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育士制度与书院的发展:教育学考研应试宝典

育士制度与书院的发展:教育学考研应试宝典

时间:2023-11-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③受佛教禅林制度的影响。但明朝也有不少书院以科举考试为宗旨,造成书院的官学化。②白鹿洞书院是后世书院发展的典范。书院教学不受地域和学派的限制,允许不同书院、不同学派的师生互相讲学、互相听课。书院作用①书院促进了理学的发展和学术文化的繁荣。按照此维度依据书院的时代背景进行推论,进而记住要点。

育士制度与书院的发展:教育学考研应试宝典

21min搞定

(07年、10年311选;21年西南大学论)

1.书院的产生与发展★

8min搞定

(1)唐朝末期出现了书院

在第四章我们已经详细介绍了唐末出现了书院。它以私人创办和组织为主,将图书收藏、教学、研究合为一体,是相对独立于官学之外的民间性学术研究教育机构。

(2)宋朝书院制度化。书院作为一种教育制度形成和兴盛于宋朝。

①北宋初期,书院开始兴起,其规模和数量大幅度扩展,成为宋初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南宋时期,书院作为一种教育制度得以确立,并达到极盛。书院促进了南宋理学的发展和学术文化的繁荣,但官学化倾向也已经出现。

③宋朝形成了六所著名书院:白鹿洞书院岳麓书院、应天府书院、嵩阳书院、石鼓书院、茅山书院。宋朝书院兴盛的原因:

国家统一士心向学,北宋科举取士规模日益扩大,但忽视官学,官学长期处于低迷不振的状态。

②朝廷崇尚儒术,鼓励民间办学。

③受佛教禅林制度的影响。

印刷术的应用,使书籍的传播极为便利。

(3)元朝书院遭到政府控制

元朝书院比前朝在数量上大大增加,元朝政府“遵用汉法”的文教政策鼓励民众创办书院,一些士人隐居起来,创办书院,传播自己的思想,书院也一度兴盛。元朝书院的官学化倾向就已经很明显,政府对书院的管控力度很大,许多书院甚至完全纳入地方官学系统,成为科举的附庸。

(4)明朝书院讽刺朝政

明朝书院经历了一段时间的沉寂后兴盛起来,明朝以东林书院最有名气。东林书院讽刺朝政,议论学术,促使很多朝堂失意的官员和在野的人士设立书院,仿效东林书院。但明朝也有不少书院以科举考试为宗旨,造成书院的官学化。

(5)清朝书院官学化倾向严重

清朝鼓励民间创办书院,又加强对书院的管控,导致书院官学化的倾向更加严重了,书院几乎完全沦为科举的附庸。

助记

2.宋代典型书院:《白鹿洞书院揭示》与书院教育宗旨★★★★★

5min搞定(11年311选)

白鹿洞书院在江西庐山五老峰下,原为唐后期李渤、李涉兄弟隐居读书处。南宋时期朱熹修复,征集图书,筹措经费,并任洞主,亲自掌教,聘教师,筹资金,费尽心血,亲自制定《白鹿洞书院揭示》。

(1)《白鹿洞书院揭示》的内容

《白鹿洞书院揭示》也叫《白鹿洞书院学规》《白鹿洞书院教条》。它作为书院的学规和教育宗旨,明确了教育目的,阐明了教育过程,提出修身、处事、接物等基本要求,并且作为实际生活和思想教育的准绳,把世界观政治要求、教育方向以及学习修养的途径结合起来。其内容有:

①“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为教育目的。

②“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为治学顺序。

③“言忠信,行笃敬,惩忿窒欲,迁善改过”为修身之要。(www.xing528.com)

④“正其义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为处事之要。

⑤“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行有不得,反求诸己”为接物之要。

(2)意义

①白鹿洞书院促使书院走上制度化发展的道路。《白鹿洞书院揭示》中的这些思想都出自儒家典籍,朱熹把这些思想汇集起来,用学规的形式固定下来,形成较完整的书院教育理论体系,成为后世一般学校的学规范本和办学准则

②白鹿洞书院是后世书院发展的典范。《白鹿洞书院揭示》集中体现了书院的精神,不仅对当时及以后的书院教育,而且对官学教育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其贡献不可低估。

凯程提示:《白鹿洞书院揭示》的内容出自哪些古籍?

(1)教育目的:出自《孟子》。(2)治学顺序:出自《中庸》。(3)修身之要:“言忠信,行笃敬”出自《论语·卫灵公》;“惩忿窒欲,迁善改过”出自北宋周敦颐的《通书》。(4)处事之要:出自《汉书·董仲舒传》。(5)接物之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出自《论语·颜渊篇》;“行有不得,反求诸己”出自《孟子·离娄上》。

3.书院教育的特点★★★★★

8min搞定(14年、15年西南大学,15年北师大简)

(1)书院精神:自由讲学。书院注重讨论,学术风气浓厚,开辟了新的学风,推动了教育和学术的发展。

(2)书院功能:育才功能、研究功能、藏书功能。

(3)书院组织:有私办、公办和私办公助等多种形式。

(4)书院教学:讲学活动是书院的主要内容,也是书院作为教育机构的主要标志。

①教学与研究相结合。书院既是教学的场地,也是研究场所,书院将教学和研究的功能结合在一起,促进师生不断进步。

②教学形式多样。有学生自学、教师讲授、师生质疑问难、学友相互切磋等。

③讲会制度盛行,百家争鸣,促进学术交流。

④实行门户开放的制度。书院教学不受地域和学派的限制,允许不同书院、不同学派的师生互相讲学、互相听课。

⑤注重讲明义理,躬亲实践。采用问难论辩式,启发思维,重视学生兴趣等。

(5)学生学习:学生以个人钻研为主,强调学生读书自学,重视对学生自学的指导。

(6)书院制度:书院作为一种教育制度得以确立,在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顺序等方面用学规的形式加以阐明,最著名的是《白鹿洞书院揭示》。它说明南宋后书院已经制度化。

(7)师生关系:中国教育尊师爱生的优良传统在书院中尤为突出。师生关系融洽,以道相交,感情深厚。

(8)书院发展倾向:自南宋起,书院已经出现了官学化的倾向,最后成为科举考试的附庸。

(9)书院作用

①书院促进了理学的发展和学术文化的繁荣。

②书院的出现丰富了中国古代学校教育的类型,起到了弥补官学不足的作用。

③书院提倡自由讲学,成为推动教育和学术发展的重要动力,是中国封建社会中后期一种重要的教育组织形式。

④书院是中国独有的教育机构,其浓厚的学术氛围和深厚的师生情谊都值得后世学习,是我国教育史上一笔宝贵的遗产

助记 精神功能和组织,教学学生与师生,制度倾向和作用。按照此维度依据书院的时代背景进行推论,进而记住要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