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伦特提出的几个问题中[8],还有一个是“为什么是这样的形式?”。我们可以尝试从S 空间编码的优越性和系统的适应性来讨论。
1.模拟编码和数字编码相结合的特性
脑科学家都知道脑中充满了神经脉冲,而且脉冲的波形都是一样的。神经脉冲本身并不携带也不可能携带信息,神经信息是携带在神经脉冲之间的时间间隔中的。时间间隔是连续可变的,所以神经信号属于模拟信号。但是仅以两个脉冲之间的时间间隔作为信号,在分辨时间长短上会产生“读出”困难,神经编码很难具有高分辨率,即不能靠时间间隔来携带微小变化的信息。为了达到携带微小变化的信息的目的,神经系统采用一串脉冲序列作为信息,因此对每两个神经脉冲之间时间的分辨率要求很低,精细分辨靠的是后面一长串脉冲序列,从以下距离公式可以看出这一点(见第5 章分析):
只要脉冲序列足够长,也就是i 趋向足够大,就可以分辨出极细小的变化,这是一个非常巧妙的编码方式。
2.按时间延迟特性编码可克服很多噪声干扰
现有的模拟系统都以幅值作为信号,如模拟电路中都以电压或电流作为信号,这种信号很容易受到其他噪声干扰而改变幅值。按系统延迟特性,对于任何系统,当输入信号延迟一个Δ 时间时,输出也一定延迟一个Δ 时间。任何系统参数的变化,都不会影响Δ 的变化(见第5.12 节)。在电路中找不到时间放大器或时间衰减器,也没有时间干扰器,这说明用时间(如脉冲间时间间隔)携带信息具有很强的抗干扰能力。
3.S 空间编码更适合不稳定和不确定的系统
神经系统本身的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使信息编码完全不可能按确定性理论来编码。因此只能依靠像S 空间这样的理论来实现编码。由于不稳定系统存在初值敏感性和参数敏感性,因此极小的系统参数变化干扰,就会导致系统输出轨道的大变化,使输出轨道具有不确定性。只有采用S 空间分析才可以克服这一不确定性。请注意表5.2中每一串有限的符号序列实际上都代表了一大群神经脉冲序列(理论上是无限多序列)。
神经系统所携带的信息是模拟量而不是数字量。而S 空间的脉冲序列是不确定的,它所代表的量是相对量。目前的计算机是数字式的,它所代表的是绝对数字量。(www.xing528.com)
4.高效编码
神经系统编码还有一个很大优点就是编码效率很高。原来有不少人认为,人脑的信息处理速度快主要是因为平行计算,实际上这一观点是不完善的。只有100 多个神经元的线虫的反应并不比人慢,但是线虫不可能是靠平行计算的。
应该说,神经系统信息处理速度快的主要原因有:神经系统是模拟系统,肯定比数字系统快;神经系统利用了高效编码。文献[18]指出,人的神经编码中一个神经脉冲大小大约相当于5.8 比特(bit)。我们用S 空间原理也做了电路试验。英文有a 至z 共26 个字母,必须用5 位二进制数字来编码。如果要把“neural coding”这一组不计空格共12 个字母的字串进行编码,需要12×5=60 位二进制码(在计算机中用60bits 表示)。如果用通信信号的1 个周期来表示1 个字母,则需要60 个周期来表示“神经编码”。在数字电路中表示它,需要60 个高、低电平。而根据实验估算,在神经系统中只要6~7 个脉冲就能表示它。
要处理1 个信息或传输1 个信息,神经系统是处理6~7 个脉冲,而二进制码是处理60 个0 或1。显然后者的处理速度大大下降,这一差距在处理大量信息中表现得更为突出。
5.能耗比较
由于采用了脉冲序列,同时又用高效编码,脉冲序列编码的能耗将大大减少。与数字电路中以一个周期为一个比特相比,脉冲序列编码的能耗至少减少了一个数量级,这完全符合生物系统的需要。看来对生物系统,要靠许多神经元的信号来表示一个信息的高能耗的编码方式(如群体编码)是不太可能的。
6.可抵御高频和低频噪声
每一神经元都是累积—释放系统,这种系统原则上是一个低通滤波器,所以对高频信号有过滤作用。S 空间理论可以去掉变化慢的干扰,如温度漂移。神经系统中最大的噪声危害应该是低频脉冲序列,但神经系统又有特殊的方法能把这种低频噪声去除(关于噪声的分析见第11 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