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对学习方式转型的影响因素的分析以及对电子书包支持下的学生学习方式转型面临的问题的讨论,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有针对性地分析导致转型陷入困境的原因。
(一)教师因素
1.教师的教育观念不够深化
教育观念指导教学实践,决定了一个人的教学观、学生观和实践观,影响着教师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风格、教学评价方式的选择。不可否认,“电子书包的运用,无疑是一场教学革命。在这场革命中,转变原有的教育观念成为革命的重中之重,这对作为教育教学的主导者的教师来说也是一项重要的工作”[4]。教师在面对现如今更高一级的数字化时代时,在总体上已经认可数字资源对教学具有一定的帮助作用。同以往的教师单方面利用计算机多媒体设备展开教学不同,基于电子书包的教学活动,要求教师具有更加开放的资源观和更加民主的学生观。“教师不再是教学资源的唯一提供者,学生通过手中的电子书包与教师机相连,再一次跨越人机之间的障碍,与教师站在了同一平台上,教师只提供知识模块和线索,学生能更主动地搜集处理信息。然而,由于使用电子教材和纸质书的教学模式的不同,熟练掌握电子书包以及与之相关的技术的过程对老师来讲仍然是一个充满挑战的心理接受过程,尤其年龄较大的教师总是抱着‘旧尺码’不放,即使有所改变,也是被迫接受。”[5]研究发现,教师们的教育观念无法跟随时代的发展,没能打破多媒体教学和传统教学模式下形成的封闭思想,所谓的数字化教学,也不过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一场华丽的包装,无法大胆放手让学生自主体验电子书包学习方式,阻碍学生自主建构新的学习方式。
2.教师基于电子书包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能力薄弱
基于电子书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单单是知识的传授者,还是学生学习资源的提供者、教学环境的设计者以及学生的学习顾问。由于角色的复杂性,教学对教师教学设计能力的要求就更高了。然而实践中,面对电子书包的介入,大多数教师仍借助经验性的、陈旧的教学设计,加入电子书包里的素材,稍加改变,应用到教学中。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无法克服单一的知识传递倾向,忽视学生的问题解决和创造能力的培养,缺乏处理课堂生成问题的教学监控能力,无法将教学内容和电子书包包含的教学方法有机融合,为技术而教。教师基于电子书包的教学设计能力和教学实施能力薄弱,对学生学习方式的重组和建构,对实现学习方式的根本性转型是非常不利的。
3.教师的信息素养水平不足以驾驭新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
随着时代的发展,“信息素养”的概念不断被赋予新的内涵,数字化时代下,社会对人的信息素养要求也越来越高。现如今,智能移动终端技术早已融入人们日常生活,教师的电子书包基本操作能力已不在话下,对电子书包的内在技术原理和社会价值的理解也并不困难,除了信息素养的这些方面,重要的是教师要能够清楚知道何时需要信息,学会批判性地解读信息资源,掌握多种信息符号的表达形式,创造性地表达、交流和传递资源信息,并能够有效地将资源信息与课程内容和学生认知过程结合起来,促进学生全面成长。但是,若要熟悉掌握各种各样的软件的使用方法,具有较高的电子计算机技术以及应用能力,对于很多教师,尤其是年龄较大的教师来说,依旧是一项不小的挑战。电子书包需要的多种技术操作,如动画、图片编辑等,老师们对此也感到压力很大。除此之外,老师在课堂上需要用电子白板向学生讲授教学内容,这同样要求老师能熟练操作软件、排除基本故障,还有电子书包与电子白板之间的链接的步骤等。许多教师的信息素养水平还无法达到这样的高度,与电子书包教学对教师的要求产生差距,能力增长的速度跟不上技术发展的脚步,再完美再先进的技术,也不能适时地为教学服务,发挥其应有的内在价值,使得学生在利用电子书包学习的效果大打折扣。
4.部分教师以消极态度应对电子书包教学
大部分年轻一代教师积极拥抱信息技术给教育教学带来的变革,但是有数十年教学经验的老一代教师,对“作为新兴教育产品的电子书包,有些人还是比较抵触的。他们担心应付不了目前应试教育体制的要求”[6],不但不能达到教学目标,反倒给教师和学生带来许多压力和新的问题,例如,由于电子书包的使用日益频繁,“一些教师备课时的工作量明显增大。老师不仅要熟知教学内容,对教学方法安排得当,而且准备大量的电子素材,这些素材甚至需要教师亲自制作。这必然会加大老师在备课的时候对教学信息筛选的难度,从某种程度上说,这可能加大老师在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尝试新的教学方式等方面的工作压力”[7]。长此以往,“其结果反而造成学习负担更重,学习效果更差。或者只是将原来投射在大屏幕上的课件、教案、习题转发到每个学生的电子书包屏幕上,有的教师多是用来布置作业或者测试,将电子书包作为一个教学点缀,而没有真正发挥出它的最大使用价值,导致教学效能低下”。[8]以上这些教师对电子书包教学的消极态度和敷衍应对,是导致电子书包教学效果不佳,学生学习方式唤醒陷入困境不可忽视的因素。
(二)学生因素
1.学生的心智水平不能支撑电子书包支持下的学习活动
在阐述影响电子书包支持下学习方式转型的因素时,就已经强调过学生的智力水平对其适应新的学习方式,实现学习方式的结构性转变有重要影响。那么,作为造成电子书包支持下学习方式转型困境的原因之一,同样需要受到重视。学生(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对电子书包的兴趣高涨,积极性很强,但是一味地“快乐体验”并非真正的学习,学生由于身心发展不成熟,自我管理意识差,认知水平不高,认知结构还不完善,对于在电子书包上所学的知识有时并不能真正理解,难以将其纳入自己的知识架构,影响了学习效果和学习目标的达成度。这种不能将所学知识内化的学习方法和学习行为,并未达到电子书包支持下的学习方式所要求的状态,更不要提实现所谓的“转型”。
2.学生的信息素养水平影响电子书包学习的效果
学生作为数字社会的“原住民”,从一出生就生活在智能化的数字世界当中。电子书包的使用恰巧与他们的生活方式对接,电子书包不再是新鲜的工具,其最大的特点便是满足学生学习需要。帮助学生更好地接触到校园外的新鲜事物,了解社会,了解世界,这也为学习方式转型奠定良好的基础。但是,令人担忧的是,学生虽心思活泼,善于试验新生事物,可在日常生活中大多数时间是利用智能终端进行玩游戏、看视频、听音乐等娱乐活动,在信息的选取、搜集、整理和加工方面的能力较为薄弱,缺乏对资源管理的主动意识,往往都是被动地学习教师推送的学习任务,即使是学会了,还是停留在当前的界面反复跟读,抑或注意力早已分散,退出学习软件,随意点开电子书包里的其他软件消磨时间。这不利于自主意识和主体意识的培养,违背了电子书包学习方式应用的初衷。
3.学生知识的辨别能力低不足以辨别电子资源的优劣
在传统教育中,学生所学习的知识是相对固定的,信息量较少,知识的复杂性也不高,学习者所要做的就是抓住这些固定的知识进行反复思考、挖掘或练习。“而在电子书包的教育环境中,知识是不断融合、更新和拓展的,以指数式增长,并呈现复杂化和碎片化的趋势。在鱼龙混杂的信息化海洋世界里面,若想要筛选出有用的知识,避免被垃圾信息浪费自己的学习时间和精力,并非易事。”[9]如若缺乏教师和家长的指导,学生很难去甄别资源的优劣,难以保证学习的深度和有效性。这就要求学生对信息化资源要有自我辨别能力。
(三)家长方面
目前,家长们对电子书包的理解存在片面性。甚至有些家长直接将电子书包等同于学生的移动小说和便携式游戏机。于家长而言,电子书包的使用,给了学生一个合理使用网络资源的借口,也带来了诸多弊端。“首先,影响身体健康。家长们认为小学生接触这些电子产品为时过早,尤其会使孩子的视力急剧下降,眼睛经常出现各种不适的症状。其次,学习过程难以监控。中小学生自控能力差,电子书包虽然方便了学习,但也容易使孩子沉湎其中,分散上课的注意力。孩子上网、玩游戏或者浏览不适宜的内容,这些实际上很难被实时监控,可能导致学生浏览不良网络信息,容易使学生沉溺网络,影响视力。”[10]除此之外,电子书包也容易影响学生的书写能力、交流能力,而这些都是家长所不愿意见到的。相较于电子书包的劣势,其与课本高度吻合、更新速度快、高度共享性等特点,家长却视而不见。
推广电子书包,不仅仅需要家长观念上的转变,还需家长具有一定的信息化素养。能够有效合理地帮助学生正确使用信息化资源,能够对学生进行即时有效的监控,能够与教师形成“教学合力”,配合教师日常的教学工作,促进学生学习发展。此外,从现实角度出发,电子书包的使用,需要有相应的费用作为支撑。而学生的家庭情况各不相同,电子书包成本相对较高。一次性拿出1 000~2 000元置办一个电子书包终端,对于不少家庭来说已经是不小的压力,而更新教材和内容如果要付费,成本就更高。因此,并不是所有学生都能够配备数字化资源。可见,要家长更快更好地接受电子书包,依旧需要时日。
(四)电子书包本身存在诸多问题
一种学习方式的革命性变革是需要由点及面,逐步推广,实现由量变到质变。当电子书包应用于课堂已经成为常态化,那么,就标志着学习方式转型的改革过程取得突破进展。然而,现实并没有非那么顺利。究其原因,主要是电子书包本身存在诸多难以解决的问题造成了其难以普及的困境。
1.电子书包产品开发商面临困境
“一般的电子书包产品,都是由教辅切入,作为学生的课外辅助伙伴,提供背单词、课外阅读等功能,有助于学生的学习积累。但这些电子书包仅可作为学习的辅助工具,并非课堂教材,只是纸质教材的补充。它们很难进入市场,仅以资源为导向,缺乏深度数字内容,其资源不够丰富,更新缓慢。”[11]其次,实现课本电子化在技术上已不成问题,但电子书包最大的短板是教材内容。全国教材版本种类多,且更新速度快,因此,在全国范围内普及电子书包项目,依旧有诸多问题苛待解决。“业内人士表示,电子书包虽然好处不少,但推行起来有一定难度,如何向学生收取硬件费用,如何计算电子教材费用等,国家还没有统一的标准,学校也不敢贸然尝试。”[12]另外,由于与传统出版业的冲突,“政府不能也不会完全放开教材内容。教材内容一旦全部数字化传播,传统教材出版业面临的就是死亡。由于传统出版和数字出版的分成比例很难确定,教材完全数字化还是一件比较遥远的事情。在电子书包未来的推广中,传统出版的利益必须得到保障,但如何保障也是难题。同时,开发商无法全面处理与出版社、作者等方面的版权问题,而单一依靠出售硬件产品并不能获得丰厚的利益。”[13]
2.电子书包利益纷争问题复杂多变
电子书包由移动终端、数字资源和服务平台构成,因此电子书包涉及技术公司、电子出版商、电脑生产商、消费者(教师、学生)等多方面利益群体。这就决定了电子书包的推广会受到重重阻碍,需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和利益关系。首先,电子书包的开发商是企业性质的,其首要目的是赢利。全国不只有一家这种开发商,肯定要引进竞争机制,而在当前体制不健全的状况,若想提高竞争力,无非是提高产品噱头,而在华丽的广告外衣包装下,电子书包的质量,实在无法保障。其次,电子书包是一个自下而上发展起来的教辅工具,一开始是由生产商和商家推广开的,一直以来教育部并未制定明确的实施细则、行业标准,等等。电子书包内含的数字教材涉及版权问题,因而无法与国家课程标准规定的教材内容同步,大多数是软件公司和数字出版公司自主研发学习和教学软件,供师生使用,这就需要学校投入大量资金购买技术和服务。最后,作为商品,自然涉及消费者利益问题。由于电子书包的成本较高,许多家长无法承受经济负担,从而反对学生使用电子书包。电子书包从设计到生产到消费使用这一环环相扣的链条上涉及不同群体的利益格局问题,如何协调这些复杂多变的主体间关系和利益,是电子书包学习方式转型路上的一大难题。
3.电子书包的推广缺乏健全的行业规范标准
“目前电子书包在我国刚刚步入正轨,有学者称其为‘小荷才露尖尖角’,然而小荷因其具有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的特质,可以出淤泥而不染,而电子书包却需要在纷繁复杂的实际应用中来体现其自身价值。”[14]然而若想更好地实现电子书包的价值,无疑需要一个健全的行业规范标准为其保驾护航。“电子书包是一个跨行业的项目,出版、教育、通信、设备、科技等都牵涉其中。然而在当前的各个电子书包项目探索中,电子书包价值链分工不明确,怎么合作仍然没有可借鉴的成熟标准。或者技术厂商包揽、或者教育部门包揽,在电子书包试点建设工作中往往顾此失彼,缺乏合作机制。因此,国家应整合出版、教育、技术等资源,并加以政策扶持,在市场化运行中探索切实可行的电子书包运营的产业链分工模式,让各方都能通力合作,共同促进电子书包的推广与应用。”[15]
4.电子书包技术问题和自身局限性(www.xing528.com)
电子书包本身的诸多技术问题也是阻碍其普及推广的原因之一。首先,许多教师和学生反映,在使用电子书包时,费时最多的就是电子书包的操作问题,由于受系统的运行稳定性和无线局域网环境的影响,师生经常需要反复点击、连接终端机,这大大影响了教学进度。“电子书包终端设备的设计,电子屏幕采用什么样的技术才不会伤眼,怎么才能避免电脑辐射对中小学生身体的伤害,电子书包的质量问题,电池续航能力等都是直接考验其能否进入学生课堂的硬性指标,这些在目前也制约着电子书包的发展。”[16]其次,从技术操作方面来分析,主要存在安全保障的弊病。“电子书包内的信息很多都具有不可恢复性,学生(尤其是低年级学生)对计算机操作不熟练等导致误删文件和程序的问题”[17],如此,反而增加了学生学习负担,挫伤了学生学习积极性。“第三,从外界因素的影响来看,极易遭受病毒侵犯的危机。”[18]在巨大的校园网内虽然配备相应的防病毒软件,但依旧非常棘手。“固然防病毒软件也许可以将操作系统漏洞实现自动更新,但在现实的学习和工作中往往很难实现,一般需要网络管理者亲手更新和装配。同时,这种处于分离状态的安全管理,致使网络环境中出现安全薄弱地带,削弱网络自身的安全防卫功能,从而使整个网络处于危险状态。此外,终端外存等外部设备出现问题也会影响教师授课。第四,从维护方面来分析,需要消耗大量的人力。校园网络覆盖面庞大且极其分散,这给日常运营和维护工作带来潜在的极大的挑战。系统提交、软件装配提升、终端巩固等工作如何迅速有效地实现对应的教育环境创设并落实真实的规范管理是教育网络面临的严重问题。”[19]
此外,有调查显示,电子书包并不适用于所有学科和所有课型,很多教师表示只是偶尔使用电子书包,和学生一起体验这种新型的教学和学习方式。以上这些因素都导致了电子书包的推广和普及要经历艰难的过程。然而,学生若想实现学习方式的实质性变革,离不开常态化的电子书包使用体验,从而将技术工具与学习过程融合,从外部行为到内在思维方式,真正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型。
5.电子课本和电子书包制定标准体系尚不完善
正所谓“无规矩不成方圆”,没有严格、完善的原则和标准体系,电子书包的发展难以规范,从而难以适应课堂教学,甚至导致偏离教学目标和课程标准。由此可见,“标准制定是发展电子书包的先决条件,这其中包括电子课本的研发设计、终端设备的标准制定、虚拟学习环境的设计等。在电子书包的设计过程中,课程内容要使用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多种媒体呈现,涉及的制作者多元化,出版社、学校教研机构、教师等都可参与其中,但目前我国为电子书包提供的数字资源仍然比较单一、碎片化,没有与课程相适应的系统电子教材,更多的是把纸质课本电子化”[20]。虽然近年来,诸多专家学者开始逐渐重视电子课本和电子书包制定标准的问题,积极开展论坛,力图商讨出一套完善的标准体系,并取得一些成果。但是,仍旧存在许多有待解决的问题,“第一,平台架构各不相同,缺乏统一标准。从电子书包的架构上来看,各地存在一定的差异性”[21],“有关电子课本信息技术知识与技能点的选择、主题活动的设计、技术实现形式以及课堂应用形式还处在研究和探索之中,电子教材应该针对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不同学生个体进行个性化设计”[22]。“有的地方是试点学校单枪匹马地在进行探索,教学内容都靠老师自己来制作;而有些地区则是依托少数出版社供应的部分电子教材;有些则停留在只给学生提供平板电脑、上网本等电子设备层面等。缺乏统一的平台架构和技术标准,出现重复投资、重复建设的现象,不利于电子书包的总体管理和健康发展。”[23]
【注释】
[1]张艳香,魏昕.促进学生物理论证能力发展的策略研究[J].课程·教材·教法,2016(3).
[2]丁静静.中小学生家长对电子书包的理解与态度研究[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17.
[3]蔡彬卓,唐孙茹,陈秋利.我国“电子书包”研究与应用现状分析[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3(23):12-15.
[4]王晶晶.中小学电子书包推广应用研究[D].保定:河北大学,2014.
[5]平和光,杜亚丽.“互联网+教育”:机遇、挑战与对策[J].现代教育管理,2016(01):13-18.
[6]吴雅婧.传播学视角下电子书包在中国的应用现状研究——以北京市房山区良乡小学为例[D].北京: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4.
[7]王晶晶.中小学电子书包推广的应用研究[D].保定:河北大学,2014.
[8]周英文.教育信息化:推动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动力[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4(02):31-34.
[9]平和光,杜亚丽.“互联网+教育”:机遇、挑战与对策[J].现代教育管理,2016(01):13-18.
[10]徐晓丹.中小学电子书包应用情况调研报告[J].现代出版,2016(01):39-42.
[11]徐晓丹.中小学电子书包应用情况调研报告[J].现代出版,2016(01):39-42.
[12]徐晓丹.中小学电子书包应用情况调研报告[J].现代出版,2016(01):39-42.
[13]徐晓丹.中小学电子书包应用情况调研报告[J].现代出版,2016(01):39-42.
[14]王斌,朱守业,刘苗苗.电子书包发展中相关问题的探讨[J].电化教育研究,2011(09):88-94.
[15]王晶晶.中小学电子书包推广应用研究[D].保定:河北大学,2014.
[16]吴雅婧.传播学视角下电子书包在中国的应用现状研究——以北京市房山区良乡小学为例[D].北京: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4.
[17]王晶晶.中小学电子书包推广应用研究[D].保定:河北大学,2014.
[18]王晶晶.中小学电子书包推广应用研究[D].保定:河北大学,2014.
[19]王晶晶.中小学电子书包推广的应用研究[D].保定:河北大学,2014.
[20]吴雅婧.传播学视角下电子书包在中国的应用现状研究——以北京市房山区良乡小学为例[D].北京: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4.
[21]王晶晶.中小学电子书包推广的应用研究[D].保定:河北大学,2014.
[22]吴雅婧.传播学视角下电子书包在中国的应用现状研究——以北京市房山区良乡小学为例[D].北京: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4.
[23]王晶晶.中小学电子书包推广应用研究[D].保定:河北大学,2014.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