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清末新政时期教育改革与近代教育制度建立

清末新政时期教育改革与近代教育制度建立

时间:2023-11-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清政府被迫实行“新政”,改革图强,教育是其中的一部分。第二阶段为中等教育。科举制度的腐败司空见惯,严重败坏社会和学校的风气,毒害知识分子的精神面貌。②这为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教育改革减少了阻力,也标志着封建旧教育的结束。这个宗旨体现了“中体西用”的思想,是中国近代第一次正式宣布的教育宗旨。1905年,清政府宣布废除科举后,士人为寻求新的出路,纷纷涌向日本,形成留日高峰。

清末新政时期教育改革与近代教育制度建立

28min搞定

(07年、08年、12年311选;14年、18年首师大简;19年浙江大学论)

19世纪末,美国抛出“门户开放”政策,列强将中国视为可瓜分的稳定市场。1900年,八国联军攻陷北京,慈禧光绪西逃,震惊了中国朝野。清政府被迫实行“新政”,改革图强,教育是其中的一部分。

1.“壬寅学制”和“癸卯学制”的颁布★

15min搞定(17年湖南师大简)

1901年,中国近代最早的教育专业刊物——《教育世界》,系统地介绍了日本的重要教育法规、学制等,为我国清末制定学制提供了参照蓝本。清末颁布的学制始于《钦定学堂章程》,成于《奏定学堂章程》。

(1)壬寅学制(21年311选)

1902年,在管学大臣张百熙的主持下,拟定了一系列学制系统文件,统称《钦定学堂章程》,因该年为壬寅年,又称“壬寅学制”。这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以中央政府名义制定的全国性学制系统,学制划分为三段七级,蒙学堂和寻常小学堂共七年,规划为义务教育性质。它虽然正式公布,但是没有实行。

(2)癸卯学制(21年首师大名)

1903年,张百熙、张之洞、荣庆拟定了《奏定学堂章程》,这是我国近代由中央政府颁布并首次得到施行的全国性法定学制系统。于1904年1月颁布执行。癸卯学制把整个学程纵向分为三段七级:

第一阶段为初等教育,包括蒙养院、初等小学堂和高等小学堂,其中将幼儿教育机构——蒙养院纳入学制系统,标志着我国学前幼儿教育已进入国家规划发展的新阶段。初等小学堂规划为五年强迫教育阶段,儿童7岁一律入学。

第二阶段为中等教育。

第三阶段为高等教育,从小学堂到大学堂学制年限长达20~21年。在主系列之外的各类学堂中,另有师范教育及实业教育两个系统。

癸卯学制结构图

(3)清末学制的评价

①积极方面:清末学制具有半资本主义、半封建性,是传统性和近代性的综合产物,也是学习西方教育的系统性成果,在中国教育近代化发展中有标志性意义。它直接参考日本,间接吸纳欧美,反映出近代资本主义教育的诸多特点。

a.学制整体结构仿照西方流行的三级学制系统模式, 分为初等、中等、高等三级,规划义务教育阶段,反映了对教育普及性和平等性的要求。

b.学制各阶段,尤其是在初等教育阶段,确立了德、智、体协调发展的“三育”模式。

c.设置实业学堂,推动了近代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

d.重视师范教育,加强教师职业训练。

e.将分年课程规划、班级授课制分别作为基本的教学管理形式和教学组织形式。

f.尊重儿童个性,禁止体罚

g.课程比重上,西学占主导地位。

②消极方面:清末学制有浓厚的封建性。

a.其指导思想是“中体西用”,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效忠封建王朝。

b.“读经讲经”课比重过大,导致学制年限偏长。

c.大学堂在入学条件上仍有限制,维护了教育的封建等级性。

d.广大妇女被排斥在学校教育之外。

e.对教职人员和学生的许多规定旨在维护封建统治秩序,显示了较强的封建专制性。

f.根据学生的表现和学业程度奖励相应的科举功名,没有割断与旧教育的瓜葛。

凯程提示:第一个颁布但未施行的学制是壬寅学制;第一个施行的学制是颁布于 1904 年的癸卯学制, 是学习日本的产物。

2.废科举,兴学堂★★★

5min搞定(www.xing528.com)

(1)清末科举制度的弊端

①科举制烦琐空疏,摧残人才。清末科举考试的步骤更加烦琐,采用八股文,愈发空洞,命题不合理,形式主义严重,很难选拔到真正的人才,并且摧残人才。

②科举制使学校沦为附庸。科举制度使学校完全沦为附庸的同时,导致新式学校也成了科举的附庸,科举制度一直是清末影响新式学堂发展的重大障碍

③科举制败坏学习风气。科举制度的腐败司空见惯,严重败坏社会和学校的风气,毒害知识分子的精神面貌。

(2)科举制度的废除过程

清末在制定学制的同时,开始了如何处置科举考试的讨论。清末不少官员纷纷要求递减科举取士名额。1905年,袁世凯、张之洞等从维护清末统治的基点出发,奏请停止科举,兴办学校,于是光绪帝下诏“所有乡会试一律停止,各省岁科考试亦即停止”,至此,共实行了1300年之久的科举考试,终告废除。

总的来看,科举制度从改革到废除共经历了三个步骤:①改革科举内容;②递减科举中额;③停止科举。

(3)废除科举制度的意义

①促使兴办新式学校浪潮的出现。科举制度的废除有力地配合了学制颁布后兴学政策的落实,使中国近代史上出现了难得的兴办学校的热潮。

②这为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教育改革减少了阻力,也标志着封建旧教育的结束。科举制度对我国封建社会的发展产生过重大的作用,是中国古代文化和考试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并渗透到今天的文化教育中,因此我们仍要认真对待和总结。

3.建立教育行政体制★★★

2min搞定

(1)在中央:1905年,清廷成立学部,作为统辖全国教育的中央教育行政机关,并将原来的国子监并入学部。学部的最高长官叫尚书,其次为左、右侍郎等,并聘请谘议官作为顾问人员。首任学部尚书是荣庆。机构设置在整体上注意到教育行政与教育学术的联系,注重实业教育的地位。

(2)在地方:1906年,各省设提学使司,专管全省教育事务,长官为提学使。府、厅、州、县设劝学所为各级教育行政机关,至此形成了一套新的从中央到地方的教育行政系统。

4.制定教育宗旨★

1min搞定

1906年,学部确定教育宗旨为“忠君、尊孔、尚公、尚武、尚实”。这个宗旨体现了“中体西用”的思想,是中国近代第一次正式宣布的教育宗旨。

5.留日高潮与“庚款兴学”★★★

5min搞定

这一时期,因新政的实施,留学教育再掀热潮,以日本和美国为主,虽不是新政的内容,却是新政直接导致的结果。

(1)留日教育★

①内容:1901年,清廷实行新政,倡导留学,留日学生逐年增多。由于中日甲午战争的刺激,中国士大夫开始认识到要学习日本,认为应将日本作为中国派遣留学生的首选国,并通过各种途径向日本派遣留学生。1905年,清政府宣布废除科举后,士人为寻求新的出路,纷纷涌向日本,形成留日高峰。

②评价:清末留日归国学生虽然在输入近代西方科技方面整体层次不高,但他们充实了新式学堂的师资,壮大了实业技术人才的队伍,翻译了大量日文西学书籍,较广泛地传播了资本主义思想观念。特别是以留日学生为骨干,形成了资产阶级革命派群体,促成了辛亥革命的爆发,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变革产生了重大影响。

(2)“庚款兴学”与留美教育★★★(16年311选;17年首师大名)

①简介:留日高峰的形成,也格外引起了美国朝野的注目,他们认为这将不利于美国在华的长远利益。因此美国决定从1909年开始,将美国所得“庚子赔款”中的一部分以“先赔后退”的方式退还给中国,并和中国政府达成默契,将这笔钱用来发展留美教育,史称“庚款兴学”或“退款兴学”。这一举动被相关国家效仿。

②措施:为了实施庚款留美计划,中国政府专门拟定了《派遣留美学生办法大纲》,规定在华盛顿设立“游美学生监督处”作为管理中国留美学生的机构,并在北京设立“游美学务处”。在直接派遣留美学生的同时,又着手筹建留美预备学校——清华学堂。清华学堂对提高中国留美学生的层次和系统引入西学起到了重要作用,民国成立后改称清华学校。

③意义:通过这次兴学,美国的确把中国留学潮引向美国,中国留学生的流向从此发生了变化。

凯程提示:请考生回忆一下,我们一共学习了几次留学教育?它们各自的内容是什么?

助记

助记1:留学教育总结

助记2:近代不同时期的教育改革措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