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献调查分析
随着翻转课堂在全球范围内迅速“走红”,如北京大学汪琼教授团队为了解全国高校翻转课堂实施情况,借助电子问卷形式,对参与中国大学慕课平台上的《翻转课堂教学法》课程的慕课用户进行在线调查,调查范围涉及全国各地多个学科,共收回995份有效问卷,调查结果显示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我国已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并被大面积应用于教育教学实践中,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大家认可并期待翻转课堂教学效果。从理论上看,引发教学结构、师生角色、学习方式等一系列变革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确为促进学生深度学习提供了有效的外部支持,但是在实践探索及发展后期,也出现了一些小问题,由此引发了不少研究者对翻转课堂本质及有效性的探讨,对翻转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重新审视,使得关注点从形式过渡到内容,从简单能力习得转向高阶思维能力提升[1]。
基于文献调查研究,发现目前翻转课堂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仍然面临诸多问题,如过分注重课前微课设计;信息化资源仅仅拓宽了学习的广度而非深度;课中缺乏深层活动设计;学生协作浅层化等,从而影响翻转课堂的深度学习效果。可见,翻转课堂要想真正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突破当前的时序重构表象,仍然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1.问卷调查分析
(1)问卷说明
为了解目前高校翻转课堂教学实践效果,掌握学生深度学习现状,本研究从学生角度出发,以问卷形式调查H高校在校全日制硕士研究生,研究范围包含教育学院等16个学院类别。
问卷结构包括三部分内容:学生基本信息、翻转教学现状和深度学习现状,具体情况如下。
第一部分:学生基本信息。一共4道题,具体包括学生性别、年级、所在学院以及一道调查学生是否体验过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跳转题,若回答“是”,则继续作答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内容;若回答“否”,则跳转至第三部分深度学习现状调查。目的是了解调研学生的基本信息,确保调研范围及调研对象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第二部分:翻转教学现状。一共7道题,主要从翻转课堂与传统课堂对比、学生对翻转课堂目标、内容、活动、评价、效果的态度、满意度以及存在的问题方面进行调查。目的是通过学生的第三视角更客观地了解翻转课堂教学现状,发现其存在的问题。
第三部分:深度学习现状。一共20道题,参考陈明选、张康莉的《硕士研究生深度学习现状调查问卷》,采用李克特五级量表,即非常不同意、不同意、一般、同意和非常同意,所占分值依次为1、2、3、4、5,从深度学习认识、学习动机、学习投入、学习策略四方面进行测量。目的是了解该校实施与未实施过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学生深度学习水平,为优化翻转教学模式,提高该校教学质量提供依据。
(2)信效度检验
研究在形成正式问卷之前,首先运用SPSS软件对预试问卷进行信效度检验,以保证正式问卷具有较高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信度分析:信度是指问卷结果的整体可靠性或一致性程度,通常使用SPSS软件中的克隆巴赫系数(α系数)来测量,α值越高信度越高。对照吴明隆提出的内部一致性信度系数判定标准:信度系数大于0.8,表明信度非常好。本研究对预试问卷中的题目进行信度检验,α系数值为0.815,在0.8以上,说明问卷具有较高的可靠性,问卷结果较能反映学生的真实想法。
效度分析:内容效度指的是测量题目的适用性和代表性,常采用专家评价法。本次问卷设计根据国内外已有深度学习测量问卷,如陈明选、张康莉的《硕士研究生深度学习现状调查问卷》和王全亮的《网络环境下大学生深度学习现状及影响因素调查问卷》,结合翻转课堂的特点及研究需要编制而成,并与导师不断商讨和完善,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保证了问卷具有良好的内容效度。
结构效度是指测量结果与测值之间的对应程度,常采用因子分析,对问卷中的题目运用SPSS软件中的“KMO和Bartlett的球形检验”进行适应性分析。
综上,《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深度学习现状调查问卷》的信效度均较高,符合开展相关研究的具体要求,可以进一步开展数据统计分析。(www.xing528.com)
2.调查结果
本次问卷借助问卷星,以电子问卷的形式发放给某高校研究生群体,共收集学生问卷358份,去除6份无效问卷,有效问卷共计352份,有效率高达98.32%。现将问卷数据导入SPS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1)基本信息统计
参与调查的学生在学院分布上,涉及16个学院,分布范围较广,能从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该校的翻转课堂教学现状及深度学习现状。其中,教育学院所占比重最大,参与人数较多。在性别分布上,女生人数所占比例约为男生人数的2倍,这与师范类高校女多男少的情况有关;在年级分布上,被调查学生在研究生3个年级均有涉及,数据相对全面;在翻转课堂实施情况上,75.85%的学生体验过该模式,能针对翻转课堂的深度学习情况进行有效评价,24.15%的学生则基于目前自身的深度学习水平做出判断。
(2)翻转课堂教学现状分析
问卷第二部分是调查267名体验过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学生,从翻转教学目标、资源、活动、评价等方面了解翻转教学现状存在的问题。
从翻转课堂模式的态度及满意度方面来看,85.61%的学生认为翻转课堂相比传统课堂来说效果更好,并且认为有必要改变传统的以教为主的教学形式,继续实施翻转教学。但就目前翻转课堂教学效果,表示满意和非常满意的学生仅占总人数的1/3,可见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确改善了传统教学质量,但是远远没能达到人们的预期,还有很大提升空间。
从翻转课堂教学目标存在的问题来看,超过一半的学生认为课前课中目标无联系,相互分离;43.55%的学生认为课前课中目标重复,无递进关系。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教师对翻转教学目标定位不够清晰,根据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理论,翻转课堂课前应定位于解决记忆、理解层面的浅层学习目标,课堂定位于提升应用、分析、评价、创造的高级教学目标。
从翻转课堂教学活动存在的问题来看,62.54%的学生认为教学活动设置太简单,59.55%的学生认为教学活动目标不清晰。课中是知识内化的关键环节,教学活动作为实现深度学习目的的载体,在设计时需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学生交流和思考,且教学活动设计要考虑学生的认知发展特点,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地带领学生逐步走向深入。
从翻转课堂教学评价存在的问题来看,62.90%的学生反映课前自主学习无反馈。课前自主学习质量是保证翻转教学成功的前提,教师需提前了解学生的知识习得水平,才能有针对性地设计课上教学活动,然而在实践过程中,学生自学是在线上进行,部分教师虽然通过线上教学平台数据了解学生学习情况,但仅仅停留在任务是否完成以及答题正确率上,缺乏对学生学习行为的过程性分析以及对讨论区学生作答的及时反馈。
(二)访谈调查分析
笔者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补充设计了教师访谈提纲和学生访谈提纲,以更全面地了解高校翻转课堂教学成效及学生的学习体验。教师访谈以邮件、面对面的形式,按照不同学院类别,选择了5位实施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教授作为访谈对象,从翻转课堂实施现状及与深度学习的关系方面进行深入调查;学生访谈以QQ、微信、面对面形式,从参与问卷调查的学生中,按照1∶1∶1的比例,分别抽取研一、研二、研三年级各2名参与过翻转课堂教学的研究生,共6名同学作为访谈对象,从对翻转课堂模式体验满意度以及深度学习现状方面进行深入调查。
通过整理师生访谈结果,发现受访教师和学生一致认为翻转课堂时序重构的本质是实现深度学习,并且赞同翻转课堂能够促进学生高阶思维的发展。但是就实际教学效果而言,他们认为虽然翻转教学改变了传统教学样貌,促进了学生个性化发展和思维品质提升,但是距离预期效果还存在一定差距。
就教师而言,影响翻转课堂教学效果的因素有以下几点:①翻转意识较强,但行动力较弱。高校教师具备较高的专业基础和实践能力,在思想意识上也能够推陈出新,结合时代发展。但是高校年轻教师较年长教师而言,自身担任更多的教学和科研项目,时间和精力或多或少会受到影响。②翻转局限于教学流程转变,这是目前翻转教学实践中突出的问题。实际上,时序重构仅是翻转课堂形式上的转变,操作起来也并非难事,但是翻转的本质是实现深度学习,它需要教师根据实际情况精心设计旨向核心素养的多维度教学目标,引发有机整合的结构化教学内容,激发问题解决的协作化教学活动,促进个性学习的多样化教学策略和围绕自身发展的多元化教学评价。③翻转教学准备不充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四大支柱之一是经过设计的学习内容,其课前、课中、课后三环节之间在目标、内容、活动、评价上应该是由浅入深,层层递进,相互对应,符合学生认知结构特点。但是在实践中,往往会出现目标与内容不一致,资源与效果不匹配,问题情境与知识背景脱节,课堂教学活动不够深入等现象,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教师对促进学生深度学习的教学设计未能给学生有效学习带来实质变化。
就学生而言,造成其深度学习不够的原因有以下几点:①课前自主学习动机不足。学生的自主性是保证翻转课堂实施效果的基础和前提,其内部学习动机是推动学生进行深度学习的稳定动力。由于课前自主学习一般是借助网络化教学平台进行在线学习,个别学生反映其在线学习质量会受到网络、设备、环境等外在因素影响。②学习投入度不够。研究生群体受工作、奖学金、科研项目以及环境等外部因素影响,使得其在课程学习中投入度远远不够,其具体表现是线上线下参与度不够,线上同伴间交互少,线下虽参与团队协作,但沟通流于形式。③学习策略欠缺。研究生虽然具备一定的学习能力,但未形成规范有效的学习策略,在对知识间有机整合与批判理解、知识迁移与应用等方面仍存在问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