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孟轲教育思想考点-教育学考研应试宝典

孟轲教育思想考点-教育学考研应试宝典

时间:2023-11-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研究孟子教育思想的主要资料是《孟子》一书,该书一般被认为是孟子的门徒万章等人对其言行的记述,也有说是孟子本人所著。孟子对教育作用的论述与“性善论”紧密联系①教育对个人的作用:教育是扩充“善端”的过程。

孟轲教育思想考点-教育学考研应试宝典

32min搞定(19年西南大学、21年扬州大学论)

孟轲,字子舆,战国时期邹人,是继孔子之后儒家的主要代表人物,被封建统治者尊奉为仅次于孔子的“亚圣”。研究孟子教育思想的主要资料是《孟子》一书,该书一般被认为是孟子的门徒万章等人对其言行的记述,也有说是孟子本人所著。在政治上,孟子主张施行“仁政”;在教育上,他非常热爱教书收徒,以“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为人生三大乐趣之一。

1.思孟学派★

5min搞定

孔子死后,儒家分为八派,以孟子为代表的思孟学派和以荀子为代表的荀卿学派便是其中

两个重要的派别。孟子与孔子的孙子子思对儒学有共同的见解,在儒学分化的过程中形成“思孟学派”,成为儒学派别中最有影响力的学派,被后来的封建统治者看作儒学正统,称为“孔孟之道”。

2.“性善论”与教育作用★★★

5min搞定(07年、19年311选)

(1)孟子的“性善论”

①“性善论”说明了人性人类所独有的、区别于动物的本质属性。人性是一个类范畴,相对于其他的类绝不相同,而同类之中却相似。

②人性本质上的平等性。孟子认为人们道德境界、智能程度的差别不是先天决定的,而是后天个人主观努力程度不同的结果,所以“人皆可以为尧舜”。这样,孟子就从人性论上肯定了每个人发展的可能性。

③孟子肯定人性本善。“人性”表现为“四心”,即恻隐之心、羞恶之心、恭敬之心、是非之心。“四心”分别是仁、义、礼、智的基础,是起端,所以又称为“四端”。在“四心”之中,“恻隐之心”是最基本的,是人类发展“仁”的基础。教育要“顺性”而因势利导。

(2)孟子对教育作用的论述与“性善论”紧密联系

①教育对个人的作用:教育是扩充“善端”的过程。

一方面,教育要“存心养性”,把人天赋的善端发扬光大。另一方面,孟子提出“求放心”。“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求其放心”乃是寻求失落、放任的心灵,把丧失的“善端”找回来,发扬光大,从而成为道德上的完人。

②教育对社会的作用:教育是“行仁政,得民心”最有效的手段。

凯程提示:孔子只说“性相近”,没有明确表示人性是善或是恶。战国时期就开始讨论人性的善恶了,当时有这样几种主张:“性无善无不善也”“性可以为善,可以为不善”“有性善,有性不善”。孟子在对其批评的基础上直接肯定了“性善论”。

3.“明人伦”与教育目的★★

2min搞定

孟子认为办教育的目的在于“明人伦”。“人伦”具体表现为五对关系:“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孟子又极为重视父子——“孝”,兄弟(长幼)——“悌”这两种关系,并以此为中心,建立了一个道德规范体系——“五常”,即仁、义、礼、智、信。

4.“大丈夫”的理想人格与修养学说★★★★

10min搞定

孟子对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贡献还在于他提出“大丈夫”的理想人格,丰富了中国人的精神境界。

(1)“大丈夫”的理想人格的内涵(www.xing528.com)

①孟轲对“大丈夫”的理想人格作了描绘:“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道德品性和精神境界是人最宝贵的精神财富,远远高于物质财富。

②“大丈夫”有高尚的气节。他们决不向权势低头,决不无原则地顺从。

③“大丈夫”有崇高的精神境界——浩然之气。“浩然之气”可以理解为受信念指导的情感和意志相混合的一种心理状态或精神境界,这是一股凛然正气,是对自己行为的正义性的自觉,具有伟大的精神力量。

(2)培养“大丈夫”的理想人格的途径(主要靠内心修养)

①持志养气:指树立并坚持崇高的志向。一个人有了志向与追求,就会有相应的“气”——精神状态。养气,一靠坚定的志向,二靠平时的善言善行来积累道义。

②动心忍性:指意志的锻炼,尤其是在逆境中的磨炼。孟子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增)益其所不能”。

③存心养性:人人都有仁、义、礼、智的“善端”,但要形成实实在在的善性善行,要靠存养和扩充,存养的障碍来自人的耳目之欲。要扩充“善端”,就要寡欲,要发挥理性的作用。

④反求诸己:当你的行动未得到对方的回应时,应当首先反躬自问,从自己身上找原因,对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凡事必须严于律己,时时反省。

凯程提示:孔子塑造了中国人“谦谦君子”的性格,而孟子为中国人增添了“刚健有为”的性格。

5.教学思想★

10min搞定

(1)“因材施教”(即“教亦多术”)

①内涵:孟子十分强调对不同情形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法,这就是教亦多术,也反映了因材施教的思想。孟子说,“君子之所以教者五:有如时雨化之者,有成德者,有达财(材)者,有答问者,有私淑艾者”。对学生,有的应及时点化,有的应成就其德行,有的要发展其才能,有的可答其所问,不能及门者则可以间接地受教。甚至“予不屑之教诲也者,是亦教诲之而已矣”(我不屑于教育他,本身就是对他的教育——这是无言之教)。

②基本要求:教学方法不能千篇一律,应根据不同的情况采取多种多样的方法。教育教学要因人而异。

(2)“深造自得”

①内涵:孟子认为知识的学习并非从外而来,而是必须经过自己主动自觉地学习和钻研,有了自己的收获和见解,才能形成稳固而深刻的智慧,遇事则能左右逢源,挥洒自如。

②基本要求:“自得之,则居之安;居之安,则资之深;资之深,则取之左右逢其原,故君子欲其自得之也。”据此,孟轲尤其主张学习中的独立思考和独立见解,不轻信、不盲从,要求读书不拘于文字的表层意思,而应通过思考去体会深层意蕴。

总之,在学习中特别重要的是由感性学习向理性思维的转化,孟子强调理性思维。

(3)“盈科而进”。强调学习和教学过程要循序渐进。教学是一个自然有序的过程,人们应该关注并促进教学过程的实现,但决不能用“揠苗”的方法去助长,否则,“非徒无益,而又害之”。(补充知识点)

(4)“专心致志”。孟子认为,学习必须专心致志,不能三心二意。人们学习上的差异取决于其在学习过程中是否专心致志,而不是其天资的高低。(补充知识点)

凯程提示:大纲并未要求学习孟子所有的教学思想,但考试经常考到,需要考生将他的这四点教学思想全部掌握。

助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