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旅游文化的隆盛时期是隋唐时期,这一时期,中国文化兼容并包异彩焕发,产生了热烈奔放、丰富多彩的旅游文化。隋唐的统一,结束了中国长达300余年的分裂动荡局面,同时也标志着国内各民族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上的进一步融合。中国文化正是在这个大背景下向纵深发展。杨隋和李唐相继开疆拓土,军威四震,建立起东临日本海,西至中亚西亚的隋唐大帝国。具体说来,隋唐的疆域极盛时期,东至朝鲜半岛,西北至葱岭以西的中亚,北至蒙古,南至印度支那。文化面貌的改观,往往直系于文化主体即知识精英的人格、心态与素质的转换,唐朝呈现出士人阶层性大变易。均田制、科举制等一系列措施的实施,打击和压制了魏晋南北朝活跃在政治舞台的门阀士族,而庶族地主经济和势力得到了较大的发展。科举制的推行,使隋唐政权具有一种开放性与流动性,大批中下层地主阶级士人以及自耕农出身的读书人得以由此进入仕途,进而参与和掌握各级政权。这些因科举制、均田制等社会政治经济制度以及巨大社会结构变动所推上中国文化舞台的庶族寒士,是正在上升的世俗地主阶级中的精英分子。
从旅游形式来看,隋炀帝开创了独具特色的龙舟南巡、声势浩大的封禅之旅、慷慨激昂的边塞之旅、寄情山水田园的逸游和漫游天下的求仕之旅以及西游东渡之释旅等。从旅游主体来看,有隋唐帝王(隋炀帝、唐高宗、武则天、唐玄宗等)、文人士子、僧侣等。同时唐朝的开放及其文人的激情,促进了以寒士为主体的山水田园与边塞旅游的发展。民间节日与宗教旅游也得到新的发展。从旅游客体来看,隋唐时期皇家宫苑园林的营造,始自隋文帝杨坚兴建大业城,后经隋炀帝杨广及唐朝诸帝的发展,形成了以长安(今陕西西安)、洛阳、江都(今江苏扬州)和骊山等地为中心,遍及华夏大地的庞大宫苑园林体系。其中,著名的宫苑有禁苑、大明宫和兴庆宫等,在长安、洛阳、扬州和成都等地私家园林也颇为兴盛;著名的自然景观有陕西终南山水、安徽宣城山水、湖南永州山水和奇绝天下的广西桂林山水等;楼台景观有鹳雀楼、岳阳楼、黄鹤楼和滕王阁等。此外,还有隋唐帝王陵墓,以及佛教旅游景观,如寺庙有法门寺和寒山寺,古塔有大雁塔、小雁塔和大理崇圣寺三塔,佛像雕刻有乐山大佛等。从旅游介体来看,全国陆路交通再次畅通,以长安为中心5条主要驿路向外辐射;水路交通的发展主要体现为大运河的开凿;旅馆可分为政府创办的驿馆、民间私人旅舍、寺院的旅舍和外国商人创办的胡邸等。中外旅行文化交流出现了繁盛的局面。因此,这一时期与勃兴时期的主要区别在于旅游形式更加多样化。
(一)独具特色的隋朝旅游文化
隋朝开国君主杨坚在位期间励精图治,躬行节俭,按《隋书·卷二·高祖纪下》记载,杨坚“曾巡幸并州、齐州,旅王符山、祠太山”,但他没有大规模巡游。隋炀帝杨广时期,迨至国力强盛,经济繁荣,继位后,四次北巡,隋炀帝北巡的主要目的是彰扬国威、镇抚突厥,即所谓“出塞外,陈兵耀武”,主要针对北方的强敌突厥。大业五年(609年)西巡河右,主要目的是攻打吐谷浑,重开通西域之路。西巡途中,隋炀帝曾经“大猎于陇西”“大猎于拔延山,长围周亘二千里”“入长宁谷”“度星岭”“宴群臣于金山之上”。隋炀帝还泛舟大运河,三次千里南巡江都(今江苏扬州),开创了龙舟巡游的先例。《隋书·炀帝纪上》记载“龙舟四重,高四十五尺,长二百丈。上重有正殿、内殿、东西朝堂;中二重有百二十房,皆饰以金玉;下重内侍处之”。他开凿大运河,将封建帝王的巡游推向高潮。大业十四年(618年)三月十一日,隋炀帝被宇文化及等弑于江都。唐代皮日休曾作《汴河怀古》:“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二)朝气蓬勃的唐朝旅游文化
唐朝兴盛时期,国力鼎盛,经济繁荣,交通发达,帝王将相、贵胄巨贾、文人士子、市井之民,乃至僧侣道人,南来北往,出现了封建帝王的封禅之旅,如唐高宗、武则天、唐玄宗都进行了封禅。
唐朝朝气蓬勃的时代文化氛围,使士人的人生价值指向由魏晋南北朝的对内转向对外,他们积极入世,追求建功立业。从旅游角度来看,他们或作慷慨激昂的边塞之旅,或寄情于山水田园之逸游,或南北漫游以求跻身仕途。唐朝知名的文人都有漫游的经历,留下诸多著名的旅行诗篇,如骆宾王所做《畴昔篇》:“少年重英侠,弱岁贱衣冠。既托寰中赏,方承膝下欢。遨游灞陵曲,风月洛城端。且知无玉馔,谁肯逐金丸!”唐朝还出现了一股文人南北漫游长年不息的洪流,成为盛极一时的社会风尚。这种漫游鲜明地体现了唐朝特别是盛唐文化的生机勃勃、昂扬奋发的时代风貌。唐朝经济繁荣、交通便利、社会安定、疆域辽阔,为文人漫游提供了必需的社会条件和广阔的活动空间。唐代文人满怀豪情漫游天下,激发了灵感吟诗作赋,结交显宦,激扬声誉,寻找入仕之阶。唐代之前的文人远游时还带有一种因前途莫测而忐忑不安的心情,那么唐代的漫游文人则表现出无所顾忌、自信洒脱的气度和乐观开朗的胸怀。他们畅游天下,追求“五岳为辞峰,四溟作胸臆”的精神境界,其中的代表人物是李白。中、晚唐山水田园隐逸之游的著名代表人物有陆龟蒙、白居易、柳宗元等。
知识链接(www.xing528.com)
李白(701—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李白少年时就表现出对旅游的强烈爱好,其一生几乎漫游了半个中国,所到之处,吟咏不辍,诗名远播,震动朝野。其所作《蜀道难》:“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
柳宗元(773—819年),字子厚,河东(今山西永济市)人。贞元九年(793年)进士及第。贞元二十年(804年)授监察御史里行。翌年,为力挽朝纲,参与王叔文领导的“永贞革新”。革新运动惨遭失败,柳宗元被贬为永州司马。柳宗元初到永州,寄居于城南龙兴寺。闲暇之时,“施施而行,漫漫而游,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醉则更相枕以卧”。他不仅优游于明山秀水之中,而且以其固有的开拓进取精神搜奇探幽,发掘开发风景。元和四年(809年)秋,柳宗元与李深源、元克己等渡过潇水,一路披荆斩棘,穿越人迹罕至的密林,登上离城数里的西山。在西山附近,发现了钻短潭、潭西小丘、小石潭三处风景点。钻铜潭水面0.667公顷,四周环林,泉悬石壁,风景极为幽丽。柳宗元购买后,在此修建长栏高台,并引悬泉坠入潭中。并写成最终结晶为《钻镯潭记》。在永州灌水之北有冉溪(亦名“染溪”),柳宗元更其名为“愚溪”。购买溪旁的小丘、泉流等,并用“愚”字来命名:愚丘、愚泉、愚沟、愚池、愚堂、愚亭、愚岛,这就是有名的“八愚”。柳宗元还专门为此题写《八愚诗》,并刻于溪石上。他在愚溪养花、种菜和种黍,或与猎人渔夫来往,或独驾扁舟横渡溪流,或游赏雪景饮酒赋诗。此外,还斥资在龙兴寺建东丘,在法华寺作西亭,并写作了著名的《永州八记》。《永州八记》不仅是其山水游记的代表作,而且被公认为历史上同类作品的典范。
唐朝是一个文化政策开明开放、文化氛围宽松活跃的时代。唐朝在意识形态上奉行儒教、佛教、道教三教并行的政策。佛教在魏晋南北朝的基础上得到长足的发展。寺庙金碧辉煌,教派纷纭林立,僧侣信徒众多,唐朝文人士子也纷纷崇佛礼佛。在佛教兴盛的氛围中,不畏艰险跋山涉水求法弘法的释游活动也蓬勃发展起来。僧侣道人求法之旅如玄奘、义净的西游求法和鉴真的东渡弘法,其中最著名的是玄奘西行求法,成为四大名著《西游记》的故事蓝本。此外,曾有被俘虏的唐兵杜环随横跨欧、亚、非的阿拔斯王朝游历11年,写下《经行记》详实记叙阿拉伯世界,及横跨亚欧大陆的东罗马帝国。杜环是中国有史料可考游历西亚、非洲并留下文字记录的第一人。
(三)山水旅游景观的形成
唐朝时期很多著名的山水景区逐渐被人们认识,如雄浑的陕西终南山水,秀丽的安徽宣城山水,幽清的湖南永州山水,奇绝天下的广西桂林山水等。很多文人雅士以游山玩水为乐,奇山异水给文人的创作提供了灵感,促进了旅游文学的发展,文人雅士的创作也为山水赋予文化的意义。如桂林地名源于古老的《山海经》,所谓“桂林八树,在贲隅东”。唐之前,声名未著。唐朝时期,李靖、张九龄、颜真卿、李渤、元晦、韩愈、柳宗元、李商隐等一大批著名的文人墨客纷至沓来。宝历元年(825年),李渤出任桂州刺史兼御史中丞、充桂管观察使。在桂林时,他主持修浚灵渠,开山铺路,建台造亭,开发了隐山和南溪山两处名胜。李渤离开桂林时作诗云:“惟有隐山溪上月,年年相望两依依。”他在南溪山白龙洞口处留下《留别南溪》的摩崖石刻,今保存完好,字迹清晰,其诗为:“常叹春泉去不回,我今此去更难来。欲知别后留情处,手种岩花次第开。”唐武宗会昌三年(843年),诗人元晦在桂林任观察使,开发建设叠彩山,并撰写《叠彩山记》,刻于摩崖之上,其中提及山名之由来,“山以石文横布,彩翠相间,若叠彩然,故以为名”。韩愈的诗句“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则是对桂林地区清澈萦绕的江水和苍翠挺拔的峰峦的绝妙概括。
骊山风景区在唐朝时亦有显著的改观和发展。骊山位于西安市临潼区南。周、秦、汉、隋、唐都在骊山建离宫。公元前8世纪,周幽王修建“骊宫”,供自己与宠妃褒姒居住。骊山的温泉出名,秦始皇曾在此砌石筑池,称作“骊山汤”。汉武帝在秦汤泉旧址修筑离宫。唐贞观十八年(644年),唐太宗营建“汤泉宫”。唐高宗咸亨二年(671年),改名为“温泉宫”。天宝六年(747年),唐玄宗进行扩建,改称“华清宫”,蓄泉之池则称“华清池”。华清宫制作精绝,规模宏大,亭台殿阁从山脚一直排列到山顶,其中最著名的是唐玄宗与杨贵妃的寝宫长生殿。由于唐代皇帝以老子后代自居,尊奉道教,为此还在骊山建造了老君殿。华清宫在安史之乱中遭到洗劫,许多宫殿被烧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