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基于翻转课堂模式的深度学习实践研究

基于翻转课堂模式的深度学习实践研究

时间:2023-11-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模式构建笔者在经验教学理论、深度学习理论、教育目标分类理论、教学设计理论指导下,借鉴艾瑞克DELC深度学习路线、杜威的U型学习过程和三阶段翻转教学流程,以深度学习的高阶思维特征为核心,构建了面向深度学习的U型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基于翻转课堂模式的深度学习实践研究

(一)模式构建

笔者在经验教学理论、深度学习理论、教育目标分类理论、教学设计理论指导下,借鉴艾瑞克DELC深度学习路线杜威的U型学习过程和三阶段翻转教学流程,以深度学习的高阶思维特征为核心,构建了面向深度学习的U型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面向深度学习的U型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由内而外分为三个层级:目标层、理论层和应用层。其中目标层是整个模型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理论层是衔接目标层与应用层的桥梁和中介;应用层为实现深度学习目标提供了具体的、可操作的课堂教学活动。

此外,在学的方面,该模型符合学生在深度学习实现过程中由浅入深的认知特点,引导学生在知识内化、系统关联以及建构反思的过程中达成深度学习目标;在教的方面,该模型依托U型学习过程设计了九项教学活动,以此对应深度学习路线,各项教学活动之间环环相扣,让学生在获得良好的认知体验过程中逐渐走向深入,具有较强的实践指导意义。

(二)模式解读

1.目标层

位于内环的目标层是整个模型的核心,是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设计和实施的起始点,也是落实深度学习目标是否达成的最终依据。根据翻转课堂下面向深度学习的高阶思维特征,细分为批判理解、信息整合、知识建构、迁移应用和问题解决五项指标,围绕此目标导向组织课堂教学,有利于更好地达成预期深度学习效果,促进学生高阶思维能力发展。

2.理论层(www.xing528.com)

理论层在目标层和应用层之间架构了理论桥梁,依据杜威的经验教学理论及三阶段翻转教学流程,将翻转课堂划分为课前还原与下沉、课中经验与探究和课后反思与上浮三个阶段,用来指导翻转课堂具体教学活动,进而实现深度学习目标。其中,课前还原与下沉阶段是结构式内化的过程,要求学习者在生活化的环境中习得新知识后,感受知识脉络并联结新旧知识;课中经验与探究阶段是促进高阶思维发展的核心环节,学习者通过体验、合作探究、对话等方式进行系统化关联,以深度加工整合知识;课后反思与上浮阶段是学生建构个体知识,开展新的认知活动,通过情境式迁移解决实际问题。这三个阶段由浅入深,呈递进式关系,形成一个周期,其生成的知识和经验作为新的资源又作用于下一周期的始端,通过不断修改和完善,优化翻转课堂深度学习效果。

3.应用层

应用层在理论层指导下,为实现目标层的深度学习效果提供了可操作性的具体教学活动,对于翻转课堂实践教学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该层级依托U形学习过程和深度学习路线,对理论层的三个阶段分别设计了三项具体的教学活动。

课前还原与下沉阶段需要将学习者已形成的、潜在的学习需要充分调动起来,使其在内在动力驱使下朝着期望目标努力,通过自身学习和活动,不断比较分析、抽象概括和归纳演绎,一步步提升自己的认知高度,使得学习者对知识理解从最开始模糊的、混沌的、无组织状态经过知觉转换到有结构、有目的、有组织的状态。对此,该阶段主要包括任务驱动、在线学习和学情诊断三个环节。

课中经验与探究阶段需要学习者深度参与协作学习活动,围绕复杂的教学情境,按照一定的目标,建立合作小组,使得具有不同学习基础的学生形成学习共同体,在协作参与的过程中建构一个动态的学习空间,在群体认知交汇和冲突平衡中,慢慢形成共同的愿景和归属感。通过个体建构和协作建构的方式,运用相关知识及策略等,经过一系列的思维操作,促进知识和观点共享,建立集体智慧,最终使问题从起始状态转变为目标状态。对此,该阶段主要设计了情境体验、协商互助和展示分享三个教学环节。

课后反思与上浮阶段中,学习者在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及知识整合的基础上与环境、同伴进行交互,在新旧经验的双向作用下建构个体知识,并主动审视、判断、分析、调整和改造个体建构知识的过程及结果。在该阶段学习者需要超越对知识的表层学习及简单技能习得,而是追求面向不可预测的相似问题情境时的复杂性表现以及蕴含的态度、动机及价值观等。对此,该阶段包括总结巩固、多元评价和反思提升三个环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