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古至今,“智慧”被赋予了深刻的内涵和崇高的地位,孔子、老子、苏格拉底、亚里士多德等先哲被称为“智慧之人”。无论是在古代希腊表示对自然、宇宙的深刻认识或在古代中国表示高程度的内在修为水平,还是到近代主要指辨别、创新实践能力的发展,智慧一词的内涵虽然在变化,但人们从未停止对智慧的追求脚步,智慧教育理念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
(一)智慧教育理念的定义
关于智慧教育的概念,人们一般有两种理解。一种是在哲学视角和心理学角度下的理解,认为智慧是教育的最终目的和归宿,智慧教育就是指学校开展的帮助学生增长智慧的活动。这种观点主要是针对知识教育的弊端提出的,一些学者认为传统学校教育主要以传授学生系统科学知识为主,学生只是被动习得了知识、发展了智力和技能,这并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需要从更加深刻和广阔的视野下去思考教育的目的,要通过更加全面、综合、多样的智慧教育,促进学生智慧的养成和全面可持续的发展。例如英国哲学家怀特海提出儿童智慧教育理论,其认为教育的目的就是开启学生的智慧。美国心理学家斯滕伯格提出智慧平衡理论,指出教育应教会学生智慧地思考和解决问题,教会学生平衡人际内、人际间以及人与环境之间的利益,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59]我国科学家钱学森提出大成智慧学说,提倡用大成智慧教育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消除各门科学技术之间的鸿沟,让科学与艺术不分家,让数学、自然科学与哲学、社会科学互连手,从而做到大跨度的触类旁通,完成创新。[60]
对智慧教育的另一种理解是从教育技术的视角出发,把智慧教育看作教育的一种手段,认为智慧教育是在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的支持下兴起的,是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新阶段和新境界。正如祝智庭教授所言:“信息时代智慧教育的内涵是,通过构建智慧学习环境,运用智慧教学法,促进学习者进行智慧学习,从而提升成才期望。”[61]从信息技术角度出发来界定智慧教育的学者,大部分都认同智慧教育是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的产物,是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必然阶段和教育现代化实现的重要目标之一。只有通过信息技术与传统教学工艺的深度融合,才能不断提升学校教育的智慧化水平,促进学习者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
从第一种观点中可知,智慧是知识教育的追求和目的,学习者通过教育获得的知识、技能、能力和情感等都是为了促进智慧的增长。第二种观点看似新颖,但其所论述的“智慧教育”本质上是指较高层次的教育信息化,“智能化助推智慧化,智慧化引导智能化”。[62]因此,我们需要把两种观点综合起来理解,即认为智慧教育是在经济全球化、知识爆炸大背景下,通过新兴信息技术与教育各项工艺进行深度交互和融合,转变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促进学习者全面化、个性化、可持续发展,形成并提高其智慧水平的教育理念。
(二)智慧教育理念的构成
作为“互联网+教育”的新形态,智慧教育从教育的各个方面实现了对传统单纯知识教育的超越,使智慧环境、智慧教学、智慧学习、智慧评价等学习过程的每个阶段走向智慧化。
1.智慧学习环境
传统学习场所只局限于教室这一单纯物理空间,学生座位按照成绩或身高依次排列,学习环境单一乏味,并不利于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智慧学习环境下的学习空间不仅包括现实中的学习空间,还包括网络虚拟学习空间,旨在为学生营造一个数字化、智能化、多媒化、全方位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可以通过利用多种交互工具实现与同伴、教师的实时、非实时交流。
2.智慧教学方式
信息技术介入教育,使得教学的内容、手段、模式等教学要素发生了巨大变化,改变了教师传统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方式,促进教学方式的智慧化、人性化。作为数字移民,教师不能再沿用传统教学方式去教授现代的数字土著民,而要在充分了解学生认知水平和个性发展需求的基础上,采用多样、信息化的教学方式,促进学生智慧学习的发生与涌现。
3.智慧学习方式
现代信息技术支持下的智慧学习是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生可以利用丰富多样的资源与个性化的服务,采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多样学习方式,突破学习的时空限制,摆脱浅层次的学习理解,实现深度学习、泛在学习、跨学科学习等多样的学习形式。(www.xing528.com)
4.智慧评价方式
传统学习评价过于片面与单一,缺乏对学生学习水平的真实性和动态性评价,不利于对学生进行全面、客观的分析。而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的技术,可以随时随地采集学生的学习数据,并进行深度分析和挖掘,最终得到全面、科学、准确的评价结果。并以此为诊断依据,可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个别指导,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
(三)智慧教育理念的特征
1.智能化
21世纪的计算机支持教学,不局限于斯金纳时期的计算机辅助教学,计算机只是充当教学的某种工具或手段。随着计算机、多媒体和互联网逐步发展为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数字教育也向智慧教育转化,信息技术可以为教育各个环节和过程提供全方位的支持,并实现了与学科教学的深入融合。更为关键的是,技术营造出来的智能环境,可以完全退居到隐身状态,学生感知不到技术的存在,却时刻受益于技术的支持,达到技术的“上手状态”。
2.个性化
随着传统知识教育中把学生当作知识容器、忽视学生个性的弊端不断发酵,发挥学生主体作用、重视学生差异与个性发展成为教育改革的新方向。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的教学可以通过对学生大量、长期、分散的数据进行智能分析,能够精准定位学生的学习水平与学习风格,并进一步实现对学生的差异指导和帮扶。个性化的分析与评价,使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自身的价值与进步,促进多元智能的发展与智慧的养成。
3.泛在化
现代智慧教育与传统智慧教育的内涵主要差别在于,学习的场所不局限于教室,知识的来源不局限于书本,智慧的形成不局限于学校。利用技术搭建的庞大的学习网络,学生可以突破时空限制,借助各种技术和工具,都可以实现知识的获得。泛在的学习资源、泛在的学校伙伴与泛在的学习服务,将学生的学习与生活世界紧密连接在一起,回归生活世界的学习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在正式学习与非正式学习的交融下获得智慧。
(四)电子书包对智慧教育理念的体现
智慧教育下的教学目标不囿于知识的掌握、技能的获得,其更有助于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提升,高智能、高创造力的发展。电子书包可以贯穿课前、课中、课后全部学习过程,并可以覆盖预习、授课、练习、测评等学习的各个环节,有利于营造一个智慧化的学习环境;利用诸多教学沟通软件,电子书包可实现师生、生生的深层次教学交互与交流,教师也可以在精准把握班级全体学生及每个学生学习特点和水平的基础上,实现有针对性的教学,促进智慧教学方式的生成;电子书包蕴含的丰富的本地学习资源与网络教学资源,可以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励学生主动学习、自主探究,实现学习方式智慧化的转变;电子书包背后强大的云平台、大数据技术支持,可以帮助教师、家长、教育行政部门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实时监控和管理。总之,电子书包作为智能化教学工具的代表,从诸多方面对智慧教育的形成及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持,符合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趋势,有利于学生全面、可持续的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