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苏州灵岩山:吴宫遗迹与古墓群

苏州灵岩山:吴宫遗迹与古墓群

时间:2023-11-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灵岩山灵岩山坐落在苏州城西南30里的木渎镇旁,四面山峰环绕。灵岩山拔奇挺秀,向有“灵岩秀绝冠江南”和“吴中第一峰”等美誉。灵岩山的主要特色是吴宫遗迹多。春秋末年越国美女西施来到吴国后,吴王为了讨得西施的欢心,特意选中灵岩山为她建造避暑离宫。灵岩山上的古建筑以灵岩寺规模最为宏大,寺宇建在山顶,高耸入云,巍峨壮观。灵岩山还有许多古墓,其中最著名的是宋代名将韩世忠之墓。

苏州灵岩山:吴宫遗迹与古墓群

寻古迹

苏州是座历史悠久的古城,其周围的山山水水都有许多名胜古迹,特别是几座名山,存有诸多帝王将相、文化名人的遗迹。游人徜徉在青山绿水之间,即可感悟许多历史文化的积淀,当另有一番韵味。

灵岩山

灵岩山坐落在苏州城西南30里的木渎镇旁,四面山峰环绕。灵岩山高182米,山中突起一石,数十里外望去就能辨认。灵岩山拔奇挺秀,向有“灵岩秀绝冠江南”和“吴中第一峰”等美誉。

灵岩山的主要特色是吴宫遗迹多。春秋末年越国美女西施来到吴国后,吴王为了讨得西施的欢心,特意选中灵岩山为她建造避暑离宫。因为吴中俗称美女为娃,故名馆娃宫。相传现在的灵岩寺大殿,即是当年馆娃宫遗址。

全山最高处,有一个台基,上刻“琴台”二字。相传这里是西施操琴的遗址。清乾隆十四年(1749年)曾建亭其上,如今已不复见。琴台所在是登高望远最好的地方。宋代诗人范成大曾说:“下瞰太湖及洞庭诸山,滴翠丛碧,如在白银世界中”。袁宏道也说:“登琴台,见太湖诸山,为百千螺髻,出没银涛中,亦区内绝景。”灵岩山脚下有一条溪水,笔直指向太湖,在阳光照射下,好像一条银色的带子,闪闪发光。这就是著名的箭泾河,又名采香泾。据说当年宫女们常常在溪边沐浴梳妆,溢脂流香,使整条溪水也变香了,因此人们又称为“香水溪”,或叫“脂粉塘”。

灵岩山上的古建筑以灵岩寺规模最为宏大,寺宇建在山顶,高耸入云,巍峨壮观。灵岩寺在历史上曾产生过许多著名高僧,如智积、圆照、弘储、印光法师等。

灵岩山还有许多古墓,其中最著名的是宋代名将韩世忠之墓。现在灵岩山西南脚下尚巍峨地矗立着一块大石碑,连座基共有3丈多高,碑上镌刻着:“中兴佐命定国元勋之碑”10个大字,为南宋第二代皇帝赵眘所书。下面碑文详述了韩世忠在抗金战争中的巨大功绩。

天平

天平山在苏州城西15公里处,位于灵岩山和支硎山之间,海拔221米,在苏州西南诸山中是最高峻的一座。

自唐宋以来,天平山就是苏州游览胜池,风景以石、泉、枫取胜,向有“天平三绝”之称誉。山上有大量石柱奇观,其中最著名的岩石除“万笏朝天”外,还有“龙门一线天”、“五丈石”、大小“石屋”、“飞来峰”、“卓笔峰”、“照湖镜”等等。

游览天平,几乎人人都慕名去半山茶室喝上一杯“吴中第一泉”烹煮的清茶,借以消乏提神。天平山泉水质地绝佳,历来有“泉洁而清”、“色白如乳”、“水味甘洌”等赞誉。

十月金秋,是去天平观枫的好时光。这时,秀丽的天平山枫林,经初霜后呈现出火焰似的红色,像一片霞光烂漫,煞是好看。天平山麓约有枫树380株,相传这片美丽的枫林,是明代万历年间范仲淹第十七世孙范允临从福建迁栽来的。

天平山,还称范坟山,这是因为范仲淹先祖祠墓在此,范氏古墓群在山之东北,墓前松柏繁茂,山溪曲折。山麓还有以“高义园”为中心的亭园建筑,倚山临池,景致优雅。山前枫林中的碑亭为八角宝檐,结构精美,内立清代乾隆皇帝四下江南游天平诗碑。诗共4首,分刻在碑石前后左右两侧,内容多为对范仲淹的赞扬。在御碑亭之东有一座白石牌坊,式样别致,上镌“高义园”三个大字,这里也就是天平山的正门。

亭北有方池,名“十景塘”,平静如镜,池内盛栽莲藕,夏天荷花盛开,清香飘远。池中间有长堤一道,东北角有石板低栏的九曲桥,名“宛转桥”。塘北有台,叫“翻经台”,也作“繙经台”,其他园林建筑还有“来燕榭”、“寝言堂”、“鱼乐园”、“听莺阁”、“高义园”等。

天平与灵岩相距不过4里多路,两大名山可作为一个风景区游览,无论是由天平去灵岩,或由灵岩去天平,都很方便。苏州市有汽车到灵岩、天平,也可先至木渎镇,步行登山。

天池

天池山在苏州以西15公里处。因半山有一天池,面积数十丈,横浸山腹,故名。附近有钵盂泉、真彼岸、金蟾峰、比丘石、天灯楼、馒头石、寿星读经石等景。池旁有寂鉴寺石屋,寺外有石垒围墙山门,山门边摩崖而刻“宛如桃源”四字。寂鉴寺原为六朝刘宋时会稽太守张裕的私第。南宋乾道年间又为秘书监张廷杰别墅,建有亭馆10余处。元代至正十七年(1357年)由道在和尚创建了寂鉴掸庵。

天池山东半边,当地人称为华山。那里长松夹道,鸟道婉蜒,十分幽静。清代皇帝康熙、乾隆都曾游览过华山。现在沿着当年的“御道”登山可见虎跑泉、盈盈泉、地雷泉、洗心泉。另有桃花涧,泉水淙淙,终年不竭。山坡上有翠岩寺,门额为康熙的手书。

东西洞庭山

从苏州胥门乘船,经木渎镇出青口,就来到了我国东南第三大淡水湖——太湖。就在这一片汪洋中有72峰沉浮其间,宛如一片翡翠屏风,出没波心。诸峰中以东、西洞庭山最为著称。东山是半岛,三面环水;西山峙立湖中,是太湖中最大的岛屿

东山游览点多在山下,名胜有如下几处:席家花园,在东山西北角,又名盛园,据传已有近百年历史,占地50多亩,傍山临水,正好眺望太湖。园内建筑古朴端庄。池边假山叠石造型,似各种动物,围绕四周。

雕花大楼,在东山镇松园弄。整个建筑由门楼、前楼、后楼、花园组成,主楼梁桁门窗及门楼刻有松鹤延年、太公八十、子仪庆寿、八仙过海。三国演义等图案,将砖雕木雕有机地揉合为一体,出于吴县著名的“香山帮”工匠之手,为我国雕刻艺术的杰作。

轩辕宫,在东山杨湾的蒉家山麓,雄踞山垣,面迎太湖,气势磅礴。在秋末冬初,登台凭栏眺望,能见到满山桔林。

洞庭西山,又名包山,因它四面皆水包之,故名。西山有八大胜景:缥缈云场,即指西山主峰缥缈峰高耸入云而言;石公秋月,指主峰东南突入太湖中的石公山;林屋晚烟,是指主峰东部滨湖的林屋洞山一带景色;消夏渔歌,是西山岛内的港湾,港口南向,冬暖夏凉,所以人称这里是“消夏还消忧”的“仙乡”;鸡笼梅雪在鸡笼山一带,这里尽植梅树,开花时,红装素裹,景色妖娆;毛公积雪在鸡笼山西部、因地势较高,山脊阴处积雪难融而名;角里犁云在角里村禾头山一带,山清水秀,以种植花果闻名;玄阳穗浪在主峰东北山谷平原,是西山最大的产粮区,当稻、麦金黄时,风动如浪,也颇令人神往。

飞虹卧波几多桥

苏州城里城外,水系纵横,遍布桥梁。在众多的桥梁中,有的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有的工艺奇绝,叹为观止,它们也是构成苏州旅游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苏州有大小桥梁数百座,我们择其精要,介绍一些闻名遐选的桥梁。

宝带桥

宝带桥在苏州东南15里处,横卧在大运河和澹台湖之间的玳玳河上,有苏州第一桥之美称。唐代元和年间(806—820年),苏州刺史王仲舒为了适应潜运事业的发展,立志要在古运河之侧,造座长桥。但是,费用甚为浩大,难以筹措,王仲舒毅然把束在身上的宝带捐出来变卖,作为造桥的工料费用。这一举动使当地一些士绅深为感动,于是也纷纷捐赠,终于筹足了资金,兴工建桥。历时3年之久,于元和十四年(819年)大桥始告落成。人们为了纪念王仲舒捐带建桥的义举,就把这座桥命名为宝带桥。这一命名恰到好处,桥长约316.8米,远看真像飘动在绿色原野上的玉带,把江南水乡点缀得更为绮丽了。现在见到的宝带桥已不是唐代的作品,而是明代正统七年(1442年)由工部右待郎巡抚周忱与当地知府朱胜主持,历经4年而重建的。桥南北两端原来各有石狮子一对,北端一对仍然蹲着迎接来往的客人,南端的一对已沉入河底。北端离桥约2米处有一座石塔,高3米;在27孔和28孔之间,也有同样的石塔一座。这些附属物为宝带桥增添了姿色。

两堂三桥

在苏州城南约20公里处的同里镇,占地1.05公顷,两堂分别是嘉荫堂和崇本堂。嘉荫堂建于民国初年,为仿明代建筑的4进院落,建筑面积约800平方米。最精美的是其雕梁画柱以及镂空雕刻的门窗装饰。中国文化名人柳亚子早年曾在这里生活。崇本堂与嘉明堂隔水相邻,建筑面积约500平方米,建筑年代早于嘉荫堂,约为光绪初年,特点也是门窗的雕刻精美细腻,其中第一进正房的14扇长窗上,雕刻着全套《西厢记》故事(按戏折顺序),尤为珍贵。三桥指的是在两堂周围600米的河道上,成品字形构筑的3座石桥:太平桥、吉利桥和荣庆桥。3座桥大约建于明末清初,不尚装饰,典雅古朴。由于3座桥的名字都含有吉祥之意,故这里的习俗是每逢婚嫁,新娘的花轿都要吹吹打打绕经这3座桥再抬到婆家。

枫桥

自从张继写下了《枫桥夜泊》诗之后,吟咏枫桥的诗篇,不知其数,于是“诗里枫桥独有名”。千百年来,凡来苏州游览的人,都要到枫桥来实地领略一下枫桥的诗情画意。其实,枫桥只是一座在江南常见的单孔石拱桥。相传因这里是水陆交通要道,每到夜里就要封锁起来,故名封桥。桥名因张断诗而易字。大运河在此经过,又是官道所在,南北舟车在此交会,枫桥便成了最理想的停息之地,这里也就形成了枫桥古镇。

吴门桥

苏州人称盘门有三景:盘门、吴门桥和瑞光塔。位于盘门口的吴门桥是苏州目前最高的单孔石桥,外形有点儿像北京颐和园的玉带桥(俗称罗锅桥),桥身高高隆起,有如雨后彩虹凌于河上。它因桥下河水通盘门水门,为水上交通要道,为过往船只通行无阻,故而桥孔颇为高宽。石桥始建于北宋元丰七年(1084年),始名新桥。北宋末年毁于战火。南宋重建,改名为吴门桥。现在的桥身是清代同治年间重新修建的,朴素古雅,保留着当年的风貌。

行春桥

苏州西南6公里处有石湖,为著名的旅游景点。相传吴越争霸之时,越国名臣范蠡在灭吴后,带着西施由这里归隐太湖,故附近有镇名蠡墅。南宋著名田园诗人范成大退休后即在石湖养老,自号石湖老人。在湖东面田圃相间,水系杂错之处有一座行春桥,因为桥下洞函中不仅流过一条小河,而是几处溪流分别流经其不同的桥孔,故人称九环洞桥。桥上有重级石栏,游人可随处坐憩。

风流人物留胜迹

苏州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名城,在2500年当中,有许多杰出的人物在这里生活或工作,他们留下了众多的遗迹,供今天的人们在旅游之中发幽古之思。它们向人们讲述着这座古城的历史,证明着苏州的“人杰地灵”。

伍子胥

伍子胥,春秋时楚国人,他先后辅佑阖闾夫差30余年,功劳卓著,但也留下了功高震主的隐患。夫差在战败越国后,认为天下太平了,每天流连酒色,穷奢极欲,并且放走了被俘的越王勾践。因此,他与伍子胥发生了尖锐的矛盾。最后,在别人的挑唆下,赐伍子胥自刎而死。伍子胥悲愤交加,命随从将他的头颅砍下,挂在城门上,说是要看越军如何攻入姑苏(苏州)。夫差闻听此事大怒,下令将伍子胥尸体放入革袋,沉入江中,飘向大海。据说钱塘大潮即是伍子胥怨愤所致。后来果然不出所料,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励精图治,最后灭掉了吴国。

吴国百姓十分敬重和怀念伍子胥,将其尸身打捞上来,埋在吴县胥口乡。原墓占地130多平方米,墓呈八角形,周围建有石栏,墓后建有伍公祠10间,正殿有伍子胥坐像一尊,香火一直很盛。原墓在文革中被平毁。在苏州建城2500年(1986年)之际,该墓修葺一新,墓冢直经3米,高1米,全部花岗岩砌成,周围遍植翠柏青松

七里山塘

七里山塘又称白公提,东起渡僧桥,西到虎丘望山桥,是唐代大诗人白居易于宝历元年(825年)任苏州刺史时,开通闾门至虎丘所筑的长堤。当年这里极为繁华热闹,市肆鳞列,商贾云集,特别是丰塘以东,更是舟随橹转、碧波画舫、朱楼翠帘、灯红酒绿之处。

陆龟蒙墓(www.xing528.com)

陆龟蒙是晚唐诗人,与皮日休为友,相互唱和,世称“皮陆”。他出身破落世家,举进士不第,曾为湖州、苏州刺史的慕僚,后来长期隐居在角直镇,赋诗撰文,经营茶园。他的诗,有相当多的描写田园生活,其中亦不乏揭露封建官吏剥削百姓,以人民生命换取高官厚禄之作。他的散文成就超过了诗,如《田舍赋》、《野庙碑》、《登高文》等,对当时社会的腐朽与封建迷信进行了辛辣的讽刺,在晚唐文学中,具有独特的光芒。

陆龟蒙生于苏州,其墓在角直镇保圣寺西院白莲寺旧址。他曾有一首《白莲》诗,情趣清雅,就是咏白莲寺中白莲的。陆龟蒙一生嗜好斗鸭,在寓所前建有斗鸭池,池为边长约20米的方形石池,池中央建有清风亭,以砖砌小桥与池岸相连,名垂虹桥。鸭池距其墓很近,估计当年寓所也在附近。现在陆墓、鸭池、青风亭、垂虹桥皆修募一新,供游人凭吊观赏。

唐伯虎故居与墓葬

唐伯虎名寅,又字子畏,是明代苏州的著名画家,原住阊门内皋桥西首吴趋坊,后来移居桃花坞内的桃花庵。他生于明代成化六年(1470年),死于嘉靖二年(1523年),终年54岁。

唐伯虎出身于一个开酒店的小商人家庭,自幼聪明绝顶。曾于弘治十一年(1498年)参加应天府乡试,考中第一名解元,一时名声颇大。却不料在次年京城会试期间,发生考场泄漏试题案,受到无辜牵连。结果非但未被录取,反而吃了一场冤枉官司,并被贬至浙江为小吏。唐伯虎素负才高,不堪忍受这一耻辱,辞而不就,并从此无意功名,全心致力于绘画,终于在绘画上取得很高成就。

唐伯虎原配徐氏,出自豪门。唐伯虎受到科场案连累,仕途渺茫,徐氏分道扬镳。后来,唐伯虎在忧生憔悴之中将红粉知己沈九娘作为继室。婚后两人琴瑟和谐,相敬如宾,并生了一个女儿,唐伯虎的住宅在现在的桃花坞准提庵。原是宋朝章姓的桃花别墅。唐伯虎和九娘晚年就住在这里。他把卖画的钱建造了些亭阁,添种了桃树,三四年后蔚然成林,每逢春季群花争放时,一片红云,极为美观。

唐柏虎死后一说葬在桃花坞佳提庵后面。另一说墓在胥门外横塘的王家村。如今驱车行驶至横塘公路近王家村处,就可以见到稻田里有个高高的土阜,周围青松环抱,封土高出地面约3尺左右,那就是这位大名鼎鼎的江南第一风流才子的墓。

五人墓

七里山塘上的青山桥与绿水桥之间,有两座墓——葛成墓与五人墓。葛成是明代万历年间姑苏民众领袖,曾领导过当地的抗税斗争,被捕入狱。他在狱中度过了12年,仍旧不屈服,深受苏州人民的敬仰,都称他为葛贤人、葛将军。出狱后,他贫病交加,1630年病故于家乡。苏州人民自愿集资为他修了这座墓,墓旁还立有《葛将军墓碑记》,详细叙述了葛成的生平事迹和人品道德。

五人墓是明代民众反对阉党斗争中殉难的颜佩韦、杨念如、沈扬、马杰和周文元5位义士的合墓。五人墓建在原普惠生祠,该祠是魏忠贤的干儿子毛一鹭为魏忠贤建的。魏忠贤败落后,苏州市民捐资在普惠生祠建立墓冢,一方面悼念义士们的精神,另一方面痛斥阉党罪行。

太平天国忠王府

忠王李秀成(1823~1864年),为太平天国后期著名军事将领。在苏州东北街有一座宏大的建筑物,大门前蹲着一对雕刻精美的石狮子,这就是当年太平天国忠王李秀成的王府(现为苏州博物馆)。它是国内太平天国留存下来的最完整的建筑物。当年李秀成常在这里召集军事会议,而拙政园的见山楼,则是他治理公事之处。

忠王府的建筑物上有丰富多彩的雕刻与绘画,龙凤雕刻为其特征,如大门前的石狮子与工字殿的20扇大门窗上的龙凤雕刻、后殿9幅裙板上的彩画和前后四面梁柱上的彩画等。

忠王府的绘画,分壁画和彩画两种。内容非常丰富,大多是描绘田野景色的,如荷花、鸳鸯、山水、田野、耕牛、茅屋、花草、土坡、松石、云中麒麟、坡上梅花鹿、空中白鹤、峰岗瀑布、苍松、古木、芭蕉、雪景、古柏等应有尽有。这些绘画具有苏式彩绘精致、秀丽的独特艺术风格,艺术价值很高,是一份宝贵的文化遗产。历史上农民革命的遗址遗迹,留存下像忠王府这样完整的是绝无仅有的。

水乡情

苏州郊县的同里、周庄等水乡小镇,至今还保存着明清建筑清秀淡雅的风格。小港深处,石板路古朴静谧,清清流水上各式桥梁梯比,“轿从门前进,船从家中过”。游人至此或漫步街心,或伫立桥头,凝视水墨画般的水巷民居,淳朴的民风民俗,给人以返朴归真的感觉。

古镇周庄

位于青浦、吴江、吴县、昆山四县交界处。北宋元祐元年(1086年)周迪公郎舍宅建寺,且捐地13公顷,故百姓称其地为周庄。以后该地逐渐形成村落并发展为江南水乡小镇,仍以周庄命名。

周庄,环境幽雅,建筑古朴,历经900年沧桑,仍完整地保存着原来水乡集镇的建筑格局。全镇50%以上的民居仍为明清建筑,至今仍保存着近100座古院宅和60多个砖雕门楼。如沈万三后裔所建的沈厅,是典型的江南明清住宅。有水墙门、过街楼、茶厅、松茂堂、走马堂楼、小堂楼、后厅屋等,共七进五门楼,房屋百余间。

张厅是明代建筑,进门两侧是厢房楼,楼上蠡壳短窗,楼下蠡壳长窗,典雅古朴。大厅轩敞,庭柱粗大。避弄幽暗,弄底有小河,河上筑瓦河棚。后墙临河,辟敞窗,窗前设吴王靠。窗下是临河驳岸,驳岸间嵌有如意形的缆船石。

周庄古镇河湖环绕,水道纵横,故而小桥特多。全镇现存古桥10座,如富安桥、贞丰桥、全功桥、太平桥、世德桥、永安桥等。桥型古朴典雅,石拱间虬枝横空,藤蔓倒悬,苍苔斑剥,越发增添了几分苍老之感。站在桥上凭栏既可领略水边人家的风情,又可饱览农舍田野的风光,借助粼粼水波中的倒影,还可欣赏“桥连桥”、“桥中桥”的美妙景色。此外,古镇的驳岸、踏渡、河埠、街衢都保持着浓郁的水乡特色。沿河浅屋,前街后河,形式多样的过街楼,平滑齐整的石板路,鳞次栉比的小楼水阁..一派迷人的江南古镇风韵。

同里镇

位于苏州城南约20公里处,古名富士,具有明清时水乡小镇特色。镇四周有九里、同里、南星、庞山、叶泽诸湖环绕,吴江、涨江、东江三江交汇。镇内河港交叉,15条河道将仅有0.67平方公里的小镇分割成大小不等的7块陆地。古镇是建在水上的,因水成街,就水成河,贴水成园。镇内街河并行,舟楫往来,20多座造型优美的宋、元、明、清时期的古桥将全镇连成一体。前街后河,街道狭窄,古朴典雅。茶馆、店铺、民居,鳞次梯比,水乡风情味浓郁。全镇明清建筑约占40%以上,著名的有两堂三桥、退思园、计成故居、耕乐堂、侍御古坊、环翠山庄等景点。

直镇

古称吴宫乡,位于吴松江畔,距苏州城25公里,是吴中著名的水乡文化古镇。因横贯全镇的主河道称六直浦,古镇又名六直。素以水网桥多著称,在1.1平方公里的镇区内有宋、明、清及近代建筑桥梁40座,有“三步跨两桥”和“家家尽枕河”之说。街道屋宇古朴,水乡风物与服饰也独具特色。角直妇女头戴淡燕尾毛巾,腰缠手绣百页短裙,既朴素又和谐。古镇风光和古迹有:长虹漾月、莲浮渔墩、海藏钟声、鸭池清风、吴淞雪浪、分暑清泉、浮图夕照、西汇晓市等八景。

木渎古镇

为江南古镇之一,距苏州城12公里。相传春秋时,吴王阖闾(公元前514年)在灵岩山上建“馆娃宫”,得越国进贡神木;大批木材运集于此,积材三年,充塞河道,造成木塞于渎,因而得名。这里自古就是一座旅游集镇,原有“法云古松”、“南山晴雪”、“斜桥分水”等十景,另外还有10多处庙宇、祠堂、园林等。由于历史的变迁,木渎十景和一些古迹都已遭破坏,仅在山塘街、南街等处,还有水乡风韵。“斜桥分水”、“西津望月”、“南山晴雪”等景观,还有迹可寻。

博物馆中好去处

苏州博物馆

位于苏州市东北街太平天国忠王府遗址内,建于1960年。面积约8000平方米,分东、西、中3路。中路为殿堂式建筑,梁枋满饰苏式彩绘,院落中保存着明代文徵明手植紫藤和太平天国时期的戏台等。

东西两路为主要陈列室,馆藏品达1.5万件之多,以古代书画、瓷器、当地出土文物为主,其中一级品247件,图书资料7万多册,碑刻拓本2万多件。书画藏品中有来至明清名人的真迹珍品,如赵孟頫的《兰亭序》卷;王蒙的《竹石图》轴;明吴门四大家沈周、文徽明、唐寅、祝允明及清初石涛、八大山人、扬州八怪等人的作品。瓷器有五代越窑青瓷莲花碗;元釉里红蓝地白花盏托;明正德釉里红白鱼暗花盘等。山土文物有吴江梅埝良诸文化漆绘黑陶罐;虎丘塔和瑞光塔发现的唐宋经卷、嵌螺甸漆经盒、檀龛宝相、丝绸刺绣和珍珠舍利宝幢等。

基本陈列为《苏州历史陈列》,展示了苏州地区自2万年前旧石器时期至明清的社会发展概貌。

苏州碑刻博物馆

位于苏州市人民路文庙旧址,与沧浪亭隔街相望。苏州文庙为北宋名相范仲淹于景祐元年(1034年)出任苏州知府时建立的。现在成为碑刻的大千世界,共藏各类碑石1000多块。陈列在复廊中的223方经济碑刻,是研究明清时期苏州资本主义萌芽的第一手材料。主殿大成殿面阔7间,进深6间,重檐四阿顶,前带月台,围以石栏,结构严谨,宽敞宏大,为江南珍贵的明代殿宇。殿内展出苏州碑刻拓片,分为人物、历史、古迹、书法4类,反映了苏州悠久的历史和灿兰的文化。

碑刻博物馆中存有极其珍贵的中国四大宋碑:《平江府图》、《天文图》、《地理图》和《帝王绍运图》。

苏州戏曲博物馆

位于城内平江路张家巷。原为全晋会馆,建于清代光绪年间。

博物馆内有清代的礼仪建筑吹鼓楼,主体建筑是一座古典舞台,台顶雕花穹窿藻井设计,以产生良好的音响效果。东西两庑包厢和后部大殿组成具有东方古典美的剧场。西路有楠木厅、鸳鸯厅以及亭、廊、院、舍以及清池假山等。吹鼓楼按史籍记载向游人展示当年会馆迎宾的场面。在古典舞台上不定期地按传统形式演出昆剧、苏剧、评弹等。鸳鸯厅设有仿清代茶园书场。馆内设昆剧、苏剧、苏州评弹3个陈列室,并有苏州民族乐器展览。馆内藏有多种昆剧明刻本、戏曲原拓片以及清代手抄摺子和清代评弹名家马如飞,近代三大曲家吴梅、俞票庐、王季历等人的手迹、遗物等。

苏州丝绸博物馆

位于北寺塔西侧。馆内设有古代、现代、未来陈列厅,和表演厅复制工场研究室、商品部等。古代馆,有珍贵的丝绸文物和织工器具陈列。由古代馆进入蚕室,观看农家养蚕,户外为桑园古景,富有乡村气息。在手工表演厅里,荟萃着从土法缫丝到古织机和砑光整理等各道丝织技艺表演。还可亲自体验几百年乃至上千年前丝织工匠生活劳动的情趣。近代馆和现代馆中陈列大批精美绝伦、绚丽多彩的丝绸产品。

中国苏绣艺术博物馆

该馆位于城内景德路中王鏊祠堂里,占地300平方米。展览内容分5个部分:中国刺绣的优良传统、明清以来苏绣名家作品、建国以来苏绣艺术新成就、国内各兄弟民族刺绣作品,与国外友好往来的图片及作品,共陈列展品210多件。

苏州民俗博物馆

位于市内园林路,是全国第一家以都市民俗为内容的博物馆,内设婚俗、节俗、食俗三个展览厅。婚俗厅犹如置身于一新婚人家,花轿、喜堂、洞房布置得精美华丽,到处张灯结彩,喜气洋洋。苏州民间结婚礼仪较繁复,如新娘所乘之轿必用花轿(或织金大轿或彩绣大轿)。新娘穿的结婚礼服必用珠冠玉带、蟒袍朝裙。迎娶轿到后,必供天地纸马,奏乐而祭。新郎、新娘入洞房,必须以麻布袋或红绿袋铺地,叫传代。节俗厅由180条(件)小摆设组成的“五路财神出宫巡行仪仗队”再现了旧时中秋节苏州人上街争看小摆设的场面。食俗厅里陈列的名点名菜、时令鲜果、炊具餐具、厨房模型和其他展品,形象地向人们介绍了具有悠久历史的苏州饮食及其特色。苏州民俗博物馆共陈列近600件(套)展品,反映了苏州人民丰富多彩的生活习尚和清嘉淳厚的风土人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