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双耳多普勒效应差的研究成果

双耳多普勒效应差的研究成果

时间:2023-11-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蝙蝠等生物用发声器官与听觉器官构成了多普勒效应的测量系统。双耳多普勒效应是指动物的双耳对多普勒效应的测量结果有差异。双耳多普勒效应可以分为主动和被动两种。由于目标物在飞行中相对于两耳的速度不同,这就产生了双耳多普勒效应差。这种差别就是主动双耳多普勒效应。当m1 趋向于零时,表明飞行物在无穷远,此时Δf 也趋向于零,这表明飞行物在很远处时蝙蝠的双耳多普勒效应差为零。

双耳多普勒效应差的研究成果

什么是双耳多普勒效应蝙蝠等生物用发声器官与听觉器官构成了多普勒效应的测量系统。双耳多普勒效应是指动物的双耳对多普勒效应的测量结果有差异(不考虑误差)。要证明蝙蝠是否有能力利用双耳多普勒效应,需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双耳多普勒效应究竟有多少频率差;二是神经系统是否能分辨出这样的频差。

双耳多普勒效应可以分为主动和被动两种。主动多普勒效应是蝙蝠发出声音,声音到达目标飞行物再反射回来。由于目标物在飞行中相对于两耳的速度不同,这就产生了双耳多普勒效应差。这种差别就是主动双耳多普勒效应。如果蝙蝠本身不发出声音,只有目标飞行物发出声音,这也构成双耳多普勒效应,称为被动双耳多普勒效应。如果只考虑双耳多普勒效应,则主动和被动是一样的。蝙蝠双耳多普勒效应原理如图8.8所示。其中,L和R 分别代表蝙蝠左、右两耳,O 为坐标原点(两耳中点),B 是目标声源(飞行物,如小虫)。

图8.8 双耳多普勒效应原理

单一声道多普勒效应可按下式计算:

式中,f0——声源B 的发射频率;U——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假定在空气中传播速度为340m/s;V1——声源B(飞行物)的运动速度;α1——声源与接收器连线LB 与V1 运动方向的夹角;V2——接收器(R 和L)的运动速度;α2——声源与接收器连线LB 与V2 运动方向的夹角。

按式(8-4)可分别求出两耳多普勒效应:

式中,α′1——声源与接收器连线RB 与V1 运动方向的夹角;α′2——声源与接收器连线RB 与V2 运动方向的夹角。

双耳多普勒效应差为

从图8.8中可以求出

(www.xing528.com)

γ、β1、β2 变量如图8.8所示,γ 是蝙蝠飞行方向角,β1、β2 分别表示飞行物位置方向角和飞行物运动方向角。m1 和m2 是反映飞行物距离双耳的距离和方向的量:

因此有

对式(8-14)进行下列分析。

(1)当γ=90°时,说明蝙蝠飞行方向是头部正前方。此时,m1=m2。式(8-14)就成为

(2)在上述条件下同时有β2=90°时,说明飞行物朝着蝙蝠正前方向飞来。此时,式(8-16)后面括号中成为(cos(+m1)-cos(-m2))。

由于m1=m2,所以此方括号中值为零,Δf=0,这表明两耳的多普勒效应差为零。

(3)当β2=0 时,式(8-16)成为

此时根据Δf 的正负就可以确定飞行物相对蝙蝠是向左还是向右飞行。飞行物运动速度V1 越大,Δf 也越大。m1 越小表明目标物距离越远,Δf 也越小。当m1 趋向于零时,表明飞行物在无穷远,此时Δf 也趋向于零,这表明飞行物在很远处时蝙蝠的双耳多普勒效应差为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