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人际能力领域提升:有效实践方法

人际能力领域提升:有效实践方法

时间:2023-11-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深度学习人际能力领域方面,主要是发展学习者有效沟通交流能力、协作能力以及领导力。通过实证分析我们发现,首先有效沟通交流能力对深度学习能力影响较大,权重值为14.2%,因此,致力于有效沟通交流能力的发展是提升深度学习能力的重要策略;其次是协作能力和领导力,权重值分别为12.2%、9.9%,相对而言,人际能力领域在深度学习能力中占有较大权重。

人际能力领域提升:有效实践方法

在深度学习人际能力领域方面,主要是发展学习者有效沟通交流能力、协作能力以及领导力。通过实证分析我们发现,首先有效沟通交流能力对深度学习能力影响较大,权重值为14.2%,因此,致力于有效沟通交流能力的发展是提升深度学习能力的重要策略;其次是协作能力和领导力,权重值分别为12.2%、9.9%,相对而言,人际能力领域在深度学习能力中占有较大权重。已有研究表明,培养交流以及协作能力最好的办法就是开展小组协作学习,为交流沟通提供便利。在SPOC混合学习中,学习平台以及交互平台运用为学习者深度学习活动的开展提供了丰富的交互支持。

(一)营造对话式学习氛围,加强有效沟通交流能力

社会文化理论认为,学习是以文化为中介的人际的和个体内在发展的过程,学生对世界的理解产生于与他人的互动过程中。的确,经过实证研究,发现在SPOC混合学习环境下,学习者有效沟通交流能力是评价深度学习能力的关键要素,其对深度学习能力影响尤为强烈,权重值为14.2%,二者间路径系数达到了0.935,即学习者有效沟通交流能力越强,其深度学习能力水平越高,该结果与许多研究结论相一致。

深度学习往往产生于高质量的师生、生生互动交流之中,特别强调学习过程中愉悦的情感体验,学习者在民主、平等、和谐、友好的交互环境中进行彼此间积极的交流,能够大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与想法,有利于学习者进行知识的深层次加工;设计与安排形式多样化、内容多元化的讨论交流活动,不断增强学习者交流意愿、熟练掌握沟通技巧、提升共情能力,进而加强有效沟通交流能力,是提升学习者深度学习能力的关键策略。

1.增强个体间的交互,建立平等对话

深度学习的过程可以说就是一个对话的过程,学习者的深度学习是与交流、沟通、协作等活动同时发生的,依赖于学习者与社会、文化的交往,产生于与其他个体的交互之中,有效的个体交互能够对深度学习产生积极的影响,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是有效沟通的基本前提,深度学习视角下的互动应将平等性置于首要位置。在SPOC混合学习环境下,教师要努力营造一种和谐、平等的线上与线下对话氛围,改变学习者孤独奋战、封闭自身和顺从权威的发展范式,要让学习者敢言、能言、善言,构建平等、民主的师生与生生话语权,形成平等的民主关系,提升学习者社会临场感。再者,没有规矩不成方圆。首先,需要教师与学习者一同制定交互规则,例如话语权适当交付到学习者手中,不再由教师独享,学习者同样也能够开启话语权,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互相尊重,这样为学习者提供一个有着较强归属感与认同感的交互环境,鼓励学习者敢言,使更多的学习者参与到互动活动中来;其次,教师为学习者提供丰富的交流互动平台,例如QQ群、微信交流群以及SPOC学习平台的讨论社区,组织学习者之间进行观点交流,参与学习者讨论,并给予及时反馈与评价,对于错误的观点给予及时纠正,对于好的观点给予认同以及肯定,这样可以鼓励学习者在交流活动中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增强交流意识与意愿,提高表达能力;最后,要创造更多的线下真实交流的机会,拉近师生、生生之间的距离,能够增强学习者集体归属感,激发学习者参与线上交流互动的积极性,进而增加深度学习发生的可能性。

2.开展形式多样化、内容多元化的讨论活动

丰富的讨论活动是学习者深度学习的催化剂,是学习者深度参与课堂的关键。SPOC混合学习中,讨论活动需要教师以教学目标为依据进行精心设计。在讨论活动形式方面,例如设计基于项目和基于问题的讨论活动。在讨论内容方面,无论是基于项目的讨论活动,还是基于问题的讨论活动,需要教师在进行设计之前,充分挖掘教材主旨内容,所选项目或是问题要服务于课程核心。对于项目内容,一般而言需要教师对教学内容的重难点进行深度解读,以此为依据进行项目设计,切忌甚难,又不能过于简单,简单到仅仅依靠单个学习者就能完成,这样的互动意义甚微。因此,教师需要清晰了解学习者的最近发展区,做到心中有数,设计个性化、多元化、具有适度挑战性的项目。对于问题内容,需要选取学习者高度感兴趣、稍有难度的问题,可通过讨论交流互动的形式进行解决,讨论中学习者积极发表见解,进行思维碰撞,在交流中察言观色、感知同伴情感,从他人角度看待问题,更好地理解他人观点,与同伴产生共鸣。这样形式多样化、内容多元化的讨论活动能够激发学习者讨论的热情,吸引学习者积极参与讨论活动,使学习者拥有持续的学习动机,增强交流意愿,熟练掌握沟通技能,增强沉浸体验,全身心投入到深度学习中。

(二)构建协同学习小组,提高协作能力

最终分析结果表明,协作能力占有12.2%的权重,是评价深度学习能力的重要因素,二者间路径系数为0.806,对深度学习能力的影响也是显著的,主要体现在学习者是否愿意建立并维持团队、是否能够与团队成员形成共同理解、是否能够配合团队成员完成任务、是否具有高度责任感。当然,培养协作能力最好的途径就是构建协同小组,协同学习小组孕育着丰富的智慧潜能,是以自愿参与为前提,由学习者与助学者组成的学习型组织,其不同于由教师运用灌输式知识传授方式的传统课堂,协同学习小组构建能够吸引学习者更加积极地参与到学习中,通过个体间团结协作学习促进知识、经验碰撞,促进知识协同构建,是实现深度学习的有效载体。与此同时,学习者有更多的机会与同伴交流,得到同伴反馈和向同伴学习,使协商、妥协等技能得到锻炼,发展协作能力,有利于深度学习的发生,实现深度学习能力提升。

1.合理进行分组,建立并维持团队组织

在SPOC混合学习中,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协同学习小组建立。首先,教师、助学者要根据小组任务的复杂性、任务时间周期、学习者的特征确定小组成员数量;从以往以单一的成绩为依据,转变为以学习者学习风格、起点能力、性别等为依据;分组过程中同样需要遵循“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规则,使组间形成公平的竞争,使组内形成“以优带差,逐步追赶,共同进步”的局面;其次,协作始于认识与认同,在构建小组之后,安排学习者在线下面对面课堂中进行自我介绍与展示,增进小组成员间了解,消除学习者陌生感与孤独感,使之尽快融入小组中;最后,开展小组长竞选活动,并制定组内规章制度,如发生观点冲突后的协商制度、奖励制度、角色划分规则,以维持团队组织,增强小组成员的协作意识。(www.xing528.com)

2.合理进行角色划分,形成良好配合

在协作学习中,角色指导着学习者的学习行为,学习者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小组成员之间相互配合,明晰自己的职责,将协同知识构建与协作问题解决作为共同目标。可见,角色在协作学习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角色划分是否得当,影响着学习者间协作效率,影响着学习者协作能力的发展。在SPOC学习中,学习者不一定自始至终仅仅扮演同一种角色,可以轮流扮演不同角色,担任不同的职责与任务。但需要我们注意的是,学习者扮演的角色应与其学习风格以及认知风格相适应。沈映珊等人以学习者行为特点以及话语特点为依据,将在线学习中学习者角色划分为认知型角色、情感型角色、反思型角色。在SPOC协作学习中,角色设计的主要目的是协同完成任务,形成良好配合,这样可将学习者划分为任务分析者、资料搜集者、任务诊断者、成果分享者。任务分析者主要是分析小组接收到的任务主旨,引导小组成员发散思维,积极寻求任务的完成办法;资料搜集者主要是根据现有资源,搜集、补充完成任务所需的其他资料,并将搜索成果分享给组内其他成员;任务诊断者主要是结合任务主旨以及搜集到的资料,判断任务是否完成,引导与指导组内任务完成的进度;成果分享者主要根据小组内形成的任务内容,总结、提炼、整理任务完成的结果,并形成小组成果报告进行展示。

3.建立集体奖励制度,形成积极互赖关系

协作学习意味着学习者要承担更多的责任,这种责任主要来自协作学习中的两个要素,即积极互赖与个体责任。积极的互赖关系不仅要求小组成员对自己负责,还要求对组内其他同伴负责,组内成员间荣辱与共、休戚相关,为着同一目标努力;个体责任要求组内每一位成员都要承担一定的学习任务,承担一定的责任,这些责任由分工以及扮演的角色所决定,所有任务都真真切切落实到个人。在SPOC学习过程中,可设置集体奖励制度,以此促使小组成员间形成积极的互赖关系,使组内成员形成合力,保持各小组间的良性竞争,增强组内成员间团结协作意识,培养团结协作精神。例如,在集体交流讨论中,根据各组有效发帖总量进行排序,对排名靠前的小组进行加分奖励,作为平时表现分数,一并计入最终成绩;或是教师、助学者依据小组成员角色扮演情况进行评分,一并计入总成绩。

(三)合理分配权利权威,发展领导力

领导力是未来职业需求中不可或缺的能力之一,是深度学习能力重要的子能力。根据实证研究得出的数据结果,我们发现领导力与深度学习能力之间路径系数为0.651,与深度学习能力有着密切联系,即学习者领导力越强,其深度学习能力水平越高;领导力所占权重值为9.9%,也占有较为重要的地位。因此,在培养深度学习能力中,要积极提升学习者领导力。

在SPOC学习中,领导力的生发场域是协同小组。研究表明,随着协同活动开展,组内成员之间必然会出现等级差异,从而产生不同的地位,可以说,组长的地位是组内最具权威性的,组长是有一定权利的,能够号召、引导、指挥他人,对组内其他成员带来较大影响,因此需要我们为其合理分配权利与权威,引导其领导力发展。

1.赋予组长权利,树立组长领导权威

在小组中,组长应是教师赋予了一定领导权威的角色,他与组内担任其他角色的成员处于不同的地位,拥有一定领导化的权利。例如,教师可让组长进行组内线上与线下活动安排、学习资源配置或是进行组内重要事项决策,积极发挥组长管理、组织、引导的领导作用,这样必要的权利与权威不仅能够让协同工作顺利开展,而且能够让组长得到快速成长,促进组长领导能力发展。但其中需要注意的是,我们要避免权威的过分集中,若是过分集中,可能会出现不公现象,会打消、抑制小组内其他成员的积极性,产生组内矛盾,分散组内成员的凝聚力,使组内共同目标的高度指向性遭到破坏,影响到学习者协作能力、沟通交流能力等深度学习能力发展。

2.轮流担任组长,动态调整组内结构

在协同学习活动开展过程中,由于协同活动的生成性,会使许多优秀学习者涌现出来,这样一来,最初设定的小组结构就会发生动态性微妙改变。如可能会出现某个小组成员成了意见领袖,并且其对小组贡献可能会大于组长,这样组内权利与权威就会发生动态变化,那么我们需要对组内结构进行实时动态调整,使那些成为意见领袖的小组成员取代原组长的职务,成为组内拥有最高权威与最大权利的领导者。这样的规则不仅让组内成员形成良性竞争,激发学习者领导思维,而且能够使学习者真切地体验到“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的职场法则,不断去锻炼、培养学习者领导力以适应未来职场生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