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国外旅游文化研究历程及教程

国外旅游文化研究历程及教程

时间:2023-11-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后现代化时期的旅游消费文化、休闲生活形态等成为新的旅游文化研究的发展方向之一。国外旅游文化研究是把旅游者置于旅游文化研究框架的中心位置的。在旅游跨文化交际的过程中,由不同的旅游者审美动机与旅游消费行为而引发的旅游文化现象,由旅游主客之间文化碰撞产生的各种文化现象。旅游主客之间的沟通方式和过程、旅游涵化、文化商品化和作为世俗仪式的旅游等成为旅游文化研究的主要领域。

国外旅游文化研究历程及教程

文化的视野研究旅游,国外始于20世纪60年代。随着西方世界的旅游业兴起,在目的地和客源地引起了广泛的社会文化问题。人文学者开始关注旅游现象,并以多种视角介入旅游研究。对旅游文化的研究领域逐渐扩展,主要包括旅游社会学、旅游人类学。

20世纪70年代,旅游文化领域的各学科得到迅速发展。1973年,美国威斯康星协和大学的教授加法利(Jafari)创办了《旅游研究年报》(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其中虽然并未使用“旅游文化”一词,但作为以旅游文化现象为主要研究客体的旅游刊物,成为西方严格意义上的开始研究旅游文化的标志之一。从1979年开始,《旅游研究年报》对旅游现象进行有组织的、有目的地的多学科综合研究,每卷都有一期专辑,以旅游社会学、旅游地理学、旅游管理学、旅游教育、旅游人类学等专题进行研究。

美国学者麦金托什(Mcintosh)和格波特(Gebert)在1977年合作出版了《旅游学——要素·实践·基本原理》一书,在这本书中,“旅游文化”被作为一个章节的标题。这本书指出旅游文化“实际上概括了旅游的各个方面,人们可以借助它来了解彼此之间的生活和思想”,它是“在吸引和接待游客与来访者的过程中,游客、旅游设施、东道国政府和接待团体的相互影响所产生的现象和关系的总和”[1]

美国的麦肯莱尔(MacCannell)、以色列的科恩(Cohen)和英国的特纳和亚斯(Turner & Ash)等人均在20世纪70年代发表了对旅游文化研究影响深远的著作和文章。

从文化人类学的视角对旅游进行研究的纳什(Nash)认为,严肃的旅游人类学研究最早应该是努内兹(Nunez)于1963年发表关于墨西哥村庄旅游的文章。1974年,史密斯(Smith)在墨西哥组织美国人类学研究会,将呈交的会议论文形成《东道主与游客:旅游人类学》一书,书中主要探讨游客体验及其所遇事物的文化解释以及旅游评价带给东道主社会文化系统的实际影响。早期的研究集中于社会现象的描述性,20世纪七八十年代,研究旅游对目的地社会、文化的影响是旅游人类学的主流。1983年,格雷本(Graburna)出版《旅游人类学》。1989年,《东道主与游客:旅游人类学》一书再版。1977年,在《东道主与游客:旅游人类学》(第一版)中,除了个别学者外,大多学者只把旅游当作引发当地社会变迁的因素,再版的《东道主与游客:旅游人类学》中,许多学者修正了这一观念,认为旅游外的诸多因素实际上也是引发变迁的可能。这也代表了学界对旅游对社会影响的认知变化。后来,学者们把旅游开发与社区建设联系起来,考察如何使二者更好地互动。研究旅游对目的地社会的具体影响,分析游客的旅游动机、体验以及旅游对游客的影响,成为旅游人类学研究的两大主流。如1996年皮尔斯(Pearce)、莫斯卡多(Moscardo)和罗斯(Ross)研究了旅游对社区关系的影响以及社区居民的参与对旅游产业的影响等问题。纳什于1996年出版的《旅游人类学》则以旅游现象作为发展文化内涵的研究、旅游现象作为个人移动的研究、旅游现象作为一种上层建筑形式的研究三个中心议题进行归纳。(www.xing528.com)

从事休闲研究的学者最先提出了旅游产生的条件,如人们生产了足够的产品;社会的生产体系可以提供让人们休闲的时间;人们以社会化、定型了的方式(如旅游)来使用他们可支配的休闲时间,等等。美国社会经济学家凡勃伦(Veblen)于1899年写成《有闲阶级论》,是休闲学研究的开端。1952年,瑞典天主教哲学家皮普尔(Pieper)的《休闲:文化的基础》一书出版,认为休闲是人的一种思想和精神态度。20世纪70年代末期,受到休闲学发展的影响,部分研究认为旅游现象是一种休闲活动方式。因此,形成了休闲、游憩、旅游三者的关系:旅游具有异地性、短暂性;游憩是一种以放松、愉悦、健身为本质的户外活动;休闲是人类在可自由支配的时间内自由选择的活动方式,是以放松为其基本层次的闲暇活动。游憩也是目前较为普遍的休闲方式。后现代化时期的旅游消费文化、休闲生活形态等成为新的旅游文化研究的发展方向之一。

旅游过程是“旅游系统”的一部分,被包容在更大的社会结构中,对旅游文化的研究应该放在系统的全貌和全过程中考察。20世纪80年代以后,学者的研究中心从关心旅游者与东道主之间的交往转向对旅游接待地的影响以及游客在返程后对自己久居地文化的影响。另外一个主要的研究作为旅游过程的社会心理学研究。国外旅游文化研究是把旅游者置于旅游文化研究框架的中心位置的。从旅游者、游客、客源地社会和目的地社会四个视角出发进行系列研究,形成了相应的理论和观点。在旅游跨文化交际的过程中,由不同的旅游者审美动机与旅游消费行为而引发的旅游文化现象,由旅游主客之间文化碰撞产生的各种文化现象。旅游主客之间的沟通方式和过程、旅游涵化、文化商品化和作为世俗仪式的旅游等成为旅游文化研究的主要领域。这种研究方式已经超越了经济现象的有限空间,紧紧围绕旅游的社会文化本质,因而得以在一个更为广阔的范围内突出旅游文化的动态特征。

经济学角度出发,把旅游界定为一个包容多种工业的新兴工业,焦点集中在供、需角度定义旅游经济现象。随着旅游大众化的发展,研究者逐渐从旅游经济研究转向旅游社会文化问题研究,从社会学角度把旅游视为一种文化现象来界定,焦点在旅游者的量化标准、文化特征以及旅游的社会文化影响,这些研究表明,在国外的旅游科学研究中,旅游资源的文化属性是作为旅游吸引物系统存在于旅游学科体系中的,旅游的社会文化影响存在于旅游影响研究系统之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