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教育学考研应试宝典-韩愈的教育思想

教育学考研应试宝典-韩愈的教育思想

时间:2023-11-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故称韩愈为“重振儒学的卫道者”。韩愈认为教育只能在人的品性内发挥作用,一方面为封建等级性做出合理论证,另一方面也体现教育的作用是有限的,这是一种倒退的思想,也是一种唯心主义的人性论。韩愈认为绝大多数人都是中人之性,应该接受教育,为广大的普通人接受教育提供了理论依据。总之,韩愈是唐代后期儒学教育思想的主要代表。

教育学考研应试宝典-韩愈的教育思想

18min搞定(15年首师大简)

韩愈,字退之,自称“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昌黎先生”。唐代中期官员,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教育家。韩愈站在维护皇权的立场上,极力维护儒家的道统及其独尊地位,可以说是“重振儒学的卫道者”。

1.重振儒学的卫道者★★★

2min搞定

(1)在思想文化方面,韩愈主张复兴儒学。他认为要维护国家统一,反对藩镇割据,就必须以孔孟之道为思想支柱,发出“尊孔孟、排异端”的号召,尤其反对佛教。他认为,儒学纲领是仁义道德,这既是先王之道,也是先王之教。

(2)在道德规范方面,他把仁义与道德并提,基本内容是仁义。他把仁义道德说成历代圣人相互传授的传统,排出儒家圣人的序列,以表示儒道源远流长,有传承的系统,在中国历史上居于正统地位。他特别推崇孔子孟子,认为孟子之后,圣人之道无人继传。他鼓起任道的勇气,想要挽救先王之道,再兴而传。

故称韩愈为“重振儒学的卫道者”。其道统学说的建立,加强了儒学在民族文化中居主导地位的意识。

2.“性三品”说与教育作用★

5min搞定

(1)“性三品”说

韩愈的《原性》从唯心主义的天命论出发,继承了董仲舒的“性三品”说,提出“性三品”的主张,为宋朝 朱熹“明天理、灭人欲”做了铺垫。

人性分三品。上品之性为善性;中品之性可善可恶,尚未定型;下品之性为恶性。

②人性中有性,也有情,性是情的基础。情与性相对应分为上、中、下三品,具体表现为喜、怒、哀、惧、爱、恶、欲七种。有什么样的性,就有什么样的情。

③性可移,但性的品级不可移。而三品之人,都固定在天生的“品”的界限内,是“不可移”的。

(2)教育的作用

①人性决定教育所起的作用

a.上品之人,教育帮助他们的仁义天性得到发扬。

b.中品之人,教育帮助他们的品性向上品靠拢。

c.下品之人,教育对他们作用甚小,刑罚却能保证他们遵守社会秩序。

可见,人性是决定教育发展的主要因素,教育只能在人性品位内发生作用。

②人性规定了教育的权利。“上者可教,而下者可制也”,这一思想论证了只有统治阶级才有享受学校教育的权利,教育的作用是有限的,没有必要普及教育。

③人性决定教育的主要内容。人性以仁、义、礼、智、信为内容,教育要发挥人内在的善性就要以五常道德教育为主,儒家经典是最好的教育内容。这种主张和他捍卫儒学,反对佛老的思想路线是一致的。

(3)评价

①韩愈的人性论把封建的仁、义、礼、智、信等道德原则说成人的本性,并作为区分善恶的标准,使人们遵从道德原则的制约从而达到维护封建社会秩序的目的。

②韩愈对教育作用的论述具有唯心主义色彩。韩愈认为教育只能在人的品性内发挥作用,一方面为封建等级性做出合理论证,另一方面也体现教育的作用是有限的,这是一种倒退的思想,也是一种唯心主义的人性论。

③韩愈也为多数人可以接受教育提供了理论依据。韩愈认为绝大多数人都是中人之性,应该接受教育,为广大的普通人接受教育提供了理论依据。

3.论人才的培养与选拔★★★

3min搞定

(1)在人才培养上:韩愈要求整顿国学,改革招生制度,扩大招生范围,他希望通过教育培养出“行君之令而致之民者”。他在做国子监祭酒后,严格选拔学官,整顿教师队伍,整顿教学, 建立了良好的教学秩序。

(2)在人才选拔上:韩愈认为不合理的考试内容、选拔方法都会埋没真才实学者,因此他要求统治者应该爱惜人才,不拘一格选拔人才。他在《马说》中以千里马和伯乐的关系来说明人才的难得。

4.论师道★★★★

8min搞定(10年、14年311选;18年311分析)

韩愈的《师说》是中国古代第一篇集中论述教师问题的文章,提倡尊师重道。既肯定教师的主导作用,又强调师生相互尊重与学习,提倡建立平等的师生观。

(1)教师的地位

韩愈得出了“人非生而知之者”的论点,强调后天学习的重要性,并认为后天学习一定要有教师指导,教师是社会所必需的。

①学生方面,学生要学知识,就应该尊师重道。因为教育的过程是一个先觉传后觉、先知传后知的过程,教师闻道在先,在教学活动中起主导作用,所以学生求教,就首先要尊重教师。

政治方面,“天地君亲师”,师道体现君道,能尊敬师长,就能效忠皇帝。这是他提倡师道的深层原因。

③社会方面,儒家道统的衰落,需要教师守卫儒家道统。安史之乱后,国运转衰,儒学失去了宣传阵地,佛、道两教势力膨胀,其重要性超过儒学,韩愈提出通过尊师重道来维护儒家的道统,重振儒道,抵制佛教和道教的思想。总之,尊师即卫道,“道”是封建道德的最高境界。

(2)教师的任务

①任务:“传道、授业、解惑”,“传道”指传授儒家仁义之道,“授业”指讲授儒家“六艺”经传和古文,“解惑”指解答学生的疑问。传道是首要任务,授业和解惑是过程与手段。

②影响:韩愈在历史上首次提出教师的基本任务,强调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其影响延续到现代。

(3)教师的标准

①标准:以“道”为求师的标准,主张“学无常师”。韩愈认为,求师的目的是学“道”,办法是“学无常师”。“道之所存,师之所存。”

②影响:韩愈提出的学无常师、有道为师的观点,对促进思想文化的交流有积极意义。

(4)师生关系

①内涵:韩愈提倡“相师”,建立民主性的师生关系。“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也就是说,师生的关系是相对的,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

②影响:这种含有辩证法因素和民主色彩的师生观,极大地丰富了我国古代的教育理论。

总之,韩愈是唐代后期儒学教育思想的主要代表。他在反对佛道、反对轻视教育、反对旧的社会习俗的斗争中,形成具有一定进步性的教育思想,并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对其进行评价时不能忽视历史条件和实际影响。(www.xing528.com)

凯程提示:《师说》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本集中论述师道的专论。韩愈认为,仅仅传授章句之类,算不得为“师”,只有传授“道”,才是教师应尽的职责。

助记

真题真练

1.【2010年,第16题】国子学始立于 ( )

A.西晋 B.东晋 C.南朝 D.北朝

2.【2010年,第17题】韩愈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其所谓“道”具体是指 ( )

A.礼乐 B.礼法 C.仁义 D.天理

3.【2011年,第17题】从唐代到清末,科举考试中最常用的考试方法是 ( )

A.帖经和诗赋 B.墨义和策论 C.策论和诗赋 D.经义和帖经

4.【2012年,第15题】唐代国子学、太学、四门学和崇文馆、弘文馆,属同类性质的学校,其设立体现了当时学校教育的 ( )

A.系统性 B.等级性 C.制度化 D.专门化

5.【2013年,第15题】在儿童学习语言的问题上,颜之推认为应该 ( )

A.重视学习通用语言 B.重视学习本地方言 C.尽可能掌握多种方言 D.尽可能掌握不同阶层的语言

6.【2013年,第16题】广文馆的设立表明唐代政府 ( )

A.重视来唐留学生的教育 B.加强教育的等级性 C.重视科举考试 D.加强博通人才的培养

7.【2014年,第17题】以下选项中,不属于韩愈《师说》中论及的“相师”理由的是 ( )

A.学无常师 B.三人行则必有我师 C.术业有专攻 D.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8.【2015年,第17题】唐代中央官学体系中实施儒学教育的学校主要为 ( )

A.国子学、太学、四门学 B.国子学、太学、中书学 C.太学、四门学、中书学 D.国子学、四门学、中书学

9.【2015年,第18题】科举制度区别于察举制度的根本之处在于 ( )

A.开设繁多的考试科目 B.建立完备的防弊制度 C.自愿报名,逐级考选 D.地方推荐,中央考试

10.【2016年,第17题】下列唐代中央官学中,对学生入学年龄限制最为宽松的是 ( )

A.国子学 B.太学 C.四门学 D.广文馆

11.【2019年,第17题】按照唐代礼制规定:学生初入学,约定时日,身着礼服,隆重举行拜师礼。同时还要求向学官敬献礼物,以示尊师。这一学礼制度被称为 ( )

A.束脩礼 B.释奠礼 C.释菜礼 D.乡饮酒礼

12.【2020年,第17题】唐代中央国子学、太学、四门学的设置主要基于 ( )

A.学校区位的布局 B.教学内容的分化 C.学校层级的衔接 D.教育对象的身份

13.【2021年,第16题】唐代专门面向备考科举考试设立的学校是 ( )

A.广文馆 B.弘文馆 C.国子学 D.四门学

【参考答案】1.A 2.C 3.C 4.B 5.A 6.C 7.D 8.A 9.C 10.D 11.A 12 .D 13.A

非统考院校真题

【名词解释】

1.中国古代科举制度(华中科技大学13年)

2.《颜氏家训》(北师大19年)

【简答题】

1.简述韩愈的教育思想和师道观。(首师大15年)

2.简述隋唐时期的文教政策。(首师大17年)

3.简述颜之推的家庭教育主要思想。(西南大学21年)

【论述题】

1.评述科举制度的作用和影响。(西南大学17年)

2.论述科举制与学校教育之间的关系。(四川外国语大学20年)

3.请结合科举制的发展历程,论述传统科举的作用及其与学校教育的影响。(北师大21年)

【注释】

[1]本章主要参考孙培青的《中国教育史》(第四版)第五、六章。

[2]关于隋唐教育的特点和科举制度的影响,参考了孙培青的《中国教育史》第一版,虽是旧版,但是介绍十分详尽,非常符合答题需要,请考生放心使用。

[3]关于韩愈的人性论融合了王炳照的《简明中国教育史》第五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