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究竟是什么,是一个困扰人们多年的问题。从人类出现之日起,技术就伴随着人们,大致来看人们对技术的认识从古至今经历了三个阶段——前意识阶段、经验认识阶段和哲学认识阶段。
前意识阶段是人类自觉运用身体技术,学会运用工具技术的阶段。在这个阶段中,人对技术的认识还处于模糊遮蔽的状态。这种人对技术的模糊遮蔽的认识可以分两种情况来看待。第一种情况是人对自身身体技术认识的遮蔽,在人类出现以后,技术尤其是身体技术就随之产生,人的身体技术成为人类维持生存、探索世界的重要途径。人通过眼睛去认识世界,通过四肢去接触世界,通过各种感官系统去感受世界……身体技术成为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技术手段,人类对身体技术的依赖是与生俱来的,人类与身体技术的融合是完全彻底的。正是由于这种基本性、融合性,使得人类在早期对身体技术的认识处于遮蔽状态。这种遮蔽是由人与身体技术的高度融合造成的,当身体技术与人体完全融合后,人类对自己身体技术的使用就会是一种自动的状态、一种忘我的状态。试想,一个人在使用自己的眼睛专注地看东西时,他是否会意识到眼睛的存在呢?一个人在使用自己的手去操作时,他是否会意识到手的存在呢?不会的,人会本能地将这种身体技术当作自己身体的一部分,把对这些身体技术的使用当作自己活动的一部分。当人类没有刻意注意到身体技术时,对自己身体技术的认识就处于一种遮蔽的状态。这就是直到现在很多人仍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身体也是一种技术的原因。第二种情况是人类学会运用的工具技术还处于低水平的状态。从人类学会制造简单的工具算起,人在这一阶段摸索了很长时间。从技术的发展史来看,这一阶段大致是技术发展的萌芽时期。在这一阶段,人类突破了身体技术的限制,掌握了简单的工具技术。人类早期打制的石器工具、骨制工具就是这一阶段工具技术的典型代表。人类早期的打制石器粗糙笨重、加工程度低,主要用来保护自身和获取食物,工具的获取也很方便——只要将自然界中的石块进行简单加工即可。随着社会的发展逐步出现了一些更加小巧便利的工具,如骨制品、牙制品、木制品等,人类也逐渐掌握了钻孔、打磨等精细工艺。但总的来说,这一阶段的工具技术水平还是很低的。这些工具只是人类身体的延续,是人生存的手段。人对这些工具的认识也仅仅局限在其功能和用途上,很少去思考这些工具技术究竟是什么。但值得一提的是,人类对工具技术的使用让人类意识到了技术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技术的遮蔽状态,但是这种对技术存在的认识还仅仅局限在对直观工具、手段的注意。前意识阶段中,人类对技术的认识简单模糊,基本很少去探求技术究竟是什么,它的本质如何等问题,对技术的认识更多的是对其功能的认识。
经验认识阶段是技术快速发展,人根据生产生活经验去定义技术的阶段。人对技术的经验认识是随着人类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而开始的。人类社会生产发展到一定阶段后,人的技术使用水平显著提升,人开始关注技术本身,用技术去创造技术。如果说前意识阶段中,人对技术的使用是用技术来满足自身生存需要,那在经验认识阶段,人对技术的使用是用技术去创造技术,用技术去创造世界。就像马克思在论述人与动物的生产的区别时说,“诚然,动物也生产,它们也为自己营造巢穴或住所,如蜜蜂、海狸、蚂蚁等。但是它们只生产它们自己或它们的幼崽所直接需要的东西;动物的生产是片面的,而人的生产是全面的;动物只是在直接的肉体需要的支配下才生产,而人甚至不受肉体需要的支配下也生产;动物只生产自身,而人生产整个自然界;动物的产品直接同它的肉体相联系,而人则自由地对待自己的产品;动物只是按照它所属的那个种的尺度和需要来创造,而人却懂得按照任何一个种的尺度来进行生产,并且懂得怎样处处都把内在的尺度运用到对象上去”[1]。这里并不是说前一阶段的人在技术的使用上与动物相似,而是为了突出在经验认识阶段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人的技术日益呈现出的一些特点。在前意识阶段,人意识到技术的存在后,人对技术的认识越来越全面,越来越深入。在经验认识阶段,人认识到技术不仅可以满足生存的需要,也可以满足人类发展的需要;技术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脱离人而存在;人可以按照自己的标准定义技术和使用技术等。对技术的认识全面深化之后,人类对技术本质的认识就更进一步了。文艺复兴时期的乔尔丹诺·布鲁诺,以生命反对宗教神学,捍卫了“日心说”。他“明确区分了技艺的对象和自然的对象,技艺物质和自然物质:自然物质,如木头没有形式;技艺物质,如桌子、梳子,则有种种不同的造型、配置和形状,在各种技艺物质的形式下总是保持着同一的自然物质”。[2]这种对技术的认识至今仍有启示意义。18世纪的狄德罗则明确指出“技术是为某一目的的共同协作组成的各种工具和规则体系”[3]。狄德罗将技术明确地定义为“工具和规则体系”,是人对技术认识深入的典型标志。可以说,在经验认识阶段,人对技术的认识虽然还是从经验出发,但是对技术本质的认识更进一步了,这些通俗的对技术的定义成为技术哲学发展的重要基础。(www.xing528.com)
哲学认识阶段是人对技术的认识上升到了哲学的高度,从哲学的层面出发去探寻技术的本质。近现代以来,技术的突飞猛进和人们对技术的普遍使用,使技术逐渐成为人类生活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人对技术的依赖程度不断加深,离开技术人将会不知道如何生存。最典型的表现就是人对技术故障的担忧。试想在现代社会中,突然有一天网络出现故障,或者计算机、手机出现故障,这对人的影响将会是重大的。在一定程度上,人可能负担不起这种技术故障带来的损失。这就是说技术本身的强大使得人们不得不更多地关注技术,更多地去思考技术,反思技术。除此之外,近现代以来哲学本身的变革也成为技术走向哲学的重要条件。近现代以来,统治哲学很长时期的“本质主义”传统受到了很多人的批判,人们在批判本质主义的唯一性、内在性时,经验论、现象学流行开来。正是这种对经验和现象的关注,使得哲学开始关注技术这一外在的存在。真正的技术哲学诞生于1877年。这一年德国学者恩斯特·卡普出版了《技术哲学纲要》一书,首次提出了“技术哲学”一词,并对技术进行了整体研究和哲学思考。自此之后,东西方关于技术哲学的思考就从未停止。很多学者从哲学的角度对技术进行了分析,人类对技术的认识也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许多技术哲学家都从自己的哲学立场出发阐释了技术的定义和对技术本质的认识。有趣的是技术哲学产生于哲学家们对“本质主义”的批判,可是在技术哲学产生以后,技术哲学家们对技术的解释始终没有绕开对技术本质的认识。由于技术是一种复杂的存在,人对技术的认识必然是多样的。在技术哲学领域就存在着工程视域、人文视域、社会批判视域、功能论等对技术认识的不同视角。虽然大家对技术哲学的认识并不统一,甚至差异还比较大。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人类对技术的认识更加深刻了。近现代以来,人类对技术的哲学认识有很多。接下来,我们就从哲学的角度来认识技术,通过对各种技术哲学观点的分析,去认识技术究竟是什么,它的组成要素有哪些,以及技术的属性有哪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