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解决歌唱中挤音问题的有效方法

解决歌唱中挤音问题的有效方法

时间:2023-11-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同样,对于初学声乐的同学来说,会出现声音“紧”,声音“尖亮”“僵硬”,缺乏弹性的问题。要想克服“声音挤”的问题,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找气息。这样,一段时间后就能很好地解决声音“挤”“卡”等对歌唱有致命危害的问题。寻找气息积极、身体放松的状态。歌唱时要强调歌唱呼吸的重要性:1.“吸气如闻花,保持在丹田,呼气如吹烛,气流如抽丝”。

解决歌唱中挤音问题的有效方法

重点难点:找气息,多吞咽,重保持。

同样,对于初学声乐的同学来说,会出现声音“紧”,声音“尖亮”“僵硬”,缺乏弹性的问题。究其原因就是歌者气息浅、声音憋、胸腔闷,保持不住吸气状态,发声时只能过多地依赖喉腔力量来帮忙。这样做,声音的着力点就是错误的,该放松的没有放松(身体放松),该积极的也就积极不起来(气息积极)。要想克服“声音挤”的问题,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找气息。

具体做法详见上文。

2.多吞咽。目的是体会吞咽时喉器打开的状态,并记住这种状态,练习四个8拍。

3.重保持。在找到气息和吞咽的喉器位置之后,接下来就是在练习时保持住已找到的状态。用上述“找气息”中的(1)(2)两种方法练习。

4.用开口音“啊”“啦”“哈”进行练习。

以上练习要按顺序依次坚持练习,不能急于求成。这样,一段时间后就能很好地解决声音“挤”“卡”等对歌唱有致命危害的问题。

学习如何进行气息练习,要求每一位同学体会歌唱时气息的部位。

方法:平躺于床上,在肚脐以下放一书本,心里默念数字五下,吸五下,保持五下,呼五下。平躺时,吸气充足到让眼睛能看到书本,保持时也能看到。

发声时头位要正,不能习惯性偏离,向某一方前伸、后缩,如果头位不正就会引起喉外肌牵扯,使喉内肌失去平衡,双声带不在一个水平面上,两侧声带张力不等,容易造成外侧声带受损,发生单侧声带炎。对镜练习,使头正位,多体会正与歪的不同感觉,掌握并巩固正确的头位。

如果为了帮助喉头下降稳定而过度低头,容易造成下颚、喉部和正面劲肌的紧张,要使喉头稳定,下降主要靠正确的歌唱方法。过度低头还会造成喉肌不能正常运动,声音发僵以致影响音高的发出。过度仰头不但会造成喉内肌和喉外肌的紧张,而且会将喉管拉长,影响声音发出,容易使喉头上提。所以,要设法改正这两种不良形态。正确的形态是:头位正(略低),眼睛平视正前方。

摆正头位,体会正姿。对着镜子练习。

在摆正头位后,歌唱时下巴不能前凸,下巴尖对准胸口,把胸腔充分打开。下巴前凸主要是下颌肌、肩胛肌、颈肌、舌根肌在紧张的状态下共同作用的结果。这个毛病多发生在没有把气息吸到腰腹,只是单纯地以胸式呼吸用嗓。只有把下巴放对位置,才能让口腔在放松状态下正常打开,并形成良好的口咽腔共鸣通道,以及时沟通上部鼻咽腔与下部喉咽腔的共鸣腔体。

练习向下、向后放松下巴。演唱时应该记住气流经过的震感。

方法:不能让过多的动作参与歌唱。歌唱时应保持动作简单,身体舒展,不能用手掌或者其他身体部位做反射来寻找和记忆声音。寻找气息积极、身体放松的状态。改变目光呆滞、面孔冷淡、口型僵化等毛病。在演唱时要注意力集中,目光有神、含情,面部表情与作品要贴切,口型和演唱歌词要相符,不要僵硬。这些看似很小的问题,其实都与内心紧张、舞台经验少或教学当中的忽略有关。

歌唱时的发声和人与人之间正常交谈时说话的发声是不完全一样的。像说话一样的唱歌或把歌唱比喻成放大了的说话,都不太确切,人在说话时缺少色彩,没有进行音乐美化。所以,我们必须学习科学发声方法,使每一个歌者的声带能发出有语言艺术感染力的声音来。

也就是说,歌唱时的发声不能仅像说话时的发声一样,否则是不能达到歌唱时的美化作用的。

喉头和声带是歌者最关键的发声器官,是歌唱者的核心部位(歌唱“心脏”)。歌唱时,喉头如果是放松的,它的位置应该比平时说话时稍低一些(就像我们伸“二指”触摸小舌进行深呼吸气时的喉头位置),因为这时喉头位置略低一些,有很多人称这个时候的喉头位置为“水平位”。在歌唱时咬字和换气后,要求喉头始终处于这一位置。如果在进行歌唱过程中喉头做向上、向下、向左、向右的移动,这就说明歌者的气息不积极,身体不放松。当然,歌唱时喉头位置的稳定是相对稳定,而不是僵硬不动的稳定。气息运动中的喉头,就像浮在水平面上的小船永远稳定在水平面上一样。喉头稳定在吸气位(横膈膜面)上,若把小船比作喉头,小船浮在水面上的状态就好像喉头浮在气息上的状态一样。因此,接近锁骨而自如的稳定位置就是喉头在歌唱时应该始终处在的位置。在歌唱训练中,“打开稳定的喉咙”是中心环节,喉头壁应该始终保持打开的状态,将喉咙稳定在“气息的气平面上”。口盖积极向上收缩成拱形,舌根放松,舌尖顶下牙,下巴放松,自然放下而稍向后拉。

歌唱时要强调歌唱呼吸的重要性:

1.“吸气如闻花,保持在丹田,呼气如吹烛,气流如抽丝”。在练习吸气之前先练习5分钟到10分钟的“狗喘气”,再进行轻声的“哎,哎哎”呼吸,要求短促有力,然后慢跑,做操,待体内血液急速流动了,就开始练习吸气,并记住感觉部位。

2.“吸气如闻花”,全身扩张,“呼气如拉弓”,尽量保持住。记住“吸气如闻花”的肌肉群的体会。难点:“呼气如拉弓”,特别是胸廓的保持。

①慢吸慢吐。

②慢吸快吐。

③快吸慢吐(重点)。

④快吸快吐。

首先,吸气,双手抓起一个20到40千克重的物体,将双手的力量移到胸腹部,中途可以换气,抓得住多重的物体就预示着你有多少气息分量。

其次,呼气,气息的宝贵在于招之即来,非常流通、持续、均匀、平稳。气息吸在腰腹、胸廓、气息丹田、全身,在发声时用手掌轻轻拍打上胸,这时能体会到气息在流动,听到喉咽腔、口咽腔、胸腔的共鸣。呼气时,主要依靠胸廓、腹部的呼气肌群的收缩(积极)来呼气。绝大部分歌者吸气吸不到丹田,有的人连胸廓都吸不到。

呼吸练习:

1.胸廓吸气,保持吸气时肺叶充满气息,胸廓打开,舒展。先把气息吸到胸腔,腹部扩张,在吸气的时候同时扩胸。

2.腰腹部体会腰腹的气息能量,难点在于把重物保持住并给气。

(1)弯腰抓重物,同时吸气。

(2)把重物放到腰腹部位,进行发声练习,体会气息的力量。

(3)弯腰吸气、呼气。(www.xing528.com)

(4)弯腰抓重物,吸气、呼气。

(5)弯腰抓重物,吸气,然后保持呼气。

3.丹田之气息。胸腔扩展,腰腹扩张开之后,就要寻找丹田之气,当其在胸腔,腰腹保持的情况下,运用肚脐以下的丹田气息进行歌唱。也就是说歌唱时胸廓、腰腹是要尽量保持的,肚脐之下的小腹是向内慢慢收的,以方便体会和寻找气息的流动。

歌唱“三字经”:

学唱歌,讲姿势,形体美,人精神

头要正,颈要直,站和坐,重心

一呼吸,二发声,三语言,四共鸣

要歌唱,先练气,练了气,有了底

深吸气,如闻花,深呼气,如吹蜡

身体松,气才通,求自然,不费劲

哼着唱,嘟噜唱,弹舌唱,记感觉

练中声,打基础,练换声,通高音

喉打开,如哈气,大舌平,要牢记

喉头松,声带紧,声音美,概念清

吸又呼,声流动,放松唱,最省力

五母音,天天练,a,e,i,o还有u

字头正,韵腹稳,收尾好,听得清

情带声,声连字,语言美,心里明

声带振,基音好,腔共振,获共鸣

咽壁挺,找共鸣,位置高,真开头

抬硬腭,想面罩,声靠前,亮又明

抬软腭,如哈欠,声靠后,宽又柔

唱高音,气息稳,腔打开,好发声

唱低音,似叹气,胸腔开,喉头稳

如何让气息保持乐句的完整和歌曲需要?

方法:大一、大二不能憋气,没气就换,大三开始要求均匀地给气,如抽丝一般。

大一:练习一口气保持完整进行练习曲

大二:在每一个完整乐句后换气。

大一:先练声,一个和弦一口气。

大二:再唱歌,一个乐句一口气。

大三:加入情感气口,换气。

要求每一口气都换到丹田,然后,像抽丝一样往外呼。根据歌曲进行练习:吸气到位,完整乐句换气,情感换气。

方法:吸气完成后,保持地往外呼,像抽丝一样,由易到难,由短到长,由熟练到应用,由应用到有情感。吸气像棉球,呼气如抽丝。难点在于记忆如丝的气息,如哨的共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