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min搞定
5min搞定
(1)明朝科举制度进入鼎盛时期
①它在继承宋、元科举制度的基础上,建立了称为“永制”的科举定式。考试分为童试—乡试—会试—殿试,这一程序直到1905年才被废除。
②它将八股文确立为固定的考试文体。八股文的诞生和流行,预示着科举制度作为一种先进的人才选拔制度开始走向僵化和没落,也标志着封建社会开始走向衰落。
③它将学校教育纳入科举体系,主张“科举必由学校”。只有接受学校教育取得出身的学子才有资格参加科举考试。从此,学校教育与科举制度紧密结合在一起,这也严重影响和制约着学校教育的发展。
(2)清朝的科举制度:清代的科举制度与明代基本相同,沿用八股取士,科举制度的弊病日益显现,徇私舞弊现象严重,科举考试日益僵化、衰落、腐朽。
·凯程拓展·
何为八股文?(www.xing528.com)
八股文就是一种命题作文,有固定的结构,朝廷以八股文来固定考试文体。八股文的结构由破题、承题、起讲、入手、起股、中股、后股、束股八个部分组成。其中起股、中股、后股和束股四个部分是文章的主体。这四个部分中各有两股,文字繁简、声调缓急,都要对仗,合称八股。
明朝一开始使用八股文,其主要目的是使考试文体标准化,促进人才选拔的公正客观,但它的负面影响很严重,禁锢了士人的思想,败坏了学风、士风和社会风气,导致学校教育走向僵化。八股文遭到了很多有识之士的猛烈抨击。
2.科举制度对学校教育的制约——学校沦为科举的附庸★
3min搞定
(1)学校沦为科举附庸的表现
①明朝以前,进学校读书只是为科举考试输送考生的途径之一;到了明朝,进学校读书却成为科举考试的必由之路,只有接受学校教育的学生,才有资格参加科举考试。
②在科举制度下,学生的目的就是通过科考获得做官资格,迫使学校教育的目标转向为科举服务,导致学校教育失去了独立性,学校便沦为科举的附庸。
(2)评价:这对教育产生了十分消极的影响,求学者读书只为追求名利、登上仕途,不追求真理。明清后的科举制度逐渐表现出腐朽性,主要表现为科举是学校的目的,教学内容空疏无用,教学管理松弛,科场舞弊丛生,积重难返。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