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人脑与人工智能学习的机理差异及研究

人脑与人工智能学习的机理差异及研究

时间:2023-11-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人的学习机理也许与记忆的机理有关。人工智能学习的核心是统计,而统计方法适用的范围是线性稳定系统,对非线性不稳定系统用统计法是不合适的,这在第12 章中已经讨论过。神经系统不知道如何进行“统计”,神经脉冲序列符合S 空间的规律,但不一定符合统计规律。人工智能学习的过程实际上是不断调整参数,使系统成为较为“理想的”系统。

人脑与人工智能学习的机理差异及研究

人在学习听语音时,没有用数据库。小孩要听懂大人说话,只要听懂一个人的话,就能听懂其他人同样的话;成人学听外语,也没有采用数据库,只要听懂一个人说英语,就能听懂所有说英语的人说的话。这并不说明人脑学习时需要的样本量小,人脑的适应性好,而说明人的学习根本不是依靠统计的。人的学习机理也许与记忆的机理有关。

人工智能学习的核心是统计,而统计方法适用的范围是线性稳定系统,对非线性不稳定系统用统计法是不合适的,这在第12 章中已经讨论过。神经脉冲不符合统计规律,脑本身不符合统计规律,脑也不懂如何采用统计规律(至少到目前还没有看到关于此的文章)。以统计为核心的种种方法,如模式识别参数估计、随机预测等等,表面上看很像学习,而实际上是信息处理,是从噪声中提取信息的一种方法,它们与生物神经系统的学习实际上是两回事。神经系统不知道如何进行“统计”,神经脉冲序列符合S 空间的规律,但不一定符合统计规律。正如埃德尔曼在《意识的宇宙》中提出的选择标准受到很多人质疑一样,神经系统根本不知道目标函数是什么,也不知如何进行最优化[4]。(www.xing528.com)

人工智能学习的过程实际上是不断调整参数,使系统成为较为“理想的”系统。这与神经系统存在可塑性似乎有些相关,但是神经系统可塑性的变化基本上是单向的。如突触的可塑性仅仅与通过信号的次数有关,也就是说,不断有信号通过,则突触连接强度就会增加,如没有信号通过,随时间推移,突触连接强度就会慢慢减弱,连接强度并不与信号大小有关。也即通过一次又一次学习,突触只能不断地单向加强连接强度,而不会双向地调整(增加或减少)连接强度,使连接强度趋向一个“最佳值”。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