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岁的史简被罢免后,自尊心很强的他回到家中,闷闷不乐,不久便忧郁成疾而离开了比他大2岁的叶夫人以及一对儿女。丈夫一死,失去了生活来源,叶氏怀抱着这对儿女日夜哭泣。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失夫之痛未平又夭折幼子,叶氏如雷击头,霎时昏倒。当她在床上睁开眼睛,只能抱着幼女曰:“天乎,天乎!夫何使我至于斯极耶!”父母提出要她趁年轻嫁人,她誓死不从,“尚幸身孕遗腹生子”,以保史氏香火。但如何守住家门却茫然无策,叶氏只能把希望寄托在未出世的孩子上了,指望能生一个传宗接代的男孩。
叶氏太君
嘉祐二年(1057)十一月二十九日,叶氏产下了男婴,取名史诏。几年后,寡妇叶氏家中四壁萧然。一些好心的隔壁邻舍又来劝她,生了男孩已如愿以偿,但是家境如此窘迫,如何抚养成人?还不如趁早改嫁。叶夫人鼓起了擎托史家门第的信心,她说:“固也,非不知可再嫁,而非女子所宜,宁死耳。况吾熟视儿,眉目精爽,异日当起家。万一不毓而终无所依,吾岂不安于命哉?”总的来说,她是立誓守寡,决不所动。(www.xing528.com)
叶氏由此杜门自守,教子读书,抚养这棵独苗,克勤克俭,节衣缩食,自己“能使喝不上稀粥罐,也要让儿子上学馆”。史诏后来受学于甬上“庆历五先生”之一的楼郁,知书达理,为人诚恳,乐于解人患难。有一次,同学失头钗,不敢回家,史诏虽家境窘迫,但毫不犹豫将自己的头钗送他;还有路途见饿、冻之人就取己之食和脱身上之衣以帮之。这些,叶氏不但不忧,反而鼓励这样做。同时,叶氏对史诏言行身教,和睦有礼、救济贫苦、施善积德。史诏耳濡目染,深深体会到“品行”对一个人、一个家庭、一个村庄乃至整个社会的积极作用,它所产生的良性循环将使人们都能遵礼崇义、和睦相处。于是史诏的文学、道德、品行诸方面日臻完美,成为乡里人的榜样。
叶氏墓道石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