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文化多样性的重要影响

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文化多样性的重要影响

时间:2023-11-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维护文化的多样性多元文化是旅游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决定着旅游业的发展方向和兴衰成败。(二)培养跨文化交流的能力随着中国旅游业的迅猛发展,越来越多不同国籍、不同文化背景游客的涌入推动着旅游市场的迅速扩张。要维护文化多样性以及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最重要的,就是要学会如何在频繁的异质文化交流中,培养自己的跨文化交流能力。这也正是我们对中国旅游业抱有厚望的原因。

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文化多样性的重要影响

(一)维护文化的多样性

多元文化是旅游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决定着旅游业的发展方向和兴衰成败。在旅游全球化的今天,一个国家和民族只有认识到自身文化的价值,同时又在与异质文化的交流中不断地充实和丰富自己的文化内涵,保护和传承好自身传统文化的根本,才可能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然而,今天的旅游活动所带来的超大体量的跨文化接触也冲击着旅游业所倚重的文化差异性,特别是当客源国文化与东道主文化之间存在强势和弱势的不对称关系时,弱势文化的民众很容易因缺乏足够的文化自信,而受强势文化有形或无形的冲击,动摇其坚守自身文化的信心,逐渐被异质文化难以逆转的“同质化”,进而使地域文化生态遭到破坏。而一旦丧失了文化差异性,旅游地的文化旅游价值终将被削弱直至消磨殆尽。

旅游的意义就在于欣赏文化差异性,要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就要尊重和维护文化的多样性。在旅游活动中,旅游者要保持着入乡随俗的尊重和包容之心,懂得欣赏文化差异性的美丽;而东道主则要坚定文化自信和自尊之心,接受和包容外来多元文化的同时,也要懂得维护自身的传统文化。例如,新西兰政府曾经试图同化本土土著毛利文化,可是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发现来自世界各国的旅游者们都不惜花费大量的金钱参观和体验毛利文化。为了发展旅游业,政府决定努力保持文化的多元性,甚至给毛利人在这个国家许多优惠政策。许多新西兰人都以作为一个毛利人为荣,转而更加积极主动地保护这一文化。

(二)培养跨文化交流的能力

随着中国旅游业的迅猛发展,越来越多不同国籍、不同文化背景游客的涌入推动着旅游市场的迅速扩张。入境游客数量的不断增加,对中国旅游产业发展来说,既是机遇,又是一个巨大的挑战。要维护文化多样性以及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最重要的,就是要学会如何在频繁的异质文化交流中,培养自己的跨文化交流能力。这一点,不论是作为旅游从业人员,还是旅游地居民,都是必要的。

首先,就是要建立跨文化交流的意识。只有具有了这种意识,在面对来自异质文化的人时,才能够快速地调整心态,从容应对。其次,要培养跨文化交流的能力。参与者应该有意识地通过各种渠道多看、多听、多学习异质文化的知识和信息,积累更多直接或间接的交流经验。同时,不管是来自强势文化还是来自弱势文化区域的人,在面对异质文化的时候,都不应该迷失自己的文化。只有从异质文化中反观自己的文化,才能更好地认识自己。良好的跨文化交流不仅不会使各区域特色文化遗失,反而会维护文化的多样性,增强对弱势文化的保护,提高国民普遍的文化素质与素养,让旅游在跨文化交流中更高素质地发展,而文化也会在交流中得到更好的传承。

案例分析

闲话旅游

余秋雨

日内瓦的一个夜晚,我们在一家木屋用完餐,正想起身回旅馆,却发现屋外已大雨滂沱。餐厅老板知道这场雨一时过不去,便请侍者搬出一支巨大无比的民族乐器长号,让我们轮着吹。我们憋得脸红脖子粗也吹不出音,后来渐渐掌握了一点窍门,才发出一点“呜呜”声。

我和两位新近赶来与我们一起考察的记者坐在外间的一角聊天,他们问:“考察至今,你觉得欧洲有哪一些方面最值得中国学习?”

我说,中国在近代化过程中脱了很多课,初一看是科学技术上的课,实际更重要的是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上的课。但这一路上感受最深的两点:一是在欧洲,传统文化与创新精神并行不悖,共臻极致;二是在欧洲,个体自由和互相尊重并行不悖,形成公德。相比之下,真不知道我们中国为什么总是把这些对应性文化范畴看成你死我活的对头,结果两败俱伤。这一伤,几乎伤及了所有的文化人,使他们全都充满了沉重失败感和悲剧感。

对此,我们找了很多原因,然后一起感慨:要在这些方面追赶欧洲,将是长期的事情,焦急不得。

“那么,可以被快速仿效的有哪些事情?能举出一件吗?”他们问。

“旅游。”我回答。

我的这个说法使他们有点吃惊。“旅游?”他们疑惑地重复着。

所有的旅游从业人员都知道,各国游客最向往、因此也最有旅游潜力的地方就是中国。联合国有关研究部门也已发布了这样的预测结论。那么,中国的障碍在哪里呢?

首先是观念障碍。虽然中国古人提出过“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人生原则,但多数中国人心中仍然存着安土重迁的封闭观念。中国历代超稳定的社会生活,确实不主张与外部世界热情交往,不倡导离家乡族宗独自出行。在很多中国人心中,游山玩水终究是一个不务正业的消极命题。(www.xing528.com)

这便与欧洲产生了明显的对比。在欧洲,旅游的要领拓得很宽,即使是那些不发达国家,很多普通家庭都有接待外国旅客的能力。

中国现在星级饭店的设备超过外国同一等级,但最让外国旅客却步的因素却是沿途的“厕所”。他们不理解在劳动力丰裕、管理权力有效的中国,为什么一直做不好这件小事呢?

中国人历来好客,即使在贫困年代,也会尽力把外宾的衣食住行收拾妥帖,但他们无法想象自己的日常生活场所也可能是人家的游观对象。当他们终于明白,一个旅游大国的任何地方都会出现客人自由的脚步,那么,他们的待客之道也就变成了待己之道,因为唯一的办法是改变整体生态。这也正是我们对中国旅游业抱有厚望的原因。

蔚蓝海岸”作为度假胜地的最早起点,是1934年。一位叫布鲁厄姆的英国勋爵途经此处去意大利,不巧因霍乱流行边界封锁,只能滞留于当时还只是一个渔村的坎城,滞留期间,他惊喜地发现此地风景宜人,于是决定建造别墅。他的这个戏剧性决定引起了英国上层社会的好奇,后来连维多利亚女皇也来了,一时名震欧洲。于是公共设施也逐渐完善起来,在整体吸引力上形成良性循环。可见,作为旅游胜地,基础是风景气候,而关键是现代高层度假生态的构建。这种高层度假生态一旦构建,又成为自然风景之外的第二景观。今天到蔚蓝海岸游观的旅人,目光总是兼及两边,一边是浩瀚无际的地中海,一边是多彩多姿的别墅群,真可谓在领略一种人化自然。站在蔚蓝海岸,我们会对历史古迹在旅游中的地位,产生更达观的想法。

中国文化历来重苦涩而轻愉悦,因此,对自然景物也注意于文化学术层面,而不屑分解它们的审美享受功能,这是一种巨大的遗憾。

瑞士成为世界旅游事业的主要推动者,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山水之胜;二是早早的中立使这儿显得安全和安静;三是拜伦、雨果等文人的来访和传扬。显而易见,还需要增加一个技术性条件,那就是一批经过严格训练的旅馆管理人员。这批管理人员的母校,就是洛桑旅馆管理学校

它已开办了一百多年,在几十年间一直居于世界唯一的地位。希尔顿酒店系统总裁说过一句话:“在现今这个领域,拥有洛桑就拥有资本。”这所学校的宗旨是为旅游者提供最合意的居所,也可以说是为寻找“惊人之美”的人们提供“宜人之美”。“惊人之美”乃天地造化,人力无奈,而“宜人之美”必须经过人们的悉心打理。要使这种打理成功有效,又必须制定一系列能使各色人等普遍喜悦的标准,对从业人员进行训练,这便是洛桑的使命。

如果没有这样的训练,旅行过程必将遭遇大量的不适和丑恶。世上有很多美景人迹罕至,原因之一,便是缺少一个安全舒适的呵护系统。但是,到了洛桑就明白,只要用心用力,世间任何地域都可能带给人群欢快。

我想,在洛桑整理一下由旅游而伸发的人文理想十分合适,便长时间地坐在这所学校的草坡间出神——让人和自然更亲密地贴近,让更多年轻人在遭遇人生坎坷前先把世界探寻一遍,让更多的老年人能以无疆无界的巡视来与世界作一次壮阔的挥别,让不同的文化群落在脚步间交融,让历史的怨恨在互访间和解,让我们的路口天天出现陌生的笑脸,让我们的眼睛获得实证地理课和历史课的机会,让深山美景不再独自迟暮,让书斋玄思能与荒草断碑对应。

那么,被我们一贯看轻的旅游事业,也真正称得上宏伟。

资料来源余秋雨.行者无疆[M].北京:华艺出版社,2001:197-203.

【案例提示】

从表面上看,不同国家提供的旅游产品在类型和接待游客上好像是一样的。但是其具体的过程和细节则完全不同,所以游客才会有不同的感受。通过案例思考:导致这些不同的关键是什么?欧洲的旅游业有哪些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

本章小结

旅游跨文化交流说到底,就是旅游者与东道主(出发地文化与目的地文化)之间的交流。在全球化的今天,各种不同文化在旅游跨文化的关联中不断冲突着,同时也在冲突中日趋融合。文化差异是造成冲突的根本原因,同时,也是吸引游客的重要因素。一个国家和民族只有认识到自身文化的宝贵价值,同时又在与异质文化的交流中不断充实和更新自己,才有可能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这就要求不论是旅游从业人员,还是旅游地居民,都应该树立跨文化意识,培养跨文化交流的能力。

重要概念

文化震惊:也被称为“文化休克”,指人们对不熟悉的文化环境所产生的种种不适应的心理反应。当一个人从一地迁徙到另一个地方,原本熟悉的一套社会交往符号,如语言、习俗、行为模式、社会关系以及价值观念等被另外一套自己不熟悉的社会交往符号所代替,因此在心理上产生一种焦虑的情绪。

跨文化交流: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之间的交流。事实上,每个民族的形成过程都充满了丰富的与异民族相互接触和融合的经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