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彭州泉水:三昧水系三寺,景致秀美

彭州泉水:三昧水系三寺,景致秀美

时间:2023-11-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丹景山镇曹学佺《蜀中名胜记》载,至德山有三昧泉,自石窦中喷出,方大如斗,不竭不溢。嘉庆版《彭县志》载,三昧水系三寺,在县西北三十五里。再往下山口有一个神道阙,即俗称的三昧水石牌楼。拱门上横额书“三昧禅林”四字。由下三昧往上半里许,便是中三昧至德寺。由中三昧到上三昧,道路奇险。上三昧水亭寺寺院整洁,佛像庄严,正殿石壁上刊刻着宋人为悟达禅师《慈悲三昧水忏》所作的序文。

彭州泉水:三昧水系三寺,景致秀美

丹景山镇

曹学佺《蜀中名胜记》载,至德山(位于丹景山镇双松村境内)有三昧泉,自石窦中喷出,方大如斗,不竭不溢。

该泉位于丹景山镇双松村三昧水。据四川省化工地质勘查院地质分院的检测报告,这处泉眼涌出的泉水中含有微量元素氡和硒,是国内少有的优质低钠矿泉水

嘉庆版《彭县志》载,三昧水系三寺,在县西北三十五里。最上面的是水亭寺,半山腰为至德寺,山下为安国寺。再往下山口有一个神道阙,即俗称的三昧水石牌楼。

从山脚出发拾梯而上,西边是一片陡崖,上面刻着大大小小许多尊摩崖佛像,人称千佛崖。这些佛像的头部均已被毁。造像尚存三十七尊,千姿百态,栩栩如生。据说造像从唐、五代、宋延续至明清,不断有人丰富。

千佛崖向上即是神道阙石牌楼,建于清同治五年(1866年)。牌楼为重檐斗拱歇山式,重檐三层。牌楼上有“天垂宝盖”“地涌金泉”“盛唐古迹”“古井泉香”“古井”等石刻匾额。拱门上横额书“三昧禅林”四字。有《石坊题记》文云:“……丹景之麓,彭门之右,岩列千佛,岁岁神泉,水流三昧。在兹有唐,是着灵异,浴疮体强……”(www.xing528.com)

再往上走就是下三昧禅林——安国寺。安国寺据传为纪念悟达国师而命名,悟达国师当年在京师的居处即名安国寺。寺旁多处泉眼连成小溪,泉声汩汩,鸟声清脆。溪旁有清朝道光年间的石碑一座,上书碑额“三昧圣境”,上面记载着三昧禅林的由来和悟达国师洗人面疮的故事。

由下三昧往上半里许,便是中三昧至德寺。这里有宋太宗钦赐的“至德寺”匾额。至德寺由三重大殿构成,今存一重雕满花纹的六棱形石柱,上有“明朝万历四十年”字样。其他碑文石刻多为清代遗迹

由中三昧到上三昧,道路奇险。据说五代时水亭寺称广明院。前蜀皇帝王衍曾游幸于此,后人称此道为“王衍故道”。上三昧水亭寺寺院整洁,佛像庄严,正殿石壁上刊刻着宋人为悟达禅师《慈悲三昧水忏》所作的序文。寺后有圣水亭,亭上方有一崖窝,长丈余,宽约两米。有泉从崖中溢出,冬旱不干,夏洪不溢。

三昧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