。
(2)初等教育阶段缩短小学年限,更加务实合理,利于普及。幼稚园纳入初等教育阶段,使幼儿教育与小学教育得以衔接,确立了幼儿教育在中国教育史上的地位。
(3)中等教育阶段是改制的核心,是“新学制”中的精粹。
①延长中学年限。初中和高中各3年,提高中等教育的程度,克服了旧学制中中学只有4年而造成基础教育薄弱的缺点,改善了中学和大学的衔接关系。(www.xing528.com)
②中学分为初、高中两级。不仅增加了地方办学的伸缩余地,也增加了学生的选择余地。
③中学实行分科制和选科制。力求使学生有较大的发展余地,适应不同发展水平学生的需要。
(4)高等教育缩短年限,取消大学预科。这使大学不再担任普通教育的任务,有利于大学进行专业教育和科学研究。
(5)增强职业教育,最明显的特点是兼顾升学与就业。小学高级阶段,要求根据各地情形,增设职业准备性教育;在中学开设各种职业科,使学生既能准备升学,也能准备就业。
(6)在师范教育方面,设师范大学,并在大学设教育科。这突破了师范教育自成体系的框架,使师范教育种类增多、程度提高、设置灵活。
助记 合理分段初等短、中等中心高等短、增强职教改师范。
5.“新学制”的课程标准
(1)内容
①小学取消修身课本,增加公民、卫生课,将手工改为公用艺术,图画改为形象艺术;又将初小的卫生、历史、公民、地理合并为社会科;设自然园艺科;将国文改为国语,体操改为体育。小学上课以分钟记。
②初级中学设社会、言文、算学、自然、艺术、体育六科。
③高级中学分普通科和职业科。
a.普通科分文学、社科和数理三类,又分为两组:第一组注重文学和社会科学;第二组注重数学和自然科学。
b.职业科分农、工、商、商船四类。课程分为公共必修科目、分科专修科目、纯选修科目三种,每一种有若干门课程,以各种课程学分计算,修满150学分为毕业。
(2)评价:此课程纲要虽未经过政府正式颁布,只是由全国教育会联合会会议决议刊布,但由于该组织的代表性和权威性,故各地都依此施行。
6.“新学制”的评价
(1)1922年“新学制”体现出实用主义色彩。“新学制”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借鉴了美国的“六三三”制,但它“并不是盲从美制”,只是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影响。
(2)1922年“新学制”适应当时资本主义工商业发展的实际情况。这一学制加强了中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的训练,并注意以选科制和学分制来适应教育对象的不同发展水平,还注意发挥地方办教育的积极性,提高师范教育水平,缩短小学教育年限,规定初中可单设等,均有利于初级中等教育的普及,再加上课程的改革等,在一定程度上处理了升学和就业的矛盾,适应了当时中国资本主义工商业发展的要求。
(3)1922年“新学制”的内容具有时代性和合理性。尽管受到进步主义教育思想和美国模式的影响,但有其内在的先进性和合理性,比较彻底地摆脱了封建传统教育的束缚,具有适应社会和个人需要等新的时代特点。
(4)1922年“新学制”具有灵活性。“新学制”既有比较统一的基本要求,又给地方留有充分的灵活性,反映了新文化运动以来教育领域改革创新的一些综合成果。
(5)1922年“新学制”是我国学制史上的里程碑,标志着中国近代以来国家学制体系建设的基本完成。一直沿用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
(6)1922年“新学制”的局限性。此学制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存在不少问题,如缺乏师资、教材、设备等,故不得不通过对其后所创办的综合中学增开大量的选科等做法进行调整。
助记 实用实际时代性,合理灵活里程碑,当然还有局限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