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卫民歌:带有独特方言韵味的乡土曲艺

中卫民歌:带有独特方言韵味的乡土曲艺

时间:2023-11-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还有如“劳动民歌”“爱情民歌”“叙事民歌”等,总之,中卫民歌带着浓郁的乡土气息、独有的方言韵味,把百姓的喜怒哀乐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若加以探究,中卫民歌的流传不外乎这几种途径。俗话说“女人难过了唱曲子”,这是中卫民歌小调得以广泛传唱和流传保存的一条重要途径。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中卫的劳动号子,其中最著名、流传最广泛的是那首《打夯歌》,它的雄壮强健旋律,

中卫民歌:带有独特方言韵味的乡土曲艺

中卫民歌在中卫城乡流行广泛,归纳起来,大致有如下类型:田园民歌,如《庄户歌》:“正月里来了是新正,家家户户酒肉丰;锣鼓鞭炮秧歌红,龙灯社火乐太平。哎嗨哎嗨哟,男女老少都年轻;二月里来了地开怀,农家儿郎种田来;人炒豆豆牛备料,运肥下种忙不开。哎嗨哎嗨哟,正喜宁夏小舅来……”从正月一直唱到十二月,既唱颂农事活动,也描绘四季风光,唱出人们对农村、对劳动的热爱。

怨苦民歌,如《穷汉苦》:“穷汉苦,穷汉苦,一年四季不落屋,还是饿肚肚。穷汉苦,穷汉苦,穷汉怨愁一肚肚,谁知穷汉苦?……”它以忧伤的口吻,唱出了穷汉春夏秋冬终年勤苦而还缺吃少穿的悲惨情景,在绝望中发出“谁救穷人出”的呼号,听之使人泪下。

消闲民歌,如《夸坐骑》:“甲:牛打山坡羊放地,哥我两个夸坐骑;我说一个你说一,看谁说得最出奇么咿呀嗨,看谁说得最出奇么咿呀嗨。乙:你说夸骑就夸骑,保准我能胜过你;不信你就说头里,你说我对绝不迟疑么咿呀海。你说我对绝不迟疑么咿呀海……”用《小放牛》的曲调,通过对唱的形式,夸张合理,听之有趣。唱时有些歌手连唱带表,双双对舞,不失幽默。

社火民歌,如《浪清明》:“榔头子呀么车车一个轮呀咳,推上闺女浪清明呀,老伴拉着绳呀咳,哎哎哟,上路好威风呀嗨;麻老婆子人老心年轻呀咳,搽粉戴花抹口红呀,大耳环如烧饼呀咳,哎哎哟,像个老妖精呀嗨……”浪清明,即浪清明会。社火表演中边演边唱,语言幽默,动作滑稽。每年清明节,县城城隍庙过会。四处善男信女,各行各业都来赶会。请愿还愿的,做买卖赚钱的,卖艺献唱的,游玩尽兴的……各种各样,热闹非常。歌中就如实地唱出了老汉一家赶会的所见所闻。

风俗民歌,如《拜寿歌》:“拜寿来,拜寿来,拜寿堂前寿星来,寿星老爷哈哈笑,老人长寿免百灾。一挂寿鞭乐开怀,两炷寿烛照灯台……”在拜寿时,请来主持仪式的文墨人口唱吉祥的《拜寿歌》,让一帮子孙各举礼品,分班祝寿,场面热闹喜庆。讲究的人家还要请喜乐班子吹吹打打,拜寿仪式结束后,排开桌子,亲朋好友坐几桌吃寿宴。

教化民歌,如《醒来歌》:“……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如蜜甜;君子交义不交财,小人相交为钱来。从来相交少知音,交面交言难交心;经过的烙铁拿手摸,不走的路儿走三过……”民歌用浅显的哲理,劝世人如何交友,别利欲熏心,别想入非非,要看清人,别得不义之财,别受无功之禄,做事不要做绝,要为自己留后路。

抗敌民歌,如《送夫参军》:“妻:送情郎送至在一里呀亭,两下无言泪双呀倾;今日里郎哥者去参呀军,不知何时转回呀程。夫:走一程来者远一呀程,越远两心越靠呀近;今日里哥我者别妹呀去,消灭了鬼子者就回呀村……”歌曲以夫妻对唱的形式,唱出了妻子送丈夫去打仗的心情,虽然情依依,意难舍,但面对国破家亡,年轻的夫妻没有忘记以大义为重。这就是那个年代中卫百姓的心声。还有如“劳动民歌”“爱情民歌”“叙事民歌”等,总之,中卫民歌带着浓郁的乡土气息、独有的方言韵味,把百姓的喜怒哀乐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若加以探究,中卫民歌的流传不外乎这几种途径。

劳动民歌,如《打场歌》:“哎哟哎,我的牛哥哥,牛哥子呦,一天没吃草了呦,饿得有气无力呦,可怜死了呀呵呵……”在过去的农村,打场是劳动生产中必经的一个过程。庄稼成熟了,人背驴驮地拿到场上,等地里收干净,这才在场上摊开收来的庄稼打碾。没有机械的年代,打场全靠牲畜,拉着石磙,在场上一圈一圈碾压粮食,让籽粒脱落。牲口打场算是人的福气,没有牲口,就要人拿着騞騞板(木头做的长方形墩子,后面带手把)蹲在地上捶粮食,“啪——啪——”一板子一板子砸在粮食上,一天也捶不了多少。有的地方使连枷捶,人排成一排,“啪——啪——”地在粮食上打着,直到秸秆柔软,籽粒脱尽。

用牲口打场,七八头牲口拉着磙子一圈一圈走,摊一场粮食往往要碾大半天才能碾净。中间还要翻一次场,然后继续打碾。粮食籽粒脱落干净,人就把粮食秸秆抖散堆在旁边,把打下的籽粒堆放在一边,一场粮食才宣告打熟。整天重复着简单的劳动,为了排遣心中的烦闷,吆牲口的人就站在场的中间,手扯缰绳,喝喝当当地唱起忧郁的《打场歌》。

劳动民歌,又如《打夯歌》:“夯呀唉哎夯呀!又一夯呀,再来上一呀夯呀!夯呀唉哎夯呀!用力夯呀!再跟上一呀夯呀!”这支歌流传已久,至于起于何时,无法考证。20世纪六十七年代在大型建筑工地或水利工作被砸夯人传唱。《打夯歌》具有一种气出一口、劲使一处、同心协力、鼓动干劲的作用。歌词简单,曲调明快,非常适合在快节奏的劳动中齐唱。如今电动夯代替了人工夯,《打夯歌》已成为一种记忆,被沉淀在岁月中。

生活民歌,如《王哥子放羊》:“三月里来桃花开,我拿上针线坐门外,坐门外不是把心散,只等王哥你过来。你看上桃花快去摘,你看上小妹子快过来,世上只有船靠岸,哪里还有岸靠船。”这首歌以忧伤的曲调,唱出了小妹和王哥的纯真爱情。二人追求爱情的自由、幸福,尤其是小妹,看重王哥的人品,拒绝媒婆介绍的有钱人家,对放羊娃王哥的爱矢志不渝、忠贞不贰。唱出了一年里小妹和王哥的情意及思念,既有抒情,又有叙事。(www.xing528.com)

俗话说“女人难过了唱曲子”,这是中卫民歌小调得以广泛传唱和流传保存的一条重要途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以男权为主的社会妇女在家中有苦无处说、有怨无处诉,常常独自在家或对灯针工,或门外纳鞋,郁闷心烦时便随口哼唱小曲,一为解闷,二为宣泄,每每唱到动情处,鼻涕一把泪一把,涕泪和着小曲流。这类小曲的代表作有《五哥放羊》《寡妇务农》《十月怀胎》,特别是最为流行的一曲《哭亲》,因其无字,由唱者随意编词,此曲几乎每个女人都会唱。特别是当亲人去世时,无论到灵堂祭奠,还是起榇送别,唱者唱得撕心裂肺,旁观者无不动容。此曲除了在以上场合演唱外,大多数是在独自一人时,为了排遣、宣泄郁愤,便即兴哼唱,在唱的过程中,将要诉说的心事一一连说带唱和盘托出。动情时,有的人竟唱得死去活来。

第二种传唱途径是男人们独自在劳动中,有时是无聊时为解闷,有时是为了鼓起情绪,在打场、放牧、犁田或路途行进等活动中,根据情绪即兴哼唱。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中卫的劳动号子,其中最著名、流传最广泛的是那首《打夯歌》,它的雄壮强健旋律,在劳动者共同吆喝中神采飞扬、震天遏云。

第三种传唱是常年在农贸集市摆设地摊卖唱,靠观众施舍几个零钱过日子的民间艺人。还有行走在乡村的民间艺人,两三个人,长年背一把弦子(三弦)、唢呐和道情桶子,走乡串户,为群众演唱,靠随便收点粮食和小钱维持生活。谁家有婚娶丧葬之事,视事情而唱,讨得一顿好饭和几个小钱,勉为其难地过日子。在旧社会,这些民间艺人艰辛度日,用他们谋生的手段,保护和流传了部分民歌。

民歌是一个地区的历史源流、文化内涵、音乐特征、审美取向的载体。民歌以即兴方式创作,借口传心授流传,因而是最贴近民众与社会现实,最能直接反映当地人民大众悲欢离合、喜怒哀乐的一种艺术形式。

中卫地区流传于民间的民歌小曲,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具有各民族交融、山川共存的鲜明的地域特色。中卫人多来自全国五湖四海,语言的多元化与独特性也使得中卫的民歌交融了不同民族、不同地域的文化元素。因而,它的独特性十分鲜明,尤其是表现在唱腔吐音上。

中卫民歌不仅给人们带来快乐,还保留传递了各个历史时代的劳动技艺、仪礼文化、风土人情、审美取向等历史文化信息,对研究和了解中卫地区的历史发展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注释

①新正:方言,即一年过去,新年伊始,第一个月开始。

②炒豆豆:方言,每年农历二月二,农家备耕,人备粮,畜备料,于是炒豆豆,磨炒面,以作干粮。

(参考资料:《中卫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卫民歌》及网络资料)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