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min搞定
5min搞定
康有为,字广夏,人称南海先生,中国晚清时期重要的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资产阶级改良主义的代表人物。康有为出生于封建官僚家庭,光绪五年(1879年)开始接触西方文化。光绪十四年(1888年),康有为再一次到北京参加顺天乡试,借机第一次上书光绪帝请求变法,受阻未上达。光绪十七年(1891年)后在广州设立万木草堂,收徒讲学。他与维新人士一起组织学会,创办报刊,广泛开展救亡图存的维新运动。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得知《马关条约》签订,联合1300多名举人上万言书,即“公车上书”。
(1)论教育的作用
“才智之民多则国强,才智之士少则国弱。”所以,兴学育才是维新救国的基本保障。教育成为救亡图存、振兴中华的重要手段。
(2)教育改革的主要措施
①废八股,改试策论。等学校普遍开设后,再废科举。
②办学校,育新人。大力创办学校,改变传统的教育内容,传授科学技术,培养新型人才。
③派遣留学生,翻译西书。康有为重视留学教育,认为当务之急就是多派遣留学生学习西学,为国内引进新技术。同时,在国内,翻译西学是促进国人了解世界的主要方式。
④倡平等,重女教。康有为主张男女都有平等的受教育权,女子应该上学,男女均可入学是教育平等思想的重要标志之一。
评价:康有为力图仿照西方建立近代中国学制,并在《请开学校折》中设计了一个学校系统。他的上述建议直接影响了百日维新中的教育改革措施。
2.《大同书》中的教育理想★★★(www.xing528.com)
10min搞定
(1)社会愿景:《大同书》是康有为的代表作之一。书中康有为描述了一个“大同”的理想社会,是一个“无邦 国,无帝王,人人平等,天下为公”的社会。大同社会根除了愚昧无知,教育昌盛,文化繁荣,主张废除私有制和等级制,也消灭了家庭,儿童是整个社会的儿童,对儿童的抚养和教育均由社会承担。
(2)教育体系:康有为设计了一个前后衔接的完整的教育体系,包括人本院、育婴院、慈幼院、小学院、中学院、大学院。
①人本院(出生前):为怀孕妇女设立,对胎儿进行胎教。人本院院内环境优雅,有书画、音乐等供孕妇欣赏,工作人员有女医、女傅、女师、女保。
②育婴院(0~3岁):婴儿断乳后,送入育婴院抚养。
③慈幼院(3~6岁):儿童3岁后被送入慈幼院。慈幼院主要承担幼儿教育工作,保育目标是“养儿体,乐儿魂,开儿知识”,教育内容有语言、歌曲、手工等。工作人员为女性。
④小学院(6~11岁):以德育为先,坚持“养体为主而开智次之”的原则。小学教师专用“女傅”,兼有慈母的职责。教师的言行举止、音容笑貌等应善良、规范,让儿童从小模仿,培养影响儿童终身的善良德性。
⑤中学院(11~15岁):人生的关键期,德、智、体兼重,但尤以育德为重。教师男女均可, 但一定要选择“有才有德者”充任,课程要根据学生的禀赋和个性来设置。
⑥大学院(15~20岁):“专以开智为主”,注重实验,校址的选择应结合专业实际,学生自由选择专业,教师不限男女,应选择“专学精深奥妙,实验有得者”担任。
(3)评价
①批判和冲击传统教育,主张新式教育。《大同书》重视学龄前教育,主张男女教育平等,指出对儿童应实行德、智、体、美等诸方面的教育,在当时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对传统封建教育是一个很大的冲击。
②乌托邦色彩浓厚。《大同书》教育理想的观念背景是中国传统的大同思想和近代空想社会主义的综合体,带有明显的未来乌托邦色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