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承德旅游,游览了皇家园林避暑山庄,参观了皇家寺庙外八庙,如果余情未尽,游兴尚浓,且时间又允许的话,那么不妨到承德周边的一些名胜古迹去游玩,尽情享受大自然的恩赐。
朝阳洞
出承德市东行约35公甲(在天桥山东5公里),这里山岩陡峭,险峻异常,长达170多米的石壁,拔地而起。举头仰望,在距地面约200米处,有一个天然向阳的古溶洞,这就是承德有名的朝阳洞。从石壁上无法攀援,只有绕道北坡和南坡的蜿蜒小路,从后面进入溶洞。
朝阳洞高约5米,宽约7米,总长度约65米,东洞口(石壁上的)高达12米,西洞口(后面的)高约3米。这座横穿山腹的古溶洞,是古代湖泊沉积和地壳运动,又经多年风化而形成的。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曾来此考查过。明末清初,有些当地的抗清志士,曾利用朝阳洞的险要地势,与清军战斗,但最后终因众寡悬殊而失败。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即开始营建避暑山庄的第二年,康熙就曾降旨在西洞口处建博阅观,供有弥勒佛和南海大士。而后不久,又在东洞口外岩壁上建九神庙和关帝庙,庙前修有花影壁,实际上是护栏。乾隆时期又在洞里塑起十八罗汉和枣红马、马童等。
如果你从西洞口入洞,可以在顶崖上看到雕刻的“洞天府地”、“大观”几个大字,很是朴拙。渐至东洞口,顿觉顶壁高宽了许多,地面也更平坦,更像一座古厅,清雅幽静,显然是人工开凿的。出东洞口,有碑向日,刻有“朝阳洞”三字。洞前石壁,并不宽阔,在这用向下俯视,百丈岩壁,公路上的车马人群皆如蜂蚁;向上望去,山势险峻,林木摇曳。游客若能来此洞天,当不虚承德之行!
头沟汤泉
在避暑山庄东北40多公里处,古称汤泉,这里的山以泉名,称汤山。它属承德市所辖的承德县头沟区,所以俗称头沟汤泉。
汤泉从汤山脚下奔腾而出,长流不息。早在辽代,这里就设有池塘,供人沐浴疗病,汤山的东北不远处还有两座山,一座叫白虎山,岩崖嶙峋犹如一只斑斓猛虎;一座叫龙头山,遍体苍翠,就像从天盘旋而降的苍龙。这里景色优美,气候宜人,又有汤泉可供治病,所以很早就是游览疗养的胜地。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就在避暑山庄破土动工的时候,康熙皇帝曾在泉中沐浴。此后在修建山庄的过程中,他多次巡幸汤泉,并在泉边建立一座小行宫,他在一篇碑文中写道:“爰于泉上,缭以周垣,构行宫数椽,为避暑休沐之所。”行宫的正殿前有一汤泉总池,池边以精雕细刻的盘龙柱24根和各种纹饰的石栏围起,长7.7米,宽5.5米,水深2米。池底西北角即为泉眼,泉水自洞中涌出,终日烟雾缭绕。总池东壁有龙头水口,将泉水分流入浴池,流量每小时可达5~8吨。行宫的围墙,周长达400多米,至今保存较好。院内假山、凉亭、宫殿也都可见当年神采。康熙行宫旧址,现已改建为承德汤泉疗养院。
雾灵云海(www.xing528.com)
在金山岭东南,河北兴隆县境内。雾灵山是燕山山脉的主峰,海拔2116米,方圆860多里,为华北第一高峰,有“京东万山之冠”的美称。雾灵山古有五龙山之称,因它有5条余脉伸向清东陵、北京(密云)、古北口、承德等地,犹如5条巨龙逶迤飞出。后因其终年为云雾所笼罩,故又称雾灵山。雾灵山奇峰林立,万木葱郁,风景极为秀丽,被列为国家重点自然保护区。清朝历代皇帝都认为这座山有灵气,所以建东陵以后将此山封为皇家山林,这实际上也等于保护了这座山。这里的野生植物达1700多种,光树木种类就达200多种。原始森林之中,出没着狍、獐、金钱豹、兔、猴、山鸡、白面狼、羚羊等几十种野生动物。登上海拔1000米之后,整个山峰上雾气茫茫,云海一片,浑然仙境。
雾灵山的美不仅仅在于它是一幅天造的自然山水画,其山中名胜古迹也数不胜数。一入山,20多米高的巨石屏上刻着“雾灵山清凉界”6个大字,每个字都有2平方米左右,据说是明代国师刘基(伯温)的手笔。界碑周围,奇峰林立,翠柏侧立,古松倒悬,山间小溪从树根和岩缝中潺潺流出。山中的黑龙谭、莲花池、棋盘顶等也都是令人心旷神怡的地方。棋盘顶是高山顶上一片平坦如棋盘的开阔地,这里残留着当年寺庙的遗迹。寺庙附近,依次排列着7眼小井,故又名七眼井。在这样险峻的高山之巅,能打出井来,真是奇迹!
木兰围场
距离承德110多公里的围场县西北方,有一块东西长150多公里,南北宽100多公里的清代皇家御用猎区,这就是著名的木兰围场。
围场北部是平均海拔1400多米的坝上草原,南部是大片丘陵盆地。这块地方森林众多,河流纵横,草木丰盛,因此动物野兽萃集,是绝好的行围射猎的场所。
“木兰”二字,在满语中是“哨鹿”的意思。当年满族人在关外,每年秋季,猎人们都顶着鹿头披着鹿皮,吹木哨以模仿鹿鸣,引诱鹿群,然后射措。清朝皇帝把每年秋猎称为木兰秋狝。每次木兰秋狝都要到围场来,故而这片围场就被称为木兰围场。自康熙二十年到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清帝共在这里举行过105次秋狝。
木兰围场,原本是荒芜之地,自道光以来,闲置150多年,所以当年的痕迹遗址留下来的已经很少,只有十二连营邀址,乌兰布通古战场等几处,可供人们发思古之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