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傣族看来,人是自然的产物,有谚语称:森林是父亲,大地是母亲,田地间谷子至高无上。人与自然的排列顺序是林、水、田、山、人,傣族的生态观认为:没有森林就没有水,没有水就没有田,没有田就没有粮食,没有粮食就没有人的生命。傣族人民对生态平衡有深刻的认识,人与动植物、动物与植物、动物与动物、植物与植物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在整个生态系统中,森林是排在第一位的,正所谓“万物土中长,森林育万物”,森林具有生态系统的决定意义。
“祭龙”“祭竜”“祭陇”和“祭垄”都是汉语和傣语相联的复合词,“祭”为汉语无疑,龙、竜、陇、垄等皆出自傣语音译“long”(原意为“森林”),傣族地区除了家神神位外,寨神、勐神多立有如傣族住房“干栏”式的神宫(一般不过高2m,宽、阔1m多),无论寨神、勐神的神宫或神位所在地,无一例外是大片常绿树林,这片树林则称“奄色”,意指“神林”,就是“神居住的地方”,“竜林”所覆盖的山,自然就称为“龙山”“竜山”(朱德普,1991)。竜林里的树木、花草、禽兽也就成了“神物”。傣族经典书籍《土司警言》中提到“不能砍伐龙山的树木,不能在龙山建房,否则会触犯神灵”,任何人都不能随意进入采集、狩猎、伐木,即使是落地的枯枝也不敢拾起当柴薪,成熟的果子无人敢采摘。可见人们对龙林怀有强烈的畏惧心理,自觉遵守竜林的自然约法,无人犯禁,使竜林里的自然资源得到很好的保护。千百年来,傣族群众不仅尊重、崇拜竜林,而且还要定期祭祀,祈求神灵赐予他们健康和幸福(刘荣昆,2011)。
傣族人死后往往进行火葬,火葬后的墓地周围的森林称为“竜披”(意为“鬼林”),与“竜色”(神林)均可简称“奄”,但两者有本质的区别,墓地的奄林是从来不祭祀的,除了寨子有人死后抬入墓地进行埋葬之礼外,平时再没有人进入坟地(朱德普,1991)。(www.xing528.com)
傣族地区的竜林作为傣族心灵深处的一片圣土,在保护生态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几乎每个傣族村寨周围都有竜林,傣族村寨的林木格局为:竜林—坟林—竹林—佛寺园林—经济植物园林,竜林和其他林木一起构成了傣族村寨多样化的林业生态系统,而竜林面积较大、物种丰富,是整个林业生态系统中较重要的一环(刘荣昆,2011)。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