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提琴演奏技巧:团队配合的要点

中提琴演奏技巧:团队配合的要点

时间:2023-11-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每一种乐器都有其独特的存在价值和异议,毫无疑问,中提琴是整个乐队中最为重要、精彩的一部分。在室内乐团队的训练中,中提琴要注意旋律层次丰富的乐曲的训练。中提琴演奏者在个人训练中一定要注意多种演奏技巧的训练,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柏辽兹《哈罗德在意大利》是为中提琴与乐队创作的作品,这部作品赋予了中提琴特殊的技巧和表现价值,有关于中提琴的独奏片段“固定乐思”。作为独奏的中提琴,对其演奏技法的要求很高。

中提琴演奏技巧:团队配合的要点

每一种乐器都有其独特的存在价值和异议,毫无疑问,中提琴是整个乐队中最为重要、精彩的一部分。在乐队的演奏表演中,因为中提琴的音域比较广阔,在整个乐队的演出中,其经常起到一个打配合的作用,“哪里需要哪里搬”,这对于中提琴演奏者来说也是一个巨大的考验。作为中提琴演奏者,一定要具备一个灵活的头脑,当你要下弓的时候,心里一定要有一个演奏状态时的提前量,要明白自己接下来要演奏的声音是什么样子的,把握好演奏时候的力道。如此,才能够将中提琴的声音发挥到极致。

在室内乐团队的训练中,中提琴要注意旋律层次丰富的乐曲的训练。可能演奏者按照乐谱上标示的强弱力度进行训练,但是从听觉上来看,音乐的起伏并不明显,无法达到想要的音响效果,音色、音量没有明显的变化,或者出来的音乐呈现出忽强忽弱的情况,导致乐曲不流畅,跟其他声部的配合出现问题。中提琴演奏者在个人训练中一定要注意多种演奏技巧的训练,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如果在练习的时候发现音乐没有什么起伏,原因是演奏者在演奏的时候没有考虑琴弓的重量,琴弓各个部分的重量不同,所以弓压和弓速都要跟随不同弓段的重量进行改变,才能发出需要的声音。

以《d小调中提琴与钢琴奏鸣曲》中的中提琴演奏举例,这是一首具有浪漫主义特征的乐曲。它的旋律优美,演奏时需要表现出作曲家激昂的情绪。这是专门为中提琴演奏创作的奏鸣曲,这首乐曲展示了中提琴音域宽广,兼具小提琴大提琴特色,并且善于抒情的特质。从第一乐章来看,乐曲的开始以钢琴奏出优美舒缓的旋律,带着俄罗斯民歌的风格,接着中提琴独奏三组旋律,旋律依次从弱到强,不断地扩大、发展。乐曲的旋律感层层推进,为了展现出丰满的音色和饱满的音量,演奏者需要正确的运弓,需要把握合适的压力,才能呈现出恰到好处的乐音。

为了演奏好中提琴,提高演奏技巧,演奏者需要增强听觉的敏感度,听觉是人类的重要感官之一,每个人的听觉都是不同的,对于观众来说,听到美好的音乐是种享受,作为专业的演奏人才需要更好的听觉,需要能够听出明亮的、暗淡的、厚的、薄的声音,人的听觉是主观和客观的产物,只有当客观规律与主观反应一致的时候,演奏者才能通过不断的练习分辨不同的音色,在演奏的时候更敏感地为获得好的音色而努力练习。

演奏者一边在不断地学习各种演奏技巧,另外一方面也要真正的去了解作品,理解作品,最好能够做到融入作品进行演奏。只有对音乐作品有足够的了解,才能通过各种演奏方式调整出最好的音色、最好的节奏、最适宜的音准。在演奏中,演奏者要了解作曲家想要表达的情绪和感情,并将其内化成自己想要表达的感情,演奏出中提琴特有的声音色彩,根据发音需求的不同运用不同的演奏技巧,演奏就是内心的歌唱,起伏的旋律就是不同的歌声。在演奏的时候,每个音都不能含糊,每个音在具体的乐曲中都有想要表达的情绪和情况,发挥出中提琴独有的音质,宽厚的低音,明亮的高音,在作品中发现中提琴的丰富多彩的声音。

柏辽兹《哈罗德在意大利》是为中提琴与乐队创作的作品,这部作品赋予了中提琴特殊的技巧和表现价值,有关于中提琴的独奏片段“固定乐思”。这部作品创作于1834年,柏辽兹巧妙地在音乐中赋予了文学内涵,借用了英国浪漫主义诗人拜伦的长诗《恰尔德·哈洛尔德游记》的场景和内容,主人公哈罗德是一个愤世嫉俗、傲慢高冷、忧郁不好相处同时内心又十分虚无的青年,虽然他向往着公平和光明世界,但是他却有着很多问题让他无法前进,于是他开展朝圣的旅途,并在这个过程中寻找与自然和谐相处,超越自我的精神境界。这部作品就是现实和梦想之间的桥梁,个性鲜明的主题旋律与永恒的文学母题之间相结合,是十分有创造性的构思。

《哈罗德在意大利》的第一乐章是奏鸣曲式,木管的g小调的引子引出乐章的主题,哈罗德开始了他的旅途,音乐呈现出灰暗和冗长的色调,也代表了哈罗德的心情,他仿若走进被雾气笼罩的森林,因无法被太阳照射的森林里阴暗潮湿,哈罗德不知所措地游荡、徘徊,不知往何处去,置身黑暗中,哈罗德的命运究竟走向哪里呢?这个问题让哈罗德无法呼吸。随着音乐的推进,乐章进入G大调,开始了呈示部的演奏,哈罗德终于走出迷茫,看到光明,森林的雾气散去,太阳的光芒能够透过树木的缝隙滋养森林。此时,中提琴的中音区奏出略带伤感的动人旋律,表现了哈罗德的漂泊之心,长久的孤独和忧郁。固定乐思是一种音乐的表达手法,中提琴演奏固定乐思旋律,竖琴为其伴奏,音乐柔美而一直在流动,重复性的乐曲引领着哈罗德走出困扰已久的难题,与自己和解,与世界和解。乐队伴奏中的单簧管作为呼应声部,与中提琴一问一答,单簧管的声音内敛圆润,中提琴的声音柔美平和,整个音乐充满了温暖的色彩和温馨的氛围。随后第二次的呈示部的奏出,独奏的中提琴与乐队之间用力度和节奏进行交织对抗,中提琴的声部也提高了八度,乐器之间的对抗也显示了哈罗德内心的斗争和抗争。在第三和第四次呈示中,中提琴的声音带着一些迷茫,哈罗德的孤单忧郁的心情依然存在。(www.xing528.com)

哈罗德的心情循环反复,特别符合普通人的心情,这部作品生动地抓住了人的心理变化。随着旋律的再现,哈罗德的忧郁、孤单的心情不断地淡化,哈罗德渴望着生活中美好事物的呈现。单簧管和圆号在中提琴旋律的基础上进行重叠,营造出开阔的自然景色,音乐的表现力也更加的饱满。

作为独奏的中提琴,对其演奏技法的要求很高。中提琴需要演奏出悠长而宽广的旋律,所以在换把的时候不能有丝毫犹豫和陌生,而是要熟练和连贯,左手的每个音的落指和揉弦都要产生诗歌朗诵般的铮铮效果,音与音之间的揉弦要连续、熟练,不能间断。

第二乐章《唱晚祷的香客行列》是复三部曲式,有着十分优美动听的旋律,并且在音乐会中作为重要的片段单独演奏。第二乐章描绘了这样的景色,夜色中,朝圣的队伍带着虔诚缓慢地走向圣地,在行走过程中,朝圣者获得了心灵的洗涤和救赎。除了能听到行进者不停歇的脚步声,还有远处传来的悠远的钟声,从远处来,又逐渐远去。主人公哈罗德被感染,加入朝圣者的行列。如何在这一章中展现由远及近又逐渐远去的钟声呢?作曲家柏辽兹采用了模仿的方式,用音量的变化来呈现。竖琴、长笛、圆号和单簧管演奏了钟声,独奏中提琴持续的分解和弦在近琴马的演奏技巧加持下,也模仿了寺院的钟声,还有低音提琴和木管演奏的脚步声,让乐曲沐浴在静谧的氛围中。朝圣的人在口诵晚祷词,他们虔诚的声音用音乐效果呈现出来,创造了圣洁、宁静的气氛,不断地感染着哈罗德,让哈罗德重现审视自己,内心也渐渐地获得了宁静与抚慰。随着音乐的推进,独奏中提琴声部从中音区向高音区延伸,固定乐思在B大调明亮的色彩中进入,主题旋律的节奏不断扩大,乐队的其他乐器也不断地进入,这时一定要注意中提琴与其他乐器的音量保持平衡。中提琴的演奏要保持弓的稳定性,弓的速度维持均匀,音质要持续在高水平上面,落指后的揉弦要求爆发力,左手揉弦要连贯和持续,让乐句的线条流畅,减少右手换弓时减弱的表现力。

在经过前两个乐章的迷茫之后,第三乐章中的哈罗德逐渐找回了自己,但是他的心情有时还不够坚定,所以中提琴独奏声部演绎出了哈罗德短暂脱离不知所以的心情。随着思绪的深入,哈罗德终于完成了自我的怀疑与反思,独奏中提琴与圆号融合演奏,逐步减弱。

第四乐章描绘了一群强盗聚集狂欢的场面,乐队的各个声部共同配合演绎了这种张狂失控的环境,预示着混乱和肮脏的社会现实不断地诱惑着哈罗德,而中提琴的声部则没有被乐队的声部所影响,而是保持着冷静的演奏。哈罗德经历了这段旅程,他回想起朝圣者,上天曾经对他灵魂的呼唤,他不再迷茫,而是坚定地走向和平与超越自我的人生道路上。中提琴的演奏要求清澈而悠长,随着哈罗德的自我觉醒,中提琴的和弦音用全弓,让乐曲结束在有着英雄主义辉煌般的质感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