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该说频率编码理论有些道理。因为人的各种感觉器官受外界刺激后都变为电信号,它们的波形基本上都如图5.1所示,符合可排序电流或电压曲线(见第4 章)的模拟信号(即阈值以下的模拟电流或分级电位)。而由模拟电流产生的脉冲序列,其频率曲线也是可排序的。从嗅觉系统分析(见第7 章)可看出,嗅觉系统的频率曲线类似于图5.1。假定图5.1中是频率曲线,则感觉系统的每条频率曲线的平均频率的排序规律也与图5.1相一致。
严格地说,由于感觉细胞的阈值以下的模拟电流的曲线是可排序的,所以它们可以变为脉冲信号,这一环节是符合频率编码规律的,大量生物实验都反映了这一点。因此,至今频率编码都没有被否定。只是这种平均的计算方法在有限时间窗口内会比较粗糙些。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通过S 空间理论能分析出频率编码理论的可信性,同时有关频率编码的实验研究可以证明S 空间理论的适用范围,这也说明S空间编码理论的可信性。(www.xing528.com)
S 空间神经信息编码应该属于时间编码的一种。现有的时间编码只研究不同刺激下产生的不同脉冲序列在时间轴上的分布,S 空间编码理论认为脑中神经脉冲序列可以排序,而且从距离公式可看出这些脉冲序列具有连续性,这为解释脑能精细地分析小变化信号的行为奠定了基础,而现有的时间编码没有讨论到这一点。
S 空间编码理论是以神经回路为基础,以神经脉冲序列为信息单元的。它是根据神经元输入输出的关系推导出来的,它与群体编码理论是相矛盾的。群体编码较多的是从实验统计得出,没有严格条件限制,理性上的依据较少。群体编码类似脑电图。目前脑机接口都采用脑电图,但是脑电图根本不具备4 个标准,因此看来群体编码很难达到4 个标准。按4 个编码标准来衡量,S 空间神经信息编码理论更有理由成为真正的神经信息编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