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战国后期《学记》-教育学考研宝典

战国后期《学记》-教育学考研宝典

时间:2023-11-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它是先秦时期儒家教育和教学活动的理论总结,其作者一般认为是思孟学派中孟子的学生乐正克。“禁于未发之谓豫”,要求事先预计到学生可能会出现的种种不良倾向,预先采取防治措施。后人将其引申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双方相互促进,共同提高。助记考点10 战国后期的教育论著之《乐记》★3min搞定《乐记》是《礼记》中的一篇,是先秦儒家专门论述乐教的论著,主要论述音乐的起源和作用等问题。

战国后期《学记》-教育学考研宝典

28min搞定

(13年、15年、16年311选;16年311辨;14年首师大名;15年、19年华中师大简)

《学记》是《礼记》中的一篇,是世界上最早的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论著,被称为“教育学的雏形”。它是先秦时期儒家教育和教学活动的理论总结,其作者一般认为是思孟学派中孟子的学生乐正克。

1.教育作用与教育目的

3min搞定

(1)教育对社会的作用和目的

《学记》认为实现良好政治的最佳途径是“化民成俗”,具体表现为“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即兴办学校,推行教育,教化人民群众遵守社会秩序,养成良好风俗。

(2)教育对个人的作用和目的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如同对玉的雕琢一样,教育通过对人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培养,使每个人都形成良好的道德与智慧,进而懂得去维护国家利益和社会安定。

2.教育制度与学校管理

5min搞定

(1)学制与学年

①在学制方面,《学记》以托古改制的方法提出建立从中央到地方按行政建制建学的设想,“古之教者,家有塾、党有庠,术有序,国有学”,这种按行政建制建学的思想对后世兴办学校的影响很大。

②在学年方面,《学记》把大学教育定为两段、五级、九年。第一、三、五、七学年毕,为第一段,共四级,七年完成,谓之“小成”;第九学年毕为第二段,共一级,考试合格后,谓之“大成”。这是古代年级制的萌芽。

(2)视学与考试

①在视学方面,开学之日,天子亲率百官参加开学典礼,祭祀“先圣先师”,定期视察学宫,体现国家对教育的重视。

②在考试方面,每隔一年考查一次,考查内容包括学业成绩和道德品行,不同年级要求不同。“比年入学,中年考校,一年视离经辨志,三年视敬业乐群,五年视博习亲师,七年视论学取友, 谓之小成。九年知类通达,强立而不反,谓之大成。”其中,第一、三、五、七、九学年都有考试,分别是:

第一年“视离经辨志”:考查阅读能力,看能否分析章句;考查品德方面,看是否确立了高尚的志向。

第三年“视敬业乐群”:考查对学业的态度是否专心致志和与同学相处能否团结友爱。

第五年“视博习亲师”:考查学识的广博程度和与教师是否亲密无间。

第七年“视论学取友”(“小成”):考查学术见解和交游择友。

第九年“知类通达,强立而不反”(“大成”):考查学术上的融会贯通和志向上的坚定不移。

整个考试制度体现出循序渐进、德智并重的特点。

3.教育教学的原则

10min搞定(18年西南大学简)

教育教学的原则可归纳为:“豫、时、孙、摩”“长善救失”“启发诱导”“藏息相辅”。

(1)预防性原则。“禁于未发之谓豫”,要求事先预计到学生可能会出现的种种不良倾向,预先采取防治措施。

(2)及时施教原则。“当其可之谓时”“时过而后学,则勤苦而难成”,教育应该按照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状况安排适当的教学内容。

(3)循序渐进原则。“不陵节而施之谓孙”,学习内容要有先后顺序,要求教师根据知识本身的难易程度和逻辑结构来施教。

(4)学习观摩原则。“相观而善之谓摩”,在学习过程中,同学之间要相互切磋研究,共同提高,既要专心学习,又要融入集体。

(5)长善救失原则。“学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人之学也,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此四者,心之莫同也。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教师应了解不同学生的心理倾向,帮助他们发扬优点,克服缺点。

(6)启发诱导原则。“君子之教,喻也”,教学要注重启发。“道(导)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教师引导学生,但又不牵着学生的鼻子走;督促勉励,但又不勉强、压抑;打开学生的思路,但又不提供现成的答案。

(7)藏息相辅原则。“藏焉修焉,息焉游焉”“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教学既要有有计划的正课学习,又要有课外活动和自习,有张有弛,劳逸结合,从而让学生感到学习的乐趣。

4.教学方法

2min搞定

(1)讲解法:“约而达”(语言简约而意思通达);“微而臧”(义理微妙而说得精善);“罕譬而喻”(举例能使道理明白易懂)。

(2)问答法:教师提问先易后难,遵循问题的内在逻辑;而答问则应随其所问,有针对性地作答,恰如其分,适可而止,无过与不及。

(3)练习法:依据学习内容安排必要的练习,练习要有规范,并能逐步进行。

5.尊师重教与“教学相长”

8min搞定

(1)尊师重教。《学记》十分尊师,原因有三:

①“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所有人都是教师教出来的,教育为治术就离不开好老师,所以要“师严”——尊师。

②“能为师然后能为长,能为长然后能为君。”把为师、为长、为君视为一个逻辑过程,使为师成为为君的一种素质、一项使命,使尊师具备了更加丰富的内涵。

③“师无当于五服,五服弗得不亲。”没有教师的教育引导,人们不会懂得相亲相爱。

(2)为师的要求

①“记问之学,不足以为人师。”强调学识只是为师的条件,而非充分条件

②“君子既知教之所由兴,又知教之所由废,然后可以为人师也。”只有懂得教育成败的原理才可以为师。

③“君子知至学之难易,而知其美恶,然后能博喻,能博喻然后能为师。”指出善于在分析达成学习目标的难易程度和学生素质高下的基础上,采用各种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可以为师。

④教师自我提高的规律——教学相长。

(3)教学相长

《学记》记载,“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教学相长”的本意并非教与学相互促进,仅指教这一方的以教为学。后人将其引申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双方相互促进,共同提高。

意义:《学记》为中国教育理论的发展树立了典范,其历史意义和理论价值十分显著,它的出现,意味着中国古代教育思想专门化的形成,是中国教育理论发展的良好开端。(www.xing528.com)

凯程提示:《学记》非常重要,《学记》中的教育思想、教学方法都值得考生认真复习、仔细理解、准确记忆。

助记

考点1 0 战国后期的教育论著之《乐记》★

3min搞定

《乐记》是《礼记》中的一篇,是先秦儒家专门论述乐教的论著,主要论述音乐的起源和作用等问题。相传为孔子的再传弟子公孙尼所作。这一著作反映了儒家“仁政”“德治”的政治理想,标志着儒家乐教思想的成熟。

(1)所谓的“乐”,并不仅仅是指音乐,还包括绘画、雕刻建筑等造型艺术,甚至还涉及仪仗、田猎等令人快乐的活动。

(2)乐教的作用:对人而言,乐能以情感化人,对人的情感和欲望加以引导和节制,使人安于本分;对国家而言,乐教有利于维护社会安定,净化社会风气

真题真练

1.【2010年,第14题】春秋战国之际,儒墨两家并称“显学”,在教育问题上,墨家不同于儒家的主张是 ( )

A.重视道德教育 B.重视文史教育 C.轻视礼乐教育 D.轻视科技教育

2.【2011年,第14题】先秦墨家所倡导的最具特色的教育内容是 ( )

A.政治教育 B.科技教育 C.艺术训练 D.军事训练

3.【2013年,第14题】《学记》将大学教育的年限划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从第一年到第七年,第二阶段从第八年到第九年,第九年考试合格,称之为 ( )

A.博士 B.大成 C.翰林 D.大儒

4.【2014年,第15题】下列引语最符合孔子关于教育对象主张的是 ( )

A.“唯上智与下愚不移”  B.“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C.“仕而优则学”  D.“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诲焉”

5.【2015年,第15题】《学记》所阐述的循序渐进教学原则, 早在孟轲就已提出, 他将其表述为 ( )

A.“不陵节而施” B.“学不躐等” C.“当其可” D.“盈科而后进”

6.【2016年,第15题】“君子之学也,入乎耳,箸乎心,布乎四体,形乎动静。”这一关于学习过程的论述出自 ( )

A.《论语》 B.《墨子》 C.《孟子》 D.《荀子

7.【2017年,第16题】《大学》是儒家学者论述大学的一篇文章,它提出大学的终极目标是 ( )

A.“明明德” B.“止于至善” C.“化民成俗” D.“明人伦

8.【2018年,第14题】“威势之可以禁暴,而德厚之不足以止乱也。”这一观点出自 ( )

A.《墨子》 B.《荀子》 C.《庄子》 D.《韩非子

9.【2019年,第15题】孟轲认为人先天具有恻隐之心、羞恶之心、恭敬之心和是非之心,其中恻隐之心是 ( )

A.仁之端 B.义之端 C.礼之端 D.智之端

10.【2020年,第14题】与儒家相比,墨家教育内容的特色除体现为重视科技教育外,还体现在重视 ( )

A.政治教育 B.文史教育 C.道德教育 D.思维训练

【参考答案】 1.C 2.B 3.B 4.D 5.D 6.D 7.B 8.D 9.A 10.D

非统考院校真题

【名词解释】

1.稷下学宫(湖南师大13年,首师大15年、19年,西南大学16年)

2.性伪说(湖南师大17年)

3.有教无类(北师大18年,四川外国语大学、西南大学20年)

4.化性起伪(北师大20年)

【简答题】

1.简述《中庸》的教育思想。(北师大15年)2.简述稷下学宫的历史意义。(四川外国语大学20年)3.简述私学兴起的意义。(哈尔滨师大21年)

【论述题】

1.论述孔子的教育思想。(首师大18年)

2.试比较《学记》和《论语》中的启发性教学思想的异同。(北师大19年)

3.论述道家“法自然”思想在教育上的意义。(苏州大学19年)

4.论述孟子与荀子的教育思想的异同。(西南大学19年)

5.分析孔子的教师观。(苏州大学21年)

6.论述孟子性善论教育思想及影响、意义。(扬州大学21年)

7.论述道法两家不重视教育功能,和儒家的不同。(中国地质大学21年)

【注释】

[1]本章主要参考孙培青的《中国教育史》(第四版)第二、三 章。

[2]这一题综合考查全章的知识点。

[3]本书人物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4]这里说法不同,有的书上认为荀子的教育内容是“五经”,没有《易》;有的书上认为是“六经”。本书选择后者的说法, 因为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大纲明确规定,荀子的教育内容为“六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