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承德市自然风景:风靡岭、磬锤峰和双塔山

承德市自然风景:风靡岭、磬锤峰和双塔山

时间:2023-11-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当你进入承德以后,会被它朴实天然的自然风景所吸引。风靡岭风靡岭离承德市区只有大约5公里,因岭下建有广仁寺,故而又称广仁岭。磬锤峰,可谓是承德自然景观的佼佼者,游客来此,无不前去瞻坐留影,否则就像没有到过承德,因此有人说它是承德的象征。古松主于周长达3米多,高大挺拔,树龄至少也有700多年,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承德最古老的松树。双塔山传统的“承德十景”中最西面的一景是双塔山。

承德市自然风景:风靡岭、磬锤峰和双塔山

人们到承德去旅游,往往首先想到的是游览避暑山庄和外八庙,实不尽然。当你进入承德以后,会被它朴实天然的自然风景所吸引。特别是那些从喧闹繁华的都市来到承德的人,会被它的雄山秀水,温馨恬静的无穷野趣所陶醉。

风靡岭

风靡岭离承德市区只有大约5公里,因岭下建有广仁寺,故而又称广仁岭。这座山正好是承德与滦平县的交界处,山顶石壁上刻有“承德府界”4个大字,它像扇巨大的石门守护着承德的西方。风靡岭既不陡峭,又无草木,是一座秃岭,但它的地理位置却极佳。站到岭上,避暑山庄、武烈河谷尽收眼底。据说康熙乾隆每次来承德,都要先登上风靡岭鸟瞰一番,饱览一下山庄景致,尤为人称道的是这里能遥遥看到30公里以外的天桥山。天桥山远看胜于近取,它好像横跨苍穹,那滚滚的云海犹如汹涌的潮头,在桥上桥下翻滚,令人心旷神怡。

天桥山

天桥山在城东30公里仓子乡大店南沟村东南侧,它犹如一架横空出世的飞虹,跨越在两座海拔700多米的山巅,真是鬼斧神工,天然奇观。天桥山海拔730米,天桥长180多米,高悬于峭壁之上,南北两端微翘。天桥有两个拱,分跨南北,北拱跨长25.5米,高4.7米,宽6.5米;南拱长5.8米,高2.8米。远远望去,天桥凌空而起,犹如彩虹当空,彩练飞舞,当称奇绝。北桥拱下,有两块巨石上下相叠,被人们称作“石牛”。民间传说这是天上的金牛星。这块石头经过风雨的侵蚀,底部凸起一个支点,所以当人们推动它时会摇晃起来,推动时间越长,摇晃频率越高。

据说天桥山远看比近看更为壮观,那是因为只有在远处才能看到缭绕于大桥周围的山岚。当年乾隆皇帝在避暑山庄的四面云山亭居高览胜的时候,偶然举目东望,发现了天桥山这一奇观,当即题诗一首:

直上峰头纵远眸,天桥高跨万山秋;

大观原自无心得,未了云岚百里收。

罗汉

罗汉山是离市区最近的一座山,与承德市区隔河而望,在武烈河东岸平原上。整座山就像一座盘膝打坐弥勒佛,闭慈目而养精神。山高约110米,海拔455米,大自然的鬼斧神王,把这尊罗汉雕刻得惟妙惟肖、比例匀称,袒胸露腹,神态恬静自然。根据计算,这座罗汉山形成至少也有300万年以上了,与中国5000年和承德300年左右的历史相比,真可谓是阅尽人间沧桑!

僧冠峰

俗称僧帽山。一座林木繁茂,景色绝佳的山峰。这形如僧帽、海拔650米左右的山,虽无黄山之秀、庐山之美,但亦自有它一份雄峻。春夏秋三季,碧岫轻云,苍茫映日;严冬之际,漫天飞雪,大有原驰蜡象、山舞银蛇的气象。这座山最奇之处,还不在于景物风华,而是能“以云气聚散占晴雨辄验”。当地民谚说:“下雨戴雨帽,刮风戴风帽”。当地百姓,看到云层集在僧帽山顶,缭绕不散,都知道天将下雨;看到云层偏在僧帽山脑后,就知道要刮风。如果旅游者在这里遇到天气变化,不妨也看看僧帽山,试试灵不灵。

磬锤峰

在罗汉山北部一块巨大的长方形峭壁上,矗立着一根艳紫色的擎天石柱,上粗下细,恰似僧道敲磬的棒锤,这就是磬锤峰,俗称棒槌山。最早记载它的是北魏时期的地理学家郦道元(472?~527年),他在名著《水经注》中这样写道:“孤石云举,临崖危峻,可高百余仞。”据说,郦道元曾邀请附近的官员,派能开硬弓的射手在磬锤峰下向峰顶射箭,可是没有人能射到峰顶。1979年,有关科学部门专门测量,确定了磬锤峰的高度、体积、重量和形成时间:磬锤峰海拔高度为596米,磬锤本身净高38.29米,上半部直径15米,下半部直径约11米,体积约6508立方米,重达16200吨,形成时间为300万年前左右。

磬锤峰,可谓是承德自然景观的佼佼者,游客来此,无不前去瞻坐留影,否则就像没有到过承德,因此有人说它是承德的象征。磬锤峰腰上,还长着一棵桑树,称崖桑,它的根须深深地扎进崖缝中。桑树高3米,直径30厘米,据估计它已有300多岁的高龄。

在磬锤峰山脊背部,有一块高约4米的石壁,壁上刻有7尊佛像,由南向北依次为吉祥天女、米拉日巴、不动金刚、五世班禅(罗桑依西)、宗喀巴、七世达赖(格桑嘉措)、弥勒佛。佛像造型生动,线条流畅,显然出自高手。壁前原有寺庙,可惜清代末年已毁。不难想象,当年磬锤峰下香烟缭绕,钟杵相闻,更有一番神秘庄严之气氛。

蛤蟆石(www.xing528.com)

磬锤峰南侧大约400米处的山崖边上,卧着一块长约20米,高14米的巨石,其外形活灵活现,像一只肥硕的蛤蟆,它昂首凸目,张开巨口,蹲伏着,似乎是蓄势待发。当地人称它为蛤蟆石。这只巨大的蛤蟆腹中有两个南北相通的溶洞,洞内地势平坦,夏季山风穿洞而过,厚厚的石壁挡住外面的炎热,的确是纳凉的好去处。蛤蟆石的脊背部是一颗颗大鹅卵石,光滑细腻,构成斑状体纹,很像蛤蟆的表皮,传说中,这只蛤蟆是龙女派来守护定海神针的,日久天长,和定海神针一起化为石头。

鸡冠山

在避暑山庄东南20多公里处,有一座主峰900多米的鸡冠峰。《承德府志》上说:“侧视,五峰累累若鸡冠”,因而得名。远望整个山岭好似一只雄鸡,山巅五座小山峰紧紧挨在一起,直指苍穹,犹如雄鸡的鸡冠。这鸡冠实际上是五根参差并立的山岩构成,山岩各呈黄、红、白、绿,五彩缤纷,堪称奇绝。整个鸡冠长约250米,顶部陡峭峥嵘。这座山有公路直通冠顶,人们站在冠顶,仰望蓝天白云,俯视绿野田畴,顿觉天高地阔,胸中一畅!元代这里被称为五指山,山下有一座灵峰寺,元世祖忽必烈的国师大轮禅师曾在这里讲经,曾立《五指山大灵峰寺大轮禅师碑铭》于寺内。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又做了重修并作碑铭。这座庙至今尚存殿宇,但其中佛像已毁。这座元代寺庙规模较大,是依照汉族佛教寺院规格建的,淡雅古朴。庙中一棵元代古松,现在依旧枝繁叶茂、郁郁葱葱。古松主于周长达3米多,高大挺拔,树龄至少也有700多年,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承德最古老的松树

双塔山

传统的“承德十景”中最西面的一景是双塔山。穿过风靡岭隧道,绕过大三岔口,在承德西南的群山之中,你会看到这样的奇观:在海拔452米的山巅之上,两根棕红色岩柱并肩而立,北边一根高36米,底部周长55米;南边一根高33米,底部周长30米。虽说它们形如宝塔,但却是上粗下细,无路上顶。奇怪的是这样高的悬岩绝壁的顶上却有人工建造的砖塔,当地人称之“塔上有塔”。数百年来,这人工砖塔一直是个谜,究竟是谁,又是用什么方法在这擎大巨石之上建造砖塔的呢?

据考证,双塔山上的砖塔,应该是辽代的墓塔。承德以北的宁城,原是辽代的首府,双塔山位于其交通要道上。契丹族的习惯是随地安葬,如遇什么人在途病故,就在附近建墓造塔。如此看来,双塔山上的砖塔已有千年之久,是承德地区现存的最古老的建筑了。

夹墙沟

避暑山庄东西的桲罗树村,有一道山沟,当地人称之为夹墙沟,里面有三条南北向干行的石墙,其景观真与美国西部里的风景差不多。

进入沟中,迎面第一道石墙,厚约5米,最薄处只有不到1米,但它竟高100米,长400多米。这样薄但又这样高、这样长的“墙”实属罕见。石墙顶部由于岩壁过薄,经受不住风蚀雨剥而形成了4个孔洞,像是开的天窗。透过天窗,可以看到一线蓝色的天空,白云飞掠、苍鹰盘旋,令人目眩。

第二道石墙,长约250米,北端高约80米,向南呈阶梯状降落,自南端可攀援上到墙顶。石墙上有两个天然溶洞,相距约60米。北面的洞高20米,深40米;南面后洞高8米,深8米,从洞壁的垂直隙缝中有一股清泉涌出,渐渐沥沥,声音在夹墙中回荡,悠远动听。沟中因这几道石墙的缘故,冬暖夏凉,泉水终年不冻。在这极为干燥的石山沟里,这股清泉给人以勃勃生机,盎然情趣

第三道石墙,比前两道石墙小得多,但同样如刀剁斧削,壁立在沟内。这样奇伟壮丽的自然风光,在全国都是极为罕见的。在我国黄土高原上虽也有类似的峡谷,但那是黄土形成的。

武烈河

承德不仅山青,而且水秀。这水就是缓缓流淌的武烈河。避暑山庄中的泱泱湖水,大多都是自武烈河引进的。它由北而南,沿街东而过,环山绕岭,汇入滦河。

武烈河有三处源头:十八尔台河(又名固都尔呼河)、茅沟河和赛音河。3条河沿途汇合了默沁、汤泉等温泉,弯弯曲曲绵延96公里,流经几多青山小城,灌溉了多少绿野良田。武烈河清澈碧绿,缓缓流淌,点染了承德的旖旋风光,给那里山峰、寺庙、园林增加了许多光彩。罗汉山、半壁山、九华山前,因有武烈河水而更显气势雄伟。

美国的《不列颠百科全书》称热河(武烈河)是“世界上最短的河流”,只有0.5公里左右。世界上最权威的百科全书怎么会出现这样的错误呢?原来它沿袭了一个清代的错误。在避暑山庄宫殿区东北1公里处,有一泉眼,泉水从庄内的五孔闸中泻出,经德汇门东侧的热河桥和迎水坝桥下,注入武烈河。泉眼处有一石碑,上刻“热河”二字,清代一直认为这就是热河的源头,因为这一泉水也是温泉。其实这只是汇入武烈河的几处温泉之一。这处温泉温度不高,冬季常在8℃左右,而夏季一般与气温持平。它是山庄内湖水的来源之一,一年四季胜景不衰。春季水清见底,鱼戏池中;夏季垂柳浮萍,蝉唱晚晴;秋季荷香阵阵,松菊争艳;严冬来临,别处雪填冰冻,泉口处却是碧波荡漾,暖意融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