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重庆抗战时期作曲家音乐创作研究成果

重庆抗战时期作曲家音乐创作研究成果

时间:2023-11-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绝大部分旅居重庆的音乐家在这些音乐文化机构供职,因工作需要积极创作音乐作品、为重庆抗战音乐的创作提供了必要条件,使重庆的音乐创作达到历年创作的高潮。下面就对当时重庆聚集的作曲家所创作作品从歌曲、器乐、歌剧等方面进行深入梳理和研究。

重庆抗战时期作曲家音乐创作研究成果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重庆成为战时首都,也是抗战大后方最大的音乐文化艺术中心。这一时期重庆的音乐创作数量丰富且质量上乘,音乐创作作品繁盛一时。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重庆汇聚有国民政府教育部音乐教育委员会、重庆青木关国立音乐院、三大交响乐团、大同乐会、国民政府中央广播电台音乐组、中央电影制片厂、育才学校、重庆青年书店等一大批音乐文化艺术机构。绝大部分旅居重庆的音乐家在这些音乐文化机构供职,因工作需要积极创作音乐作品、为重庆抗战音乐的创作提供了必要条件,使重庆的音乐创作达到历年创作的高潮。

第二,全民族抗战时期大后方局势相对稳定,随着各个文化机构的内迁,大批文人志士聚集于此,文化活动空前活跃。李凌、赵沨作为中共南方局领导下的左翼音乐家通过创办期刊、设新音乐社等音乐活动,团结了一大批从全国各地散落于重庆、有国内外专业院校教学和学习背景的音乐家、作曲家。这些具有相当高专业水准的音乐家们汇聚一堂,使得大后方的音乐实力得到了进一步加强,重庆的音乐创作质量和水平因此在极短的时间里得到了快速提升。(www.xing528.com)

第三,抗战期间,救亡歌咏运动席卷全国,全国各地传唱着许多抗日救亡歌曲以抚慰民众、唤醒奋起抗战之心。从全国各地来到重庆的音乐家们在辗转重庆的过程中,亲眼目睹了日寇的残暴,亲身经历了国家山河破碎、妻离子散、家破人亡的凄惨,个人感情和仇恨日寇践踏中国、屠杀中国人民的国仇家恨情感交织,迫切需要对日控诉、唤起民众一致抗日的创作热情如鲠在喉,蓄势待发。随着歌咏运动的不断深入发展以及不同阶层民众对抗战音乐的需求各异,现有的音乐作品已不能完全满足当时抗战的需要。加之政府机构、音乐团体也适时开展音乐作品征集、开展各项合唱运动、合唱比赛等音乐活动,有力推动音乐创作的快速发展。

在这三方面的影响下,音乐家们创作了数量如此丰富且质量上乘的音乐作品,为重庆音乐文化事业留下了一笔可贵的精神财富。下面就对当时重庆聚集的作曲家所创作作品从歌曲、器乐、歌剧等方面进行深入梳理和研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