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白鹿镇洗肠池-历史尘埃中的彭州泉水

白鹿镇洗肠池-历史尘埃中的彭州泉水

时间:2023-11-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白鹿镇洗肠池位于白鹿镇原白鹿寺天王殿内。现白鹿寺已消失在历史的尘埃中,洗肠池也已不复存在。洗肠池的特异之处在于“洗肠”二字,这其中大有典故。大概因传说白鹿寺为佛图澄所开建,后人将他的洗肠神迹附会在这里,就有了这个洗肠池。进寺门呈现晋佛图澄禅师洗肠池。新中国成立后,白鹿寺大雄宝殿改建为湔江煤矿办公区,天王殿一部分改建为思文学校,只残存洗肠池。又经过几十年变迁,如今洗肠池也看不到了。

白鹿镇洗肠池-历史尘埃中的彭州泉水

白鹿镇

洗肠池位于白鹿镇原白鹿寺天王殿内。现白鹿寺已消失在历史的尘埃中,洗肠池也已不复存在。

白鹿寺作为寺院,凿泉建池原属平常。古代寺院多是木结构,需要防火,而且有一汪清泉,还方便人们来此放生。洗肠池的特异之处在于“洗肠”二字,这其中大有典故。

传说白鹿寺由晋代高僧佛图澄肇始。宋代《新编方舆胜览》卷五十四载:“白鹿山,在濛阳县西北二十里。有大乘金觉禅寺,本晋佛图澄所建。”嘉庆《彭县志》卷十九载:“白鹿寺,《通志》:在县北八十里。今按寺在县西北六十里白鹿山,晋时僧佛图澄所建。古金阁寺之故基也。”

关于佛图澄,《晋书》有传:“佛图澄,天竺人也。本姓帛氏。少学道,妙通玄术。永嘉四年,来适洛阳,自云百有余岁,常服气自养,能积日不食。善诵神咒,能役使鬼神。腹旁有一孔,常以絮塞之,每夜读书,则拔絮,孔中出光,照于一室。又尝斋时,平旦至流水侧,从腹旁孔中引出五脏六腑洗之,讫,还内腹中。又能听铃音以言吉凶,莫不悬验。”这个传说中的佛图澄非常神奇,简直就是一个超人

大概因传说白鹿寺为佛图澄所开建,后人将他的洗肠神迹附会在这里,就有了这个洗肠池。清光绪十一年(1885)九月二十二日,四川按察使黄云鹄过白鹿寺,留下这样一段文字:“(白鹿,引者注)寺有洗肠池,相传佛图澄洗脏腑于此,《北史》载其事,惟不言在蜀中。”

《思文公社志》对白鹿寺及洗肠池都有记载,大略如下:(www.xing528.com)

旧时,思文场上场下鹿鸣桥左侧,一大水田边一道迤逦至白鹿寺。山门前有一大草坪,登上十八级石梯,寺门前石狮子一对左右排列,横挂一匾“白鹿寺”。下书黄云鹄书。两边对联系乡人杨白鹿书:“人尽皆僧,那堪苦海三千丈;我原是佛,曾住灵山六万年。”寺门内右侧塑哼哈二将,左侧塑和尚骑白鹿,和尚名白云禅师,持缰执鞭。白鹿三蹄着地,一蹄起,像开步走的状态。进寺门呈现晋佛图澄禅师洗肠池。池形方正,周围石栏杆,三十三根石圆柱,上为八卦形,下为圆柱体。池内放养有千年乌龟,背刻“放生”二字,用朱红涂抺。若连日下雨,池水上涨,龟浮游出,人们捕获,仍放池中。

这里漏载了池边原有清同治八年新繁龙藏寺方丈雪堂含澈上人所书的“洗肠池”大字石碑。

新中国成立后,白鹿寺大雄宝殿改建为湔江煤矿办公区,天王殿一部分改建为思文学校,只残存洗肠池。又经过几十年变迁,如今洗肠池也看不到了。含澈上人所书的“洗肠池”石碑还保存在后面山边的一处屋檐下。

《思文公社志》还记载:

白鹿寺方丈室后有一古井,深数丈,是寺内和尚汲水处。传说洪化年间,一夜和尚汲水,突然凭空飞来一把宝剑,剑长约六尺,剑柄长数寸,寒光逼人,插于井中。经和尚传出,各地游客争相前来观看。由于来人甚众,寺内饮食负担困难,又恐来人太多踏坏井壁,影响寺内用水,遂刻一石剑立于井旁,供游人观赏。

这个故事也不是空穴来风,嘉庆《彭县志》卷四十一载“石剑,在县西六十里白鹿寺中,有石倒插如剑,号飞来剑”说的就是这个故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