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三峡工程外迁移民适应性影响因素与对策研究-自变量

三峡工程外迁移民适应性影响因素与对策研究-自变量

时间:2023-11-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对以上四个维度的测量,对“离城镇的最近距离”的选择:“>3 km”=0,“1.5 ~3 km”=1,“0.5 ~1.5 km”=2,“≤0.5 km”=3;对“孩子上学便利程度”的选择:“>3 km”=0,“1.5 ~3 km”=1,“0.5 ~1.5 km”=2,“≤0.5 km”=3;“就医的便利程度”的选择:“>3 km”=0,“1.5 ~3 km”=1,“0.5 ~1.5 km”=2,“≤0.5 km”=3;对“饮用水水源类型”的选择:“河塘水”=0,“井水或地下水”=1,“自来水”=2。

三峡工程外迁移民适应性影响因素与对策研究-自变量

在综合前面理论综述的基础上,作为影响三峡工程外迁农村移民社会适应性的影响因素可以划分为移民政策、移民及家庭基本信息、生产环境、居住环境、社会环境和文化环境等六类。

1)移民政策

移民政策是指中央和省市地方政府为了动员、支持三峡工程农村移民外迁制定的奖励性、鼓励性的政策和措施。包括以下三方面:

一是安置方式。本书主要是指外迁移民居住地是集中在一个地方安置,划定为单独的移民行政村组,这种安置模式称为“集中安置”;或3 ~4 户作为一个移民安置单位分散安置到安置地村组,这种安置模式称为“分散安置”[22]。根据被调查对象的具体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对于该项的测量,选择“分散安置”=0,选择“集中安置”=1。

二是移民后期扶持政策落实情况。主要是指对移民恢复生产的优惠政策,在移民后3 年内,对移民的农业税的减免政策的执行,支持移民创业银行无息贷款的落实,对农村移民生产恢复、扶持资金的落实以及安置地政府对移民拓展就业渠道、增加家庭收入的相关措施的落实。被调查对象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对应选择“没有获得过后期扶持政策的支持”或“获得过后期扶持政策的支持”。对于该项的测量,选择“没有获得过后期扶持政策的支持”=0,选择“获得过后期扶持政策的支持”=1。

三是移民安置政策落实情况。主要是指解决移民安置地移民生活条件、生产条件的保障政策的落实和移民搬迁补偿标准的执行情况。被调查对象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未落实”或“已经落实”。对于该项的测量,选择“未落实”=0,选择“已经落实”=1。

因此,基于前面的理论综述,本书把移民的安置方式、移民后期扶持政策的执行情况、移民安置政策的执行情况作为移民政策的三个维度来研究。

2)移民及家庭基本信息

移民及家庭基本信息是指移民个体的情况,包括移民心态(是否愿意外迁)、接受教育程度、职业、家庭迁出人口、家庭经济收入等情况;本书把移民心态、接受教育程度、职业、家庭迁出人口、家庭经济收入作为移民及家庭个性特征自变量的五个维度来研究。对于移民心态的测量,被调查对象根据移民安置前的心态的实际情况,选择“愿意搬迁”或“不愿意搬迁”,选择“不愿意搬迁”=0,选择“愿意搬迁”=1;对于接受教育程度的测量,选择“文盲”=0,选择“小学”=1,选择“初中”=2,选择“高中及其以上”=3;对于职业的测量,选择“务农”=0,选择“务工(非技术型)”=1,选择“务工(技术型)”=2,选择“自己经营”=3;对于“家庭迁出人口”的测量,选择1 ~2 人=0,3 ~4 人=1,4 ~5 人=2,6 人及以上=3;对于家庭经济收入的测量,选择“与迁出地差”=0,“与迁出地基本一样”=1,“比迁出地高”=2。(www.xing528.com)

3)生产环境

生产环境的适应主要是指移民通过社会化,调整发展经济的行为模式和心理状态,以适应新的生产环境的过程[23]。生产环境包括耕地质量、耕地灌溉设施等条件。本书在研究的过程中,把耕地质量、耕地灌溉设施作为生产环境适应自变量的两个维度来研究。在测量过程中,对于耕地质量(与迁出地比较)的测量,被调查者选择“比迁出地差”=0,“与迁出地基本一样”=1,“比迁出地好”=2;对于耕地灌溉设施(与迁出地比较)的测量,被调查者选择“比迁出地差”=0,“与迁出地基本一样”=1,“比迁出地好”=2。

4)居住环境

居住环境主要是指移民安置地居住的生活条件。包括离城镇的最近距离、孩子上学便利程度(距学校的距离)、就医的便利程度(距卫生院最近距离)、饮用水水源类型等。为了便于考察研究,本书把以上四个维度作为居住环境适应的自变量来研究。对以上四个维度的测量,对“离城镇的最近距离”的选择:“>3 km”=0,“1.5 ~3 km”=1,“0.5 ~1.5 km”=2,“≤0.5 km”=3;对“孩子上学便利程度(距学校的距离)”的选择:“>3 km”=0,“1.5 ~3 km”=1,“0.5 ~1.5 km”=2,“≤0.5 km”=3;“就医的便利程度(距卫生院最近距离)”的选择:“>3 km”=0,“1.5 ~3 km”=1,“0.5 ~1.5 km”=2,“≤0.5 km”=3;对“饮用水水源类型”的选择:“河塘水”=0,“井水或地下水”=1,“自来水”=2。

5)社会关系

社会关系的适应主要是指安置地社区居民对本社区地域和人群集合的认同、喜欢和依恋的关系[24]。主要包括移民与安置地居民正常往来情况、移民与当地干部正常往来情况、移民与移民之间的正常往来情况等三个维度。对移民与安置地居民正常往来情况的测量,选择“没有或偶尔有(1 ~2 次/年)”=0,“有(3 次以上/年)”=1;对“移民与当地干部正常往来情况”的测量,选择“没有或偶尔有(1 ~2 次/年)” =0,“有(3 次以上/年)” =1;对“移民与移民之间的正常往来情况”的测量,选择“没有或偶尔有(1 ~2 次/年)”=0,“有(3 次以上/年)”=1。

6)文化环境

文化环境的适应是指适应当地社会文化的能力,是否与当地人进行有效的接触。从自己熟悉的环境进入一个完全不熟悉的环境。文化环境适应包括思维模式、习惯、语言、价值取向、与人交往方式成为社会适应的首要选择[25]。本书把“语言差距(与迁出地比较)”和“风俗习惯(与迁出地比较)”作为考察文化环境适应的两个维度。在对“语言差距(与迁出地比较)”维度进行测量中,选择“有差异”=0,“没有差异”=1;对“风俗习惯(与迁出地比较)”测量,选择“有差异”=0,“没有差异”=1。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