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梁启超教育思想及中教史考研宝典回顾

梁启超教育思想及中教史考研宝典回顾

时间:2023-11-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女子教育重视女子教育是梁启超维新教育思想的重要内容。梁启超从女子自养自立、成才成德、教育子女、实施文明胎教等方面揭示了女子教育的必要性,并进一步指出接受教育是女子的天赋权利,也是男女平等的保障。③女子受教育程度反映国势强弱。⑤梁启超亲自创办女学。梁启超是中国近代最早系统介绍和倡导这一理论的人。

梁启超教育思想及中教史考研宝典回顾

19min搞定(07年、21年311选;13年311简;18年北师大简)

梁启超(1873年2月23日—1929年1月19日),字卓如。清朝光绪年间举人,中国近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史学家、文学家,戊戌变法(“百日维新”)领袖之一、中国近代维新派、新法家代表人物。 幼年时从师学习,八岁学为文,九岁能缀千言,十七岁中举。后从师于康有为,成为资产阶级改良派的宣传家。维新变法期间,与康有为一起联合各省举人发动“公车上书”运动,并写了大量文章宣传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教育发展史上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1.“开民智”“伸民权”与教育作用★★★

2min搞定

(1)内容:梁启超认为国势的强弱随人民的受教育程度而转移,并明确地将“开民智”与“伸民权”联系起来,为“伸民权”而“开民智”,权生于智。

(2)意义:这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专制与愚民、民主与科学的内在联系。他的“开民智”具有科学与民主启蒙的内涵,梁启超也明确地指出民智的开发要靠教育来实现。

2.培养“新民”的教育目的★★★

2min搞定

(1)内容:梁启超的教育目的是培养“新民”。这种“新民”是具有资产阶级政治信仰、思想观念、道德修养和适应资本主义社会生活的知识技能的新国民。这里的“新民”品质明显侧重德育方面。

(2)评价:这反映出他想沿着“政学”、精神文明、品德这条路线,尽快培养具有资产阶级意识的维新人才,普遍转变人民的思想观念,推动政治改革的迫切愿望。

3.倡导师范教育、女子教育和儿童教育★★★★

扫码回复“梁启超”听讲解

10min搞定

(1)师范教育(14年311选)

梁启超认为中国急需普遍设立中、西学兼习的新式学堂,根本的解决办法是设立师范学校,培养新时代的教师。

①目的:梁启超倡导师范教育,不仅是从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出发,强调对教师进行专门培养,更重要的是旨在培养一批在知识结构和思想观念上都符合维新要求的教师,以推动维新教育活动全面展开。

②意义:梁启超于1896年在《时务报》上发表《变法通议·论师范》,这是在中国近代教育史上首次以专文论述师范教育问题,也是在我国最早提出设立师范学校。

(2)女子教育

重视女子教育是梁启超维新教育思想的重要内容。他在《变法通议·论女学》中,系统论述了女子教育问题:

①女性受教育的必要性。梁启超从女子自养自立、成才成德、教育子女、实施文明胎教等方面揭示了女子教育的必要性,并进一步指出接受教育是女子的天赋权利,也是男女平等的保障。(www.xing528.com)

②女性是一种独特的人才资源。女子有耐心、喜静、心细等特点,中国应充分开发和利用女性这一巨大的人才资源。

③女子受教育程度反映国势强弱。他还指出中国欲救亡图存,由弱变强,就必须大力发展女子教育。

④女子教育的出发点。发展女子教育必须从破除女子缠足陋习、给女子行动自由开始。

⑤梁启超亲自创办女学。1898年,他积极参与中国第一所女学——经正女学的筹办。

评价:他的女子教育思想内容广泛,有鲜明的近代特征。

(3)儿童教育

梁启超在《变法通议·论幼学》中,倡导对中国儿童教育进行改革。

①理论上,对中、西儿童教育进行比较。他指出西方强调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而中国则与之相反。西方重视理解,而中国注重识记;西方注重直观教学,实物教学,而中国只注重言语文字;西方还重视儿童的学习兴趣。他十分赞赏西方的教学方法。

②实践上,主张为儿童办新式学校,采用西方教学方法。他建议中国应从编写儿童教学用书入手对儿童教育进行改革,应编写的书包括识字书、文法书、歌诀书、问答书、说部书、门径书、名物书等。

4.论述近代学校制度★

5min搞定

梁启超根据当时西方心理学研究成果中的年龄与身心发展的关系理论,列出了一份《教育期区分表》。

(1)内容

①划分教育阶段。将受教育者划分为5岁以下(幼儿期——家庭教育与幼稚园期);6~13岁(儿童期——小学校期);14~21岁(少年期——中学校期);22~25岁(成人期——大学校期)四个年龄阶段。

②介绍各教育阶段学生身心发展的特征。他分别介绍了各个年龄阶段的学生在身体、知、情、意、自观力(自我意识)等方面的发展情况和基本特征。

③设计教育体制。他同时详细介绍了日本学者根据上述分期理论设计的《教育制度表》,其中幼稚园2年、小学8年、中学8年、大学3~4年,分别对应《教育期区分表》中的四个阶段。

④结合中国实际,提出“大办小学、缓办大学”。考虑到当时中国基础教育薄弱,中国留日学生因缺乏必要的普通知识,不适应高等专门学校的学习等事实和经验,他还提出了“大办小学、缓办大学”的建议。

(2)评价: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来确定学制的不同阶段和年限是近代西方教育心理研究的成果。梁启超是中国近代最早系统介绍和倡导这一理论的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