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电子书包实践分析:技术变革的影响

电子书包实践分析:技术变革的影响

时间:2023-11-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正如美国教育家皮特所说,“技术变革使人类的成长得以可能”。所以,我们不能否认技术发展中的“革命”,这种重大技术体系的变革对人类生产和生活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类比拉马克的进化论,技术变革是一种“适应性变异”的过程,其变革的过程是具有很强的目的性的,并且进化的过程存在一种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的链条,从而可视技术变革也有生物进化的特征。

电子书包实践分析:技术变革的影响

技术变革对人类发展和社会历史来说具有诸多积极的意义,通过技术的改进,不仅可以提高劳动效率、增强劳动质量,使人更加容易地完成任务,更重要的是它可以把人类从纷繁复杂的劳动中解放出来,使人们更有时间和精力去享受生活,探索新的发展道路。正如美国教育家皮特所说,“技术变革使人类的成长得以可能”。[6]与此同时,技术的变革具有诸多显著特点,只有准确抓住技术变革的特点,掌握技术变革的规律,才能为人类的持续发展创造可能。

(一)外源动力与内源动力相结合

技术的变革与人类社会的关系固然密切,但却不能说明技术变革仅仅是适应社会需求的结果,其也有自身推动的原因。一般的常识是,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类逐渐产生更高的生活生产需求,原有旧的、常规的技术水平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欲望,正如达尔文进化论中的阐述一般,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只有适应社会需要和使用环境的技术才能被保留下来,继续为人类服务。这也就外在地推动了技术的不断变异与更新,以此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这是技术的一种适应性变革,主要是指社会需求是技术变革的推动者,但是技术的自我改变和更新,也取决于技术过程的内部矛盾运动机制。例如,技术目的与技术手段的矛盾、技术理论与技术实践的矛盾等,这些矛盾都是自技术产生之日起就存在于技术自身内部的,不完全由社会需求引起。当某一矛盾或多种矛盾达到一种到达顶峰以致无法调和的状态时,技术内部就会主动进行变异,使矛盾重新达到一种平衡状态,以此实现技术的自我发育和自我增长。这种依据自身变革的新技术产生后,会依据社会需要来被选择,通过挑选,与社会发展一致的技术,最终会被社会所应用。这种技术变革是一种主动性变革,变革动力主要源于技术内部的矛盾运动规律。因此,技术变革不能只看到外部的社会需求,也不能完全接受艾吕尔的“技术自动主义”,而是要综合分析,通过多种动力源泉来实现技术变革。

(二)量变与质变相结合

我们将变革定义为事物本质的改变,但是这种质变并不是某种突变,不是一下子从一种技术变为另一种技术,而更多的是一种渐进性的积累和量变。依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事物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以量变为前提。任何事物的改变都不是一蹴而就的,新的事物必然以旧的事物为基础,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和变革。技术也是如此,当技术积累到一定程度时才会变异出新的技术,正是技术具有的渐进性和继承性,所以我们总会在新技术身上看到先前技术的影子,正如从发动机轮船上看到人力渔船的影子那样。不仅小的技术器物是渐进改革的,甚至“大的技术体系也表现出了变化中的延续性”[7],例如,没有手工工具的技术阶段,就不可能进化到将各种工具集合起来的机器阶段;而没有机器技术,也就不存在对其进行自动控制的信息技术的需求[8]。但在量变积累到一定程度后,就会引发质变,全新的技术会取代陈旧的技术,长期的渐变会导致巨大的变革。例如,近代第二次技术革命的标志是以电力技术为主导动力的应用,19世纪后,蒸汽动力已经不能满足生产需要,而利用电磁规律发明的发电机电动机变压器交流电机等新机器,使电能应用范围不断扩大,电气技术在整个社会推广开来,形成了以电力为主导的技术体系,最终使人类从“蒸汽时代”进入“电气时代”。所以,我们不能否认技术发展中的“革命”,这种重大技术体系的变革对人类生产和生活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因此,技术的变革是以渐进的量变为基础,由一系列小的质变不断积累而成的,我们要将这种量变与质变综合起来考虑,不能将二者割裂开来,片面强调一方面,而是要使渐进积累和质变飞跃相互依赖、相互转化。(www.xing528.com)

(三)周期兴衰与螺旋上升相结合

通过历史上一次次的技术变革,新的技术不断取代旧的技术,人类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到新的水平,但是对于具体技术和方法而言,却不一定都遵循非此即彼的规律。技术变革后虽然新技术成为“时代的宠儿”,但却可以在一定时间内也让旧的技术占有一席之地,并不是完全摒弃,甚至还可以在一定时期内“东山再起”。例如,近代第一次技术革命后蒸汽机成为主要生产动力,但人力、畜力和水磨动力仍在发挥作用。每一种具体的技术,都有自己的功能界限,也都有其兴衰的生命周期,正如陈昌曙所说,“对每一种特定技术的演化来说,它都有一个由开始孕育、快速发展、成熟完善、稳定并趋于退化这四个阶段构成的生命周期”[9]。所以新旧技术并不是完全对立的、排他的,但是从整个人类发展史和技术应用史来看,技术变革的大方向还是遵循螺旋上升的规律。随着生产力的发展,技术不断从低级向高级发展,由简单向复杂延伸。从手工技术到电子技术,再到信息技术,每一种技术都以前一种技术为基础,通过不断的积累和继承,促成技术变革的整体跨越式发展。“技术并不是完全不可抗拒的必然过程,而是同其他社会历史发展一样,都会偏离原有趋势和出现无法预见的转变。”[10]诚然技术变革中有技术停滞甚至技术退化的倾向,但矛盾的主要方面还是技术的创新和提高,主要的发展趋势还是螺旋上升的。类比拉马克的进化论,技术变革是一种“适应性变异”的过程,其变革的过程是具有很强的目的性的,并且进化的过程存在一种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的链条,从而可视技术变革也有生物进化的特征。由此可以表明,技术变革是一个微观和宏观相结合的过程,纵然内部“百转千回”,但表面依然“柳暗花明”,我们要充分认识到这两个方面的不同变化,才能避免直线型思维和线性决定论

(四)可预测和不可预测相结合

技术同各种事物一样,是有多种方向发展的可能性的,千变万化的技术看似没有规律可循,但对技术的变革又不是完全不可预测的。我们一般认为,某一具体技术的出现具有一定的偶然性,对事物具体内部的细节我们事先也是不可知的。“技术的膨胀是非常偶然的:看起来没有明显目的的新知识不断得以创造和保留,并在需要时被加以利用。就像在遗传漂变中一样,‘适者生存’被‘幸者生存’所替代。”[11]技术表现形式是不确定的,也可以以不止一种方式来设计,因此技术具有偶然性品性。但是依据事物内部矛盾运动规律,当矛盾达到某种程度以致不可调和的时候,事物必然会通过中和调节,重新调整为平衡状态,这必然会引起事物本质的变化。虽然我们无法预测到底会出现哪一种具体的技术,但依据技术变革的质变特征和螺旋上升规律,起码在宏观层面还是可以做出一定预测的。米萨的技术决定论认为,“技术在微观上是不可预测的,但是在宏观上是可以进行预测的”。[12]正如近代第二次技术革命中电能的应用,虽然电动机、发电机的发明是不可预测的,但是蒸汽机已经不能满足社会生产的发展,而需要更高效的动力装置促进生产力发展是必需的。这也意味着我们还需要深入观察技术变革的宏观可预测和微观不可预测之间的联系与区别,以更好地把握技术变革规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