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提琴音乐风格的演变与教学研究

中提琴音乐风格的演变与教学研究

时间:2023-11-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经过长时间的发展和丰富,中提琴的演奏风格也发生了很多演变。泰勒曼创作的《G大调协奏曲》是世界音乐史上第一部为中提琴创作的协奏曲,一直演绎到今天,是备受欢迎的巴洛克时期的古典作品,在世界音乐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和意义。

中提琴音乐风格的演变与教学研究

经过长时间的发展和丰富,中提琴的演奏风格也发生了很多演变。具体而言,主要有以下三点。

1.艺术风格的转变

作品多样性导致演奏形式的多元化,在现代中提琴的演奏中,主要有四种演绎方式:第一,古典方式演绎;第二,流行方式演绎;第三,古典结合流行方式演绎;第四,流行结合古典方式演绎。这四种属于外部的演奏方法,在演奏的过程中,还要不断追求听觉效果和情调,要求音色的透明与曲式相对称。在中国还出现了民族和古典、流行的相互融合的中国化元素,成了当今音乐舞台上深受听众最喜爱的音乐种类之一。

在现代中提琴音乐中,横向进行的音乐更受重视,通俗一点说就是比较重视旋律的表现性。首先,通过特殊的演奏方法,中提琴把旋律处理得更加有韵味,音乐的美感和内涵得以突出;其次,中提琴的演奏告别了人工化的舒服,不会过分的重视形式化,比如反复法和平衡法等,而是让音乐自由舒展,表现更加生动灵活。

2.表现手段的转变

在中国传统音乐中,旋律是音乐的主要构成部分,现代中提琴的音乐表现手法便是通过旋律变得越来越理性化。在传统表现中,朦胧的光色和优雅的气氛是中提琴主要追求的方向,而随着现代音乐的发展,现代艺术融合进了经济美术科学等其他艺术思想,打破了传统的音乐表现手段,不同的流派会通过不同的方法展现不同的作品,但是归根结底,其表现的手法都没有脱离现代主题的大背景。我们所说的表现手法理性化,指的是有意识地把目标加以体现,如肖斯塔科维奇的《中提琴和钢琴奏鸣曲》中就是通过中提琴和钢琴的协调,把作者晚年的创作思想表现出来,演奏技巧丰富,思想内涵深刻。

3.主旋律的转变

在传统音乐中,中提琴一直以配角身份参与;从表现能力和技能发挥上,中提琴和小提琴大提琴似乎也没有什么两样。担当配角的中提琴在演奏过程中不仅能够演奏中声部,还可以演奏高声部和低声部,功能多样、音色出众,这也让中提琴在音乐舞台上的地位有了些许转变。

早期的中提琴起源于交响乐,发展和完善于管弦乐,特别是在瓦格纳等知名作曲家的作品中占有重要地位后,中提琴的作用得到了展现,也慢慢和其他弦乐平分秋色,地位不断地提高。发展到了现代,中提琴不仅经常出现于乐队,还凭借着其充实的中声部开始演奏主旋律似的曲目。如泰勒曼的《G大调这个提琴协奏曲》中,便是由中提琴演奏的主旋律。

泰勒曼是巴洛克时期著名的音乐家,也是连接巴洛克音乐与早期古典主义音乐的重要纽带。泰勒曼创作的《G大调协奏曲》是世界音乐史上第一部为中提琴创作的协奏曲,一直演绎到今天,是备受欢迎的巴洛克时期的古典作品,在世界音乐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和意义。泰勒曼认为要深入理解和发掘乐器的表现力,其蕴含的技巧和音色的潜力,只有在此基础上才能创作出优秀的作品。在演奏《G大调协奏曲》的时候,要手臂放松,用自然的力量带动右手运弓,且全身放松,身体的力量自然地垂下,身体如流水一般通畅地进行演绎,才能发挥出中提琴优美、高雅的独特音色。《G大调协奏曲》由四个乐章组成,协奏曲的内容建立在欢快、活泼的基调上,展示了作曲家朴实无华的感情,乐曲表达的情绪通俗易懂。乐曲的第一乐章抒情优美,像是在凝重庄严的场合注入一股抒情的娓娓道来的氛围。这时演奏最重要的是揉弦和换把,如果幅度太小,则会导致旋律无法抒发到位让音乐显得单薄乏味,无法传达出想要的音响效果。第二乐章节奏加快,中提琴连续演奏不停歇,激昂的声音如同战场上的战士所向披靡、慷慨激昂地奋勇杀敌。第三乐章,中提琴揉弦的幅度大而缓慢,缓缓道来的叙事风格,时而喜悦的歌唱,时而无奈的叹息。第四乐章,中提琴的演绎富有节拍性和旋律感。

乐风格的演变其实就是时代的变化,人类的创新体现在音乐上面,一个时代的音乐会用它特有的方式表达着时代的观念和价值观。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中提琴在乐队中只是一件伴奏的乐器,填补着中声部,缺乏演奏的乐曲,被认为音域不够完美,而一直遭到人们的忽视。进入20世纪之后出现了大量的好的中提琴乐曲作品之后,才渐渐地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和丰富的演奏技巧。比如泽林格尔的著作《中提琴作品集》中列举了百篇的中提琴曲目。(www.xing528.com)

著名的匈牙利钢琴家、作曲家巴托克是20世纪重要的音乐大家之一,他创作了《中提琴协奏曲》。这首协奏曲写于巴托克生命的最后一年,通过这部作品他所表达的情感、对音乐技术的处理、对音色和节奏的处理都是巴托克的集大成之作。《中提琴协奏曲》被誉为有史以来最伟大的中提琴协奏曲,这首协奏曲风格独特,节奏充满活力与丰富的想象力,不仅体现了巴托克的音乐艺术风格,还将中提琴的音色魅力全方位地展现了出来,曾被评价“所有的一切,亢奋的、悲怆的、深沉的情感,在其中融为一体,使作品完美无缺”。乐曲旋律的主线是民间音调素材和多调式等,在此基础上的中提琴独奏声部。巴托克也是著名的音乐民俗学家,他将民间音乐的旋律完美地糅合到中提琴的音质中,体现了音乐创作中的感性和理性的自然而成熟的结合。

《中提琴协奏曲》分为三大乐章,第一乐章的速度为中速,奏鸣曲式。中提琴的独奏开启悲怆的气氛,此时,音乐显得虚无缥缈,捉摸不定,没有其他乐队伴奏的声音,只有中提琴的独特音质,情绪显得有些消极。在演奏的时候,演奏者需要集中注意力,保持纯净的音色,不能断开,对演奏技巧的要求很高。第一乐章进行到中间部分,中提琴的琶音是旋律的主音,不断变化的音和复杂的华彩片段穿插其中,从悲怆转变为忧郁的情感色彩。悲怆和忧郁也是第一乐章的两个基本主题,从悲怆到忧郁,演奏者要注意弓压力度的变化,音准的变化,稳定好节奏。第一乐章的主题具有很强的音乐表现力,音色的速度变化频繁且快。第二乐章被称为“虔诚的柔板”,富有宗教性、冥想性,具有歌唱性的匈牙利民歌民调,旋律优美。第二乐章以紧张的曲调开头,富于戏剧性的演奏,从悲观的音乐情绪逐渐发展到明朗、乐观的音乐形象,且充满崇高的音乐风格。中提琴高音区的音色表现得十分柔软细腻。中段是热情的曲调,与开始的冥想性形成反差,然后又复归到冥想性的清澈曲调。第二乐章体现了中提琴含蓄、柔和的音质。第三乐章是活泼欢快的民族舞风格,富有跳跃性,且风格华丽。中提琴急速的演绎运动的美在回旋曲中展现出来。整个乐章充满了活力,中提琴将整个乐章推向高潮,显现出了中提琴丰富华丽的技巧,乐曲动荡富有弹性的演绎让听众如痴如醉。

巴托克的《中提琴协奏曲》是一部充满想象力和强烈的音乐色彩的杰作,让中提琴的演奏淋漓尽致,大放光彩,奠定了中提琴这件乐器多变的音乐风格的地位,推动了中提琴演奏技巧的发展和创新。此外,还有很多作曲家青睐中提琴的演奏。

贝多芬的作品中,中提琴的地位也比较高,在贝多芬的很多作品中都能够看到中提琴的身影。如《第七交响曲》的第一和第二乐章,主旋律部分便是由中提琴演奏的。

4.中提琴音乐扩展的主观化

在时间长河中考量经典和流行,能最为公正地审视任何一种文化存在的价值和意义。那些保存下来的就是最为丰富的,中提琴就是其中一个。

在音乐审美的过程中,对音乐本质的认识和理解一直是最核心的问题,也是音乐领域长期争执的问题。在以往的时间里,总会有一种音乐风格占主要统治地位,可到了20世纪,常会出现几种不同的、甚至相互对立的音乐思潮平行发展。

在现代音乐中,作为一种弦乐器,中提琴受到了作曲家的重视,成了很多大型乐队中必不可少的乐器。除了担任中声部外,还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连接着大提琴和小提琴,地位和其他乐器同等重要,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总而言之,与传统相比,现代中提琴风格有了很大的转变,不管是艺术风格、表现手段或者是主旋律的表达上,中提琴在乐队中都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成为艺术形式的一大表现特点。随着音乐艺术的不断发展,中提琴的潜力也会被更多的挖掘出来,中提琴艺术也会更加蓬勃的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