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传统工艺文化:源远流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中国传统工艺文化:源远流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时间:2023-11-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中国传统手工艺历史悠久,在各个时期的社会生活中都发挥了巨大作用,可以说中国有源远流长的手工艺文化,它几乎横跨中国社会的所有历史时期。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2003年通过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其中界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就包括传统工艺。从这个的定义来看,传统工艺应包含三个因素。所以,传统工艺不仅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体现民族文化身份的物质载体,是一个国家优秀的技术文化传统之一。

中国传统工艺文化:源远流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中国传统手工艺历史悠久,在各个时期的社会生活中都发挥了巨大作用,可以说中国有源远流长的手工艺文化,它几乎横跨中国社会的所有历史时期。这一文化的突出特征是人民群众广泛地参与到传统手工艺的创造过程中,根据自己的生活需要开展造物活动;制作者与使用者共同探讨传统工艺产品的制作、使用规范,研究手工艺技术的相关学问;传统手工艺人在社会上广受尊重,传统手工艺的相关文化知识与评价标准深入人心;工艺故事广泛流传,等等。

(一)传统工艺的概念与内涵

传统工艺主要由“技”和“艺”构成,兼具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两种属性,体现着工匠精神和先贤的智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2003年通过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其中界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就包括传统工艺。传统工艺覆盖面广,涉及衣、食、住、行等方方面面,遍布各民族、各地区,如刺绣、木雕、制瓷、金银器制作、营造、造船等技艺。

在2017年3月颁布的《中国传统工艺振兴计划》中规定“传统工艺”是指:“具有历史传承和民族或地域特色、与日常生活联系紧密、主要使用手工劳动的制作工艺及相关产品,是创造性的手工劳动和因材施艺的个性化制作,具有工业化生产不能替代的特性。”从这个的定义来看,传统工艺应包含三个因素。首先是历史传承。传统工艺一般都具有百年以上的历史,通过前人世代相传,是我国精神和物质文化传统的延续和发展,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价值。其次是民族和地域传统。传统工艺是特定的自然地理和民族文化相结合的产物,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传统工艺是中华民族在中国这块土地上所进行的历史创造,它所体现的是中国人民卓越的创造力,传统工艺作为一种民族性、地方性文化,与全球性的文化和价值观等有许多的不同,它本质上是一种地方性知识,是特定的时空下形成的文明成果,是民族丰富性和多样性的体现。第三是手工制作。传统工艺一般都产生于工业社会之前,与工业社会中机器制造和扩大再生产不同,主要以手工生产为主,所以就具有了情感性、艺术性和独特性。所以,传统工艺不仅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体现民族文化身份的物质载体,是一个国家优秀的技术文化传统之一。

(二)传统工艺的分类

传统工艺的分类是其内涵的重要体现,它为我们开展传统工艺的研究明确了方向,提供了规约性的指导。传统工艺是农耕时代的产物,它能够发展至今,并生成多样化的分类形式,不仅体现了人们对造物方式和造物文化的肯定与认可,也体现了人们对手工造物文化的深厚根基与社会客观现实的尊重,这让传统工艺在未来仍然具有广阔的生存和发展的空间。

根据国资委商业技能鉴定中心、全国促进传统文化发展工程开展的“传统工艺师”国家职业技能认证工作相关规定,传统工艺共包含以下14大类工艺。

1.工具器械制作工艺

(1)罗盘制作工艺:指南车、司南、罗盘。

(2)舟车类:木船、木车制作工艺。

(3)乐器类:芦笙、箫笛、弦乐器民族乐器制作工艺。

(4)日用器具类:扇子油纸伞、锁、舟、筏、马鞍等制作工艺。

2.传统饮食加工工艺

(1)制茶类:绿茶红茶乌龙茶白茶武夷岩茶等制作工艺。

(2)酿造类:酒、醋、酱油、豆豉腐乳酿造工艺。

(3)制盐类:井盐、海盐、池盐等制作工艺。

(4)腌制类:火腿咸菜等腌制工艺。

(5)制碱类:制碱。

3.传统建筑营造工艺

(1)传统建筑:木作、瓦作、油漆彩绘、石作、搭材、园林叠造等工艺。

(2)民居和少数民族建筑类:汉族传统民居、少数民族(土楼吊脚楼、草墙、草房、蒙古包、毡房)营造工艺。

(3)功能性建筑类:传统瓷窑作坊营造工艺。

(4)桥梁类:廊桥、石桥营造工艺。

4.雕塑工艺

(1)玉石雕类:玉雕、翡翠雕刻水晶玛瑙雕工艺等。

(2)石雕类:①文房石雕,包括砚台,印章,把玩件等;②大型石雕,包括青田石雕、曲阳石雕、寿山石雕、惠安石雕、徽州三雕、彩绘石刻等;③石刻:碑刻,摩崖石刻,墓志铭

(3)砖雕类:砖雕。

(4)木雕类:朱金器木雕、黄杨木雕、潮州木雕、东阳木雕、湘东傩面具、木偶制作等工艺,印章,木模具,核雕。

(5)竹刻类:嘉定竹刻、宝庆竹刻工艺。

(6)面塑:面塑技艺,主要有面人,花馍。

(7)泥塑类:①大型泥塑,包括石窟塑像,庙宇塑像;②民间泥塑,包括天津泥人、惠山泥人、泥咕咕、凤翔泥塑等制作工艺。

5.织染工艺

(1)桑蚕丝织类:桑蚕丝织、蜀锦、宋锦、云锦缂丝、织锦、黎锦、壮锦、绫绢、苗锦、侗锦、丝绸织染等工艺。

(2)棉纺织类:棉纺织、土布纺织等工艺。

(3)麻纺织类:夏布织造工艺。

(4)印染类:蓝印花布印染、蜡染扎染、夹缬染色、香云纱染整工艺等。

(5)服装缝纫类:戏装戏具制作、中山装裁缝、中式服装裁缝、千层底布鞋旗袍制作、皮帽制作、皮靴制作技艺等。

(6)刺绣挑花类:顾绣、苏绣粤绣蜀绣、马尾绣、苗绣、盘绣、挑花、香包绣等。

6.编织扎制工艺

包括竹编、草编、藤编、棕编、纸编、纸织画,彩灯风筝等的制作工艺。

7.陶瓷制作工艺

(1)制陶类:陶器、紫砂器、牙舟陶、唐三彩、原始瓷等烧制工艺。

(2)制瓷类:瓷器:原始瓷器到现代。(www.xing528.com)

(3)砖瓦类:御窑金砖制作、贡砖烧制工艺。

(4)琉璃类:琉璃、料器制作工艺。

8.金属冶煅加工工艺

(1)采冶类:生铁冶铸、铜的冶炼,水银,黄金采冶、炼锌工艺等。

(2)铸造类:青铜器、铁器、金银器等。

(3)锻造类:金箔兵器、农具、铁画、金银饰品、乐器(锣等)、日用器锻造等工艺。

(4)装饰类:景泰蓝、花丝镶嵌、蒙镶、金银花丝工艺、鎏金工艺、洒金工艺、厚胎珐琅制作工艺以及錾刻。

9.髹漆工艺

漆器制作包括雕漆类、推光漆器、脱胎漆器、漆线雕髹饰等。

10.家具制作工艺

家具如椅子、桌子茶几、凳子、床、屏风、窗、案等制作,技艺包括传统榫卯结合、黏合方法、木雕、嵌螺钿、上漆、打磨等技艺。

11.文房用品制作工艺

(1)造纸类:宣纸、皮纸、连四纸、桑皮纸、竹纸等制作工艺。

(2)制墨类:徽墨、墨汁、印泥制作工艺。

(3)制砚类:端砚歙砚、洮河砚、澄泥砚等。

(4)制笔类:毛笔

(5)颜料类:矿物颜料、植物色素。

12.印刷术

包括雕版印刷、活字印刷等工艺。

13.刻绘工艺

包括剪纸、刻纸、木版年画、内画、庙画,彩绘,皮影等工艺。

14.特种工艺及其他

包括传统书画装裱、修复技艺、文物修复、其他传统技艺。

知识活页

苗族蜡染

蜡染是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丹寨县、安顺市、毕节市织金县苗族世代传承的传统技艺,古称“蜡缬”,苗语称“务图”,意为“蜡染服”。丹寨县、安顺市及织金县是以苗族为主体的多民族聚居区,在长期与外界隔绝的艰苦环境中,这里的居民逐渐形成了自给自足的生活方式,古老的蜡染技艺因此得以保留下来。

按苗族习俗,所有的女性都有义务传承蜡染技艺,每位母亲都必须教会自己的女儿制作蜡染。所以,苗族女性自幼便学习这一技艺,她们自己栽靛植棉、纺纱织布、画蜡挑秀、浸染剪裁,代代传承。在此状况下,这些苗族聚居区形成了以蜡染艺术为主导的衣饰装束、婚姻节日礼俗、社交方式、丧葬风习等习俗文化,见图5-4。苗族蜡染是为生产者自身需要而创造的艺术,其产品主要为生活用品,包括女性服装、床单、被面、包袱布、包头巾、背包、提包、背带、丧事用的葬单等。苗族蜡染有点蜡和画蜡两种技艺,从图案上可分为几何纹和自然纹两大类。丹寨苗族蜡染的作者们更喜欢以自然纹为主的大花,这种图案造型生动、简练传神、活泼流畅、充满夸张,乡土气息十分浓厚。安顺苗族蜡染以几何纹样为主,图案结构松散、造型生动。织金苗族蜡染以细密白色为主,布满几何螺旋纹,图案结构相互交错,浑然一体。

图5-4 苗族蜡染

(资料来源: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人民政府网http://www.qdn.gov.cn/)

蜡染的制作工具主要有铜刀(蜡笔)、瓷碗、水盆、大针、骨针、谷草、染缸等。制作时先用草木灰滤水浸泡土布,脱去纤维中的脂质,使之易于点蜡和上色。然后把适量的黄蜡放在小瓷碗里,将瓷碗置于热木灰上,黄蜡受热熔化成液体后,即可往布上点画。点好蜡花的布再用温水浸湿,放入已发好的蓝靛染缸,反复浸泡多次,确认布料已经染好,即可拿到河边漂洗,让清水冲去浮色,再放进锅里加水煮沸,使黄蜡熔化浮在水面上,回收后以备再用。之后,再将蜡染反复漂洗,使残留的黄蜡脱净,即算完工。丹寨蜡染在这之后还要拼涂红色和黄色,涂红的一般用茜草根,黄色则用栀子提取。为了避免褪色,一般要待蜡染品制成后才着色。除上述步骤外,蜡染还有制作蓝靛和发染缸等工序,各道工序前后连接,构成一套完整、成熟的技艺和操作规程。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纺织品的种类不断丰富,蜡染作为贵州苗族地区主流纺织品的地位已渐动摇。伴随旅游业的发展,蜡染手工艺制品被当作特色旅游纪念品推向市场。而为了满足市场需要和追求经济收益,粗劣的蜡染制品大量涌现,对技艺的有序传承构成了一定的威胁。由此可见,苗族蜡染技艺亟待得到真正的保护和合理的开发。

资料来源根据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站《苗族蜡染技艺》整理。http://www.ihchina.cn/

(三)中国传统工艺的文化价值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也是人民的精神家园,“造物”也是一种文化行为,文化价值是传统工艺价值的出发点,也是终点。中国的传统工艺其生产、设计的理念包含着丰富的中国文化,而其各种器物则是文化的物化形式,是中国文化的具体表现。

1.传统工艺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传统工艺创造了丰富的内涵、完整的体系,通过工艺能够全面地了解中国文化的精神内涵。陶瓷文化、玉石文化、丝织文化、雕刻文化、剪纸文化等,每一种工艺文化都是中国文化的载体和具体表现,同时,每一种工艺文化自身又有着十分丰富的历史和内涵。由于传统工艺“活态传承”的特点,传统工艺有着现实的生命力,不是历史某个阶段的文化遗存,而是一直存在的并且发展中的文化。传承的艺人、工具、器物、技艺等都还存在,这就为文化传承与创新提供了众多的可能性。传统工艺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凝结着中国人的意识形态观念,它是人们对于自然环境的认识体系,包含着中国人经验性的智慧总结。比如,广泛用于中国古代建筑和家具中的榫卯结构设计巧夺天工、智慧过人,不用一钉一铆,却能够做出牢固的家具和建筑,还能够随时拆卸,建立在榫卯结构上的美学造型更是让人叹服。传统工艺是中国哲学思想的重要载体和物质展现,以“天时、地气、材美、工巧”为代表的设计思想是中国“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以人文本、尊重自然的哲学观念的体现,而“器以载道”“制器尚象”本身也构成了中国传统哲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2.传统工艺文化是一个民族或地区的文化符号

文化符号是一个民族和地区文化的抽象体现,是文化内涵的重要载体和形式。在众多的中华文化符号中,传统工艺和它所创造的器物构成了文化符号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工艺在民族内部一代代的传承,并且长期流传,受民族和地域文化的深刻影响,也影响着民族地域文化,在技术和文化传播的过程中,为其他民族所接受,以致提起某个民族或地域,人们往往首先想到的就是它的传统工艺。例如,一谈到蒙古族就会想起蒙古包、马头琴;谈到苗族就会想起苗族的苗绣和银饰;谈到苏州就会想起苏绣;谈到潍坊就会想起风筝,等等。在这种情况下,传统工艺就已经变成了一种特定的文化符号,其象征意义已经超出了传统工艺本身。传统工艺所具有的物质和精神的双重属性,具体表现为材质、工艺、色彩、图文以及构成的民俗风习等,这些就构成了文化符号的基础。这些由传统工艺所产生的器物融入当地人的生产生活中间,成为祭祀、娱乐、劳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表现形式,经过长期的历史的沉淀,通过语言符号与非语言符号来构筑民族和部族意识的意义世界,传统工艺的表现形式就成为当地民族和区域的典型代表。

3.传统工艺能够构造文化空间

“文化空间”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理论中的重要理念,在1998年11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的《宣布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条例》中对“文化空间”给出的界定是:“一个集中了民间和传统文化活动的地点,但也被确定为一般以某一周期(周期、季节、日程表等)或是一事件为特点的一段时间,这段时间和这一地点的存在取决于按传统方式进行的文化活动本身的存在。”《中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普查工作手册》中提到“文化空间”是指:“定期举行传统文化活动或几种展现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的场所,兼具空间性和实践性。文化空间有着非常丰富的内涵,主要包括核心象征、价值观、集体记忆、主体等组成部分,它包含自然属性和文化属性两个方面。

中国传统工艺构成了民族和区域的文化符号,是中国文化与智慧的具体体现。具体到“活态”的日常生活中间,传统工艺的文化价值就表现为通过传统工艺营造出各种文化场所,通过其生产生活方式构造出一个文化空间。文化空间的保护与发展对于传统工艺至关重要,对于传统工艺是不可或缺的。文化空间为传统工艺提供了生存的土壤,并为传统工艺的传承、发展和保护提供了可能性。就像树的成长是不能离开其环境的,丧失了其存在的土壤,也失去了其发展的动力。文化空间建设能够给传统工艺提供良好的生存空间,不仅能够适应新时代的要求,而且还会为民族文化提供新的内涵,为树立民族自信提供强大的物质和精神的保障。传统工艺受到文化空间的影响,但是传统工艺同样也在塑造着文化空间。不管是在古代社会还是在当代社会,传统工艺都具有一定的文化传播和教育功能,所生产出来的产品规定了人们的消费行为和审美取向,提高了人们生活的水平。在全球化不断发展的当今社会,民族的文化不断地在消亡,而每一个传统工艺的作坊、村庄或者是产业,则构成了中华文化传承的载体。也只有在这样的一个文化场所中,中国的各种器物或者生产生活方式才不会进入博物馆而成为历史陈迹,才能够以“活态”的形式保存下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