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min搞定(11年311辨;19年西南大学论)
3min搞定
荀子,名况,字卿,又称孙卿,战国末期赵国人,先秦最后一位儒家大师。研究荀子的教育思想最可靠的材料是现存的《荀子》一书。荀子也是整个春秋战国思想的理论总结者。
荀子重视传授儒家经籍,他对孔子所编订的“六经”进行了继承和改造,对经学的发展有很大的贡献。由于荀子及其弟子的口口相传,先秦儒家经籍才得以保存,并成为后世中国封建社会教育的经典教科书,在学术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
2.“性恶论”与教育作用★★★★★
5min搞定(17年湖南师大名)
荀子提出“性恶论”,在中国教育史上开创了与教育“内省说”完全相反的教育“外铄论”。他关于教育作用的论述,在先秦诸子中是较为全面的,且更富理论性。主要内容如下:
(1)“性伪之分”
荀子认为人的本性是恶的,本性中不存在道德和理智,如听任本能而不加节制,必将产生暴力。荀子并非简单而绝对的性恶论者,这实际上是一种“人性恶端”说。后天习得者叫“伪”。“伪”泛指一切通过努力而使人发生的变化。人的善德是后天习得的。
(2)“性伪之合”
“性”与“伪”结合在一起才能实现对人的改造。仁义礼法有可能被认识,普通人也具备掌握仁义礼法的能力,因此任何人都可以习得善。“性伪之合”表现了在人性与教育问题认识中的平等观念,荀子的“涂之人可以为禹”与孟子的“人皆可以为尧舜”异曲同工。
(3)教育的作用是“化性起伪”(20年北师大名)
“性恶论”是荀子教育思想的理论基础,但他指出凡人都可以“化性起伪”,通过教育的作用改变自己的恶性,化恶为善,成为高尚的人物;此外,荀子也重视教育的社会作用,认为教育能够统一思想、统一行动,促使国富民强。
凯程提示:荀子学说中最突出的是与孟子“性善论”相对立的“性恶论”,考生要重点把握二者的区别, 千万不可混淆。
3.以“大儒”为培养目标★★★★
3min搞定
(1)内涵:荀子认为教育应培养具有儒家学者身份且长于治国理政的各级官僚。他把当时的儒者分为几个层次:俗儒、雅儒、大儒,而“大儒”是最理想的一类人才,他们不仅知识广博,而且能以已知推未知,自如地应对新事物、新问题,自如地治理好国家。
(2)评价:荀子的教育目的有一些新特点。[4]体现了“贤贤”的育才、选才标准,主张靠人的才德争得社会地位;②要求人才精于道而不是精于物,道指礼义。可见,荀子的思想代表了儒家思想与现实政治的进一步结合。
4.以儒经为教育内容★★★★
2min搞定
荀子虽以“六经”①(《诗》《书》《礼》《乐》《易》《春秋》)为教育内容,但以《礼》为重点。从经学史上看,由于荀子的传经,使儒家经典得以保存,使后世封建社会有了经典教科书,为文化、思想的定于一尊提供了依据。(www.xing528.com)
5.“闻见、知、行”结合的学习过程与方法★★★★★
5min搞定(16年311选)
“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学至于行之而止矣。”这句话表明了学习过程中阶段与过程的统一,以及学习的初级阶段必然向高级阶段发展的规律。荀况认为,闻见、知、行每个阶段都具有充分的意义,由此构成一个完整的学习过程。
(1)闻见。这是学习的起点、基础和知识的来源。
(2)知。荀况认为学习并善于运用思维去把握事物的本质与规律,就能自如地应对事物的变化。他还具体提出了正确的思维方法:
①“兼陈万物而中悬衡”。不偏执于某一事物或事物的某一方面,对事物做广泛的比较、分析、综合,择其所是而弃其所非,以求如实地把握事物的关系。
②“虚壹而静”。“虚”指虚心,不要先入为主,不以已有的知识或见解阻碍对新事物的认识;“壹”指集中精力,专一研究某个问题,不一心二用;“静”指排除各种杂念,集中精神专注于学习对象。
(3)行。荀况认为由闻见、知而得的知识带有假设的性质,它最终是否切实可靠,唯有通过行方能得到验证。行是知识的实践,是学习中最高的阶段。
评价:荀况对于学习过程的分析相当完整而系统,在先秦教育家中是少见的。·凯程拓展·
荀子在学习方法上还提出:①积微见著,积善成德,强调积累的重要性;②解蔽救偏,兼陈中衡,指人们的思想容易具有片面性和局限性,妨碍认识事物的全貌,所以应该尽可能全方面地了解事物,选择恰当的、中正的结论。这里有折中调和的中庸思想,也体现了辩证法的因素。
6.论教师★★★★★
5min搞定(18年311分析;19年浙江大学简)
在先秦儒家诸子中,荀子最为提倡尊师,并表达了与孔孟颇为不同的见解。
(1)教师的作用和地位:荀子将教师视为治国之本,把国家兴亡与教师的关系作为一条规律总结出来,把教师的地位提高到与天地、祖宗并列的地位。
(2)师生关系:荀子在强调尊师的同时,片面强调学生对教师的无条件服从,主张“师云亦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处于绝对的主导地位。
(3)对教师的要求:教师如此尊贵和重要,自然不是人人都可以做教师的。
①有尊严和威信;②有丰富的经验和崇高的信仰;③能循序渐进,诵说不凌不乱;④见解精深而表述合理。
评价:荀况的尊师思想对后世中国封建社会“师道尊严”的形成有很大的影响。
凯程提示:荀子教育观的总特点就是强调教师的权威性,尽管荀子在《劝学》中说“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即学生经过努力学习可以比老师更优秀,可其师生观是不变的,还是要求学生绝对地服从老师。以后我们还会学到其他教育家的教师观,考生要注意区别记忆。此外,荀子对于教师自身的能力与素质有极高的要求,因此他才敢把教师的地位放得特别高,将教师的地位提高到与天地、祖宗同等的地位,并且要求学生对教师绝对服从。
助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