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实现两网络的信息关联?文献中提到较多的方法是同步,本书提出的新方法是L 效应。用L 效应解释“联想和绑定”是否正确?是否比用同步解释更合理些?我们可通过以下两点来比较同步与L 效应。
(1)从信息角度讲,代表两个不同信息的神经脉冲序列一定不是相同的或相近的,如何同步两个完全不同的脉冲序列?同步的结果是什么?同步只是把两系统的输出信号合并为一个信号,系统参数必须满足一定条件才能实现同步,一旦这种同步实现了,同步的路径应该是一定的。当然,现在讨论的同步和共振已经有很大发展,例如在非线性动力学中还有混沌同步、随机共振等,这就大大降低了同步共振的要求。不过虽然产生共振的条件放宽了一些,但是这些同步和共振还是有一定的结构和参数等方面的要求。如果是通过同步产生联想或绑定的,那么说明凡是能产生联想的事件,它们的参数一定“相关”?这已经不像联想行为了。而且在一定条件下,按同步原理,信号的合并也是确定的。因此两串脉冲同步后,信号是确定的。但人的联想和绑定可以是多种多样的、不确定的。人们可以随时随地开始或停止联想,同步和共振能随便开始或停止吗?相对地,L 效应并不受这些确定性的限制。(www.xing528.com)
(2)从S 空间编码理论看,在我们的讨论范围内,是不允许存在稳定的不动点、稳定极限环的,否则神经脉冲序列很难实现排序,特别是在很相近的信号区分上。同样,如果两条任意的脉冲序列能随便同步,这也会大大影响神经系统的分辨率。如果认为神经系统是定量的,且是具有高分辨率的定量系统,就应该避免同步之类的情况发生。而L 效应建立起来的路径常常是可变的。姚明学投篮,要“动脑”考虑目标(篮筐)的远近和方向来决定投球的姿势和用力大小。投篮多次养成了习惯后,便不一定每次都要动脑了,实际上此时联想和绑定的路径也在变,这就解释了联想和绑定的多样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