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抗战大后方音乐研究及创刊过程

抗战大后方音乐研究及创刊过程

时间:2023-11-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据李凌《抗战时期的“新音乐”》记载,《新音乐》创办的直接缘起是其在延安鲁迅艺术学院音乐系研究室工作时,看到从桂林邮寄而来的《每月新歌选》后萌发所致。李凌到重庆后立即开展《新音乐》创刊的工作。[4]经费有着落后,《新音乐》很快创刊,1940年1月1日正式出版,李凌和林路担任主编。[2]陆璎:《抗战时期音乐家林路在桂林的生活与创作》,《抗战文化研究》辑刊2009年第3期。

抗战大后方音乐研究及创刊过程

据李凌《抗战时期的“新音乐”》记载,《新音乐》创办的直接缘起是其在延安鲁迅艺术学院音乐系研究室工作时,看到从桂林邮寄而来的《每月新歌选》后萌发所致。[1]《每月新歌选》是林路1939年6月在桂林创办的一本刊发抗战新歌的专门歌曲杂志。第一期主要刊登了《到游击队里去》(赵启海词,林路曲)、《抵抗,前进!》(田汉词,张曙曲)、《新山歌》(高敏夫词,郑律成曲)、《延水谣》(熊复词,郑律成曲)、《开荒》(天兰词,吕骥曲)、《最后的胜利是我们的》(光未然词,夏之秋曲)等11首歌曲和少量的介绍性文字。[2]李凌和同在鲁艺音乐系研究室的郗天风讨论认为,如果能办一本既能刊登抗战歌曲,又能对新音乐文化战线展开理论讨论的杂志,效果肯定会更好。他们把讨论后的意见通过信函的方式征求了林路的意见,林路欣然同意。之后,李凌、郗天风制订了一个具体计划,送到吕骥和冼星海处,吕、冼二人予以充分肯定。最后,得到邓发(1906—1946)和艾思奇(1910—1966)等人的帮助,这件事情很快就办了起来。[3]

1939年初秋,李凌致信王琦(李凌在鲁艺的同学),定于近期内由延安前往重庆,请王帮助安排住处。当时,王琦一个人住在重庆上清寺街215号“荫园”。“荫园”现为上清寺路73号,占地0.3公顷,由前川军21旅旅长范子荫(又名士杰)所建。园内除楼房外,遍植名贵树种和各类花木。王琦住在荫园警卫室旁的房间里。过了不久,李凌到重庆后就住在这里。李凌到重庆后立即开展《新音乐》创刊的工作。李凌离开延安的时候,艾思奇给过他一封介绍信,要他去找在重庆读书生活出版社的负责人黄洛峰(1909—1980)商谈《新音乐》出版事宜,黄洛峰答应由出版社负责《新音乐》出版的全部费用,并以读书生活出版社的名义出版。[4]经费有着落后,《新音乐》很快创刊,1940年1月1日正式出版,李凌和林路担任主编。

[1]李凌:《抗战时期的“新音乐”》,《人民音乐》1958年第6期。

[2]陆璎:《抗战时期音乐家林路在桂林的生活与创作》,《抗战文化研究》辑刊2009年第3期。(www.xing528.com)

[3]李凌:《抗战时期的“新音乐”》,《人民音乐》1958年第6期。

[4]孙慎、王琦:《关于〈新音乐〉及新音乐社的一点回忆》,《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03年第1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